南方网 > 江门新闻 > 正文

千柑尽成陈,陈皮胜黄金|江门优品⑤


点击图片进入专栏

点击图片进入专栏

圭峰山麓,银洲河畔,江水萦绕,海潮渔歌。三水融通的生态环境,孕育出独一无二的新会柑,也滋养了江门新会陈皮百亿产值。

新会陈皮是“广东三宝”之首,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连续两年位居“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TOP100”榜首。据统计,2023年新会陈皮全产业链总产值达230亿元,相关经营主体超2900家,全年带动就业超7万人,带动“三农”直接收益超15亿元,实现农民人均增收约2.2万元,成为富民兴村的标杆产业。

“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是广东流传的一句谚语。时光沉淀出新会陈皮的醇香,也见证着新会陈皮的发展,而谚语已照进现实。

新会种(zhǒng)

源起宋元的柑香

七月的新会柑园,翠色欲流,清香袅袅。

新会柑是全国罕见的“一果双地标”“皮肉兼用、皮比肉贵”的柑橘品种,也是新会陈皮的唯一原料。而“新会种(zhǒng)、新会种(zhòng)、新会陈”也成为新会陈皮最鲜明的道地特征。

谈及新会种(zhǒng),可追溯至南宋理宗年间(公元1229年)。相传彼时,新会人黄广汉及其夫人米氏,使用新会出产的陈皮为当时的杨太后治好乳疾,从此得名“广陈皮”。

新会柑。新会区委宣传部供图

宋《鸡肋编》记载:“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元代至正七年,新会县外海龙溪(今属江门市江海区外海街道)陈氏一户嘱书中写有“甘(柑)子田租十石”,这是他母亲在元初时的奁田。黎贞在元末明初的诗集中写道:“尘外亭前桔柚肥”,而陈白沙在明代的诗集中也曾写道“橙桔盈园野芳杂”。

以史料为支撑,足以说明宋元时期,新会便存在专门生产柑子的柑园。元代以后,新会陈皮还只是作为“广陈皮”被人知晓。直到明代,才开始明确出现“新会”字样的“新会陈皮”等,并集中体现于清代的医典文献中。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橘皮,纹细色红而薄,内多筋脉,其味苦辛……今天下多以广中来者为胜”;清《本草害利》载:“广东新会皮为胜,陈久者良,故名陈皮。福建产者名建皮,力薄。浙江衢州出者名衢皮,更次矣。”

新会种植的柑品种是从本地野生品种驯化而来的茶枝柑,以其陈化的新会陈皮中,“挥发油”“黄酮类物质”等含量均高于常见芸香科品种。而这些元素,则决定了新会陈皮道地性的基因。

新会种(zhòng)

三水融通的生态

提起新会种(zhòng),就不得不说新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新会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银洲湖畔、潭江下游。境内西江洪水与潭江潮水交汇,加之每年南海海潮倒灌,形成独有的“三水融通”水土特色。咸淡水交融之下,使得新会的土壤兼具多种土壤成分类型,丰富的水分、沉淀机质和海水盐类造就了新会柑独特的成长环境。

此外,新会位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时数足,热量充分,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非常有利于新会陈皮形成片张较大、适当皮厚、油包粒大、油室饱满和芳香浓郁的质量特色。

新会柑(陈皮)种质资源圃。黄绍侦 摄

为种好“一个柑”,2018年,集科研、示范、技术为一体的新会(柑)陈皮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苗木繁育中心(下称“中心”)建成。至此,新会柑、新会陈皮两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了基因库。

中心现已收集大种油身、细种油身、大蒂、高笃和短枝密叶5个品系近百份茶枝柑优良株系,对可能带病的种质资源应用热处理和茎尖嫁接技术进行了脱毒处理,并保存于茶枝柑种质资源保存库,分单株建立档案管理。

江门市新会区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黄宏健介绍,中心还建立了30多亩的新会柑核心种植示范区、逾3600平方米的新会柑网式栽培示范区,并配套水肥一体化、智能监控系统等现代化数字农业设施,为实现茶枝柑绿色高效栽培奠定了基础。

新会陈

时光赋能的秘密

陈化5年内的陈皮有一种花香味,10年左右的陈皮则沉淀出陈香味,而10年以上的陈皮,就会陈化出浓浓的药香味……走进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车间,香气氤氲,不同年份的新会陈皮被加工成陈皮茶、陈皮零食、陈皮饮料等多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新会属于微丘陵平原区,北有圭峰山脉,南有古兜山脉和牛牯岭山脉,环抱着银洲湖及其平原地区,独特的“湿盆地”小气候与“海洋性季风”气候结合,形成显著的干湿、冷热季节变化。

冬日暖阳里,新会柑农在晒陈皮。杨荣春 摄

干湿冷热的气候也使得新会陈皮在不同的陈化阶段,散发出不同的香气,而这也成为分辨新会陈皮的方式之一。而近年,甄别新会陈皮产地和年份有了更科学便捷的方式——新会陈皮数字化溯源管理系统。

该系统按照“道地生产数据化、溯源监管智慧化、品牌保护系统化”的总体定位,建成“一图、一库、一网、两微、一平台”,以“新会陈皮”证明商标标识发放为抓手,构建起对新会柑种植和新会陈皮生产、仓储、流通的全过程溯源管理。

目前,新会陈皮数字化溯源管理系统核定登记了新会柑种植户9846户共14.3万亩种植地块、2280家新会陈皮经营主体和3家新会柑种苗繁育企业等信息。

“陈皮+”

“三新”经济正迸发

时值暑假,距离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约2公里的茶坑村,各地游客和院校学子纷至沓来。

“近日来的是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广东新会支队、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等学生,他们都带着课题而来,分别聚焦新会陈皮产业促乡村振兴、新会陈皮祈福墙等。”崔珀诚是江门市人大代表、新会区人才顾问,其创办的茶坑印象文化公司已组织逾百场次交流活动,“预计8月将有二三十所院校学生前来,启超故里将迎来百万客流量”。

新会柑农晾晒柑普茶。甄锦超 摄

新会陈皮产业改变着乡村面貌,而“陈皮+”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三新”经济也正迸发潜能,展现活力。

“陈皮+文旅”成效显著。新会陈皮文化与产业博览中心、陈皮古道等文旅融合体拔地而起,中国·新会陈皮文化节、新会柑农节、陈皮美食旅游节等大型活动接连举办。

“陈皮+金融”惠农惠企。江门新会联合农商银行、农业银行等推出“葵乡惠农贷”“陈皮e贷”“陈皮助保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打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陈皮+科技”突围出圈。去年,新会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光学专家庄松林开展产业与科研合作,共同建立新会陈皮太赫兹指纹数据库;今年更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单杨团队签订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将建立新会陈皮工作室,探索政、产、学、研紧密结合。

今年年初,“新会陈皮第一股”——新三板挂牌公司丽宫国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停牌公告,并宣布冲刺北交所IPO。江门新会探索“陈皮+”之路,越走越宽。

【撰文】黄绍侦

◎相关阅读

记者手记:“中国陈皮之都”能做更多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