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深圳新闻 > 正文

大湾区企业出海,为什么更需要工业4.0?


美国与墨西哥边境有一长串的城市,墨西哥第四大城市蒂华纳是(Tijuana)其中最西端的一个。嘉瑞集团收购的工厂就位于这里,由于嘉瑞公司在中国工厂已有多年工业4.0基础,得以高效将收购的工厂智能化升级,只用6个月时间就获得用户认可,人数也从以前的1000多人减少到300多人。

在惠州嘉瑞科技园,嘉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李远发告诉南方+:“我们在墨西哥新建的工厂也全面引入了工业4.0智能制造系统,包括智能压铸设备、机器人技术、实时数据化管理等,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以下简称“生产力局”)作为大湾区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支持机构,不仅为嘉瑞提供了工业4.0的技术路线图和成熟度评估,还通过其全球网络资源,帮助企业对接国际标准与市场需求。例如,在嘉瑞墨西哥工厂的智能化升级中,生产力局提供了关键的技术咨询与培训支持,助力企业在短时间内获得客户认可并实现高效运营。

近日,生产力局总裁毕坚文等高管用4天前往东莞、中山、珠海、江门、佛山、肇庆、广州、惠州8个城市举办“大湾区集思汇”活动后,与企业代表、商协会成员以及政府相关部门人员密集、深入交流,了解大湾区企业的痛点与需求,“出海”是交流中的高频词。

嘉瑞等湾区先锋的全球化实践揭示,当全球经济步入工业4.0重构浪潮,智能制造已从技术选项升维为战略支点,出海企业可积极拥抱工业 4.0,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在全球经济步入工业4.0重构浪潮的背景下,智能制造已从技术选项升维为战略支点。嘉瑞、鸿利达等大湾区企业通过工业4.0技术,不仅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升,还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

嘉瑞墨西哥工厂位于墨西哥第四大城市蒂华纳。嘉瑞集团供图。 受访者供图

嘉瑞墨西哥工厂位于墨西哥第四大城市蒂华纳。嘉瑞集团供图。 受访者供图

工业4.0带来的成本节约与新业务机会

嘉瑞集团1980年成立于香港,目前在深圳、惠州、芜湖、苏州等地均设有生产基地,致力于镁合金和铝合金的研发与应用,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3C电子、家居等多个行业。

与笔者2023年首次到访时相比,嘉瑞集团不仅实现了汽车零部件业务倍速增长,而且在低空经济领域加大布局。

嘉瑞展厅内展示由生产力局早前成功转化的氢合金生产技术,用镁合金材质压铸的大型飞行汽车(eVToL)电控箱壳体,不仅比铝合金设计的壳体轻1/3左右,而且产品整体性能与制造效率大幅提升,率先投入低空经济的上游未来制造产业。

嘉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李远发(左)与生产力局新型工业化部总经理及新型工业化发展中心主任单铭贤在嘉瑞展厅展示嘉瑞生产的大型飞行汽车(eVToL)电控箱壳体及新能源汽车底盘和车身结构关键性零部件等。 马芳 摄

嘉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李远发(左)与生产力局新型工业化部总经理及新型工业化发展中心主任单铭贤在嘉瑞展厅展示嘉瑞生产的大型飞行汽车(eVToL)电控箱壳体及新能源汽车底盘和车身结构关键性零部件等。 马芳 摄

李远发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曾跟随生产力局到日本、德国参观考察,一方面觉得震撼,但同时也觉得高科技的设备离自己有些遥远。

近年来,这些曾经看似“高攀不起”的技术已在嘉瑞的厂房落地。

走进惠州嘉瑞科技园的若干厂房,笔者发现厂房内安装了不少摄像头、传感器,自动上料机器人与加工中心协作,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自行工作,将打磨好的汽车零配件通过传送带徐徐送出,工人只需要将传送带上的产品整理好,后续进入下一个环节。

嘉瑞位于惠州的压铸厂房内,镁锭可自动上料并完成压铸,从工人只需要在传送带后方整理压铸好的产品,之后再进入后续流程。 马芳 摄

嘉瑞位于惠州的压铸厂房内,镁锭可自动上料并完成压铸,从工人只需要在传送带后方整理压铸好的产品,之后再进入后续流程。 马芳 摄

“我们与生产力局的技术策略合作,进一步加速了镁合金技术的商业化进程。通过生产力局的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研发服务支持,我们不仅提升了镁合金的生产效率,还成功将其应用于全球知名品牌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以至各类型低空经济的関键零部件中。这一崭新技术的成功转化,不仅为嘉瑞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全球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李远发说。

随着全球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嘉瑞集团也积极拥抱工业4.0(i4.0)技术。

2016年,嘉瑞与生产力局、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的工业4.0专家进行“工业4.0的创新管理及技术评审”,提出嘉瑞集团落实工业4.0的详细路线图和具体执行方案,并于2017年6月正式启动嘉瑞工业4.0工作, 2018年10月正式获得生产力局及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颁发的“工业4.0 1i成熟度等级认可”证书,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第一家获得工业4.0 1i成熟度等级认可的企业。

