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华南数字经济产业园就业驿站日前在清城区省职教城人才服务基地正式揭牌启用。通过集岗位信息精准推送、政策解读、创业创新指导以及就业跟踪服务等于一体,为求职者与用人单位构建起一个高效、便捷、温暖的“一站式”对接平台。就业驿站的启用,标志着省职教城人才服务基地的服务链条的进一步完善与服务能级的再提升。

就业驿站的启用,标志着省职教城人才服务基地的服务链条的进一步完善与服务能级的再提升。 南方+记者 曾亮超 摄
自2023年9月正式运营以来,清城区省职教城人才服务基地便承担起服务省职教城13万高校师生、链接专家人才赋能清城产业升级转型等重要任务。目前,基地构筑人才政策展示馆、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就业驿站、乡村振兴人才驿站、青年人才交流活动中心、工匠学院等多个功能平台,形成强大服务矩阵,围绕人才“引育留用”开展一系列工作。
定制化搭建对接平台
深化企才互动
基地不定期组织省职教城学子及各领域人才团队赴基地考察调研,通过基地政策展示馆让人才深入了解清城区产业布局、政策优势以及未来发展规划,为后续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夯实基础。聚焦企业人才培育需求,引导软通动力、合则衡律师事务所、盈链职培等企业面向企业高管、技术骨干举办管理提升、技术革新、政策学习等专题培训共计10余场次。
软通动力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在省职教城人才服务基地开展入职专题培训,有效保障了新员工快速融入团队、缩短适应系统掌握岗位技能、理解企业文化和业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与团队协作能力,持续输送高质量人才,为承接阿里巴巴集团数字项目夯实人才基础。
多元化举办人才活动
涵养活力生态

青年会客厅为青年人才提供了交流合作平台。欧纪元 摄
基地高质量举办涵盖政策宣讲、职业规划、技能提升、创新创业、文化交流等主题活动100多场,成功擦亮“人才沙龙”“青年会客厅”“青年夜校”“盟动清城”等品牌活动,参与人数超6000人次,有效促进产业人才供需对接,帮助各领域人才提升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营造开放包容、积极向上的人才发展氛围。清城区自2024年5月成立全市首个博士工作站联盟以来,成功打造“盟动清城”系列活动品牌,为各行业领域专家人才提供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赋予全新载体,促成各联盟成员单位互相开展技术攻关、人才交流、企业管理、资源共享等方面合作12次,10对企业达成双向合作意愿,为各联盟成员单位迈向技术、人才、项目等资源的深度协同奠定了有力基础。

自成立全市首个博士工作站联盟以来,成功打造“盟动清城”系列活动品牌,为各行业领域专家人才提供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赋予全新载体。 南方+记者 曾亮超 摄
高效化促进项目对接,驱动产教融合。充分发挥人才服务基地枢纽作用,深度链接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金融学院等20余所高校,举办大学生“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突击队(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座谈交流系列活动,累计促成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252支,与各镇(街道)、村(社区)结对项目254个,有效推动青年人才下乡兴乡、融清留清。
围绕省职教城院校科研项目、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本地企业需求,组织多场校企合作洽谈会,推动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与清远市钛美铝业有限公司、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与清远市瑶家花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等签约结对,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30多项,为院校科研成果转化、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企业技术难题解决搭建了高效桥梁,有力推动了产教深度融合。

多元化举办人才活动,涵养活力生态。 南方+记者 曾亮超 摄
精细化提供人才服务
优化发展环境
依托清城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基地为高层次人才、各领域专家教授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对接、安居落户、交通保障等精细化服务超250人次,解决人才在清城创新创业后顾之忧。

农业专家线下提供技术指导。欧纪元 摄
紧扣乡村产业发展需求,基地精准对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院校,柔性引进禽畜养殖、智慧农业、非遗文化等专业领域专家人才组建乡村振兴专家服务队,打造“你有需求·我有响应”服务品牌,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提供技术推广、项目指导、农技培训等服务,共组织开展专家“送技下乡”活动超50场次,服务覆盖超1600人次,有效解决农业发展难题。此前,基地链接省农科院专家为龙塘民平村荔枝种植和源潭丝苗米有机肥制作提供技术支持,实现科技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清城区省职教城人才服务基地将持续创新服务模式,通过为青年人才提供创新创业空间。 南方+记者 曾亮超 摄
未来,清城区省职教城人才服务基地将持续创新服务模式,通过为青年人才提供创新创业空间,深化拓展就业驿站、人才驿站等核心平台功能内涵,不断完善“一站式”服务枢纽,强化精准服务,着力构建充满活力、赋能成长的人才发展生态圈。
南方+记者 黄玉熹
通讯员 欧纪元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