自引入工业4.0技术以来,嘉瑞惠州工厂的生产效率提升了30%,生产成本降低了15%,而墨西哥工厂计划的i4.0 1i的认证时间预计将缩短至6个月,成为企业全球化布局的成功典范。

工业 4.0 为嘉瑞出海开拓新业务带来更多可能。李远发说:“通过i4.0技术,我们能够实时监控墨西哥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同时,智能化的生产线还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快速调整生产计划,灵活应对市场变化。这种高效、灵活的生产模式,帮助我们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

智能制造不仅帮助为嘉瑞降低了生产成本,还为企业打开了新的业务机会。通过i4.0技术,嘉瑞能够更精准地控制生产流程,减少材料浪费,提升资源利用率。嘉瑞的100%闭环循环系统,能够将生产废料回收再利用,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理解客户需求的能力至关重要。

李远发表示:“智能制造还为我们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开发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例如,我们自主研发的高导热稀土镁合金(HTCM),不仅满足了新能源汽车对高效散热的需求,还为我们打开了高端电子消费品市场。”

一块屏幕,掌握深圳、中山、马来西亚基地运作情况

鸿利达同样是工业 4.0 的积极践行者和受益者。

在鸿利达中山基地的DMS“作战室”,巨型屏幕实时跳动着深圳、中山、马来西亚三地工厂的运转数据。

这个曾以传统模具制造起家的企业,如今通过自主研发的数字化管理系统(DMS),将分布在不同城市的生产基地编织成智能网络。

作为连接内地与香港、中国与国际市场的桥梁,生产力局不仅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还通过其全球合作伙伴网络,帮助企业对接国际资源与市场。例如,在鸿利达的数字化管理系统(DMS)开发过程中,生产力局引入了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的先进经验,助力企业实现跨境生产协同。

鸿利达已打通深圳、中山、马来西亚三个生产基地的生产数据系统,管理人员通过一套系统即可实时看到各基地的运作数据。马芳 摄

鸿利达已打通深圳、中山、马来西亚三个生产基地的生产数据系统,管理人员通过一套系统即可实时看到各基地的运作数据。马芳 摄

1988年起源于香港的鸿利达,1993年在深圳创立首个营运基地,2014年在中山市设立第二个基地,2023年成为生产力局服务的企业中最快达到工业4.0 1i水平的企业。

2019年,鸿利达在马来西亚设立海外营运基地,以便更迅速响应东南亚客户需求。

该公司携手生产力局自主研发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化管理系统(DMS),从产品研发到量产实现全流程数字化,且打通深圳、中山和马来西亚三个营运基地的生产数据系统,管理人员通过一套系统即可实时掌握各地的运作状况。

从嘉瑞集团到鸿利达,当数字化浪潮撞上全球化变局,大湾区企业的出海故事,因为工业4.0实现了价值跃升。这些穿透地理边界的数字化能力,正成为大湾区企业征战海外市场的“新基建”。

生产力局新型工业化部总经理及新型工业化发展中心主任单铭贤强调,工业4.0不仅仅是自动化,也不是简单购买自动化生产线或传感器等设备提升,而是企业及供应链的全面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实现产业数字化以至数字经济。

他告诉南方+,粤港澳大湾区的不少企业管理层近年对工业4.0的认知有明显提升,已经认识到工业4.0主要是通过数据自动化,即在价值链上收集大量数据,这将有利于发展智能产品和智能服务。“工业4.0的精要是利用实时数据、感应器和互联网连接起价值链上的人、物和机器,实现多向的沟通和协调,令生产和业务流程更精益和快捷。”

据悉,2013年起,生产力局与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合作在粤港澳大湾区推行工业4.0(i4.0),双方共同制定了““i4.0成熟度认可计划”,以支持各行业在政府的专项资金支持下逐步向工业4.0迈进,率先推动产业数子化。

什么是“i4.0成熟度认可计划”?单铭贤以嘉瑞集团为例介绍,嘉瑞经过多年积累已拥有实施工业4.0的基础设施,成熟度等级为“0i”,但设备的数据还不能实时获得;2018年,嘉瑞获得“工业4.0 1i成熟度等级认可”证书,代表它可以实时生成、提供运作数据和信息;嘉瑞预计2025年将达到“2i”等级,能通过分析、汇总所有可用的数据及信息,建立以数据为决策依据的管理体系,同时率先应用生产力开发的人工智能平台”天工开物”加速实现大规模人工智能的制造运作。

“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有超过二十多个行业的几十家企业拿到推行工业4.0的相关认证,其中既有大企业,也有中小企业,以东莞、惠州、深圳、佛山等地的企业居多。”单铭贤表示,截至目前,生产力局与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已经成功开发了生命健康、无人机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食品、塑胶、电子、金属、印刷、物流等25个针对特定行业的i4.0实施方法,用于升级大湾区的OBM、ODM和OEM制造商,以获得各类商业价值。

单铭贤认为,嘉瑞、鸿利达等企业的经验表明,工业 4.0 可大大助力大湾区企业在全球竞争中提供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使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更好地开拓新业务。如果大湾区有更多企业学会使用工业4.0这把“金钥匙”,大湾区将在全球产业版图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相关专题: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在大湾区 

撰文/摄影:马芳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