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深圳新闻 > 正文

《创新·改写一切》:从“彩灯农场”到“智能微工厂”


(创新·改写一切,时长共3分51秒)

创新·改写一切

冯稼轩是谁?

早前,在香港街头的“叮叮车”、车站的广告板上,都出现了两个女孩的照片,并配有“HKPC 创新·改写一切”字样,吸引着行人的目光。

照片中的两个女孩都是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中文简称“生产力局”,英文简称“HKPC”)最新微电影《创新·改写一切》的主角冯稼轩(粤语拼音为:Fung Ga Hin,首字母为FGH)。

这个看似普通的名字,却成为串联整段故事的引子,由代表考试不及格的评级“F、G、H”到女主角长大的后梦想成真设立的水耕智能微工厂“Fresh Grown Harvest(FGH)”的缩写。

《创新·改写一切》是生产力局继上部《创新·从未停步》(2023年)推出一年后的微电影,今年4月下旬在线上及线下开始传播,目前在各大平台观看量已超过2000万。生产力局相关负责人近日告诉南方+,希望通过故事传递“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这一理念,希望更多年轻人开始培养创新思维,以“创新·改写一切"的理念,像微电影中的女主角一样实现梦想。

香港街头的“叮叮车”上,《创新·改写一切》女主角冯稼轩的照片醒目。

香港街头的“叮叮车”上,《创新·改写一切》女主角冯稼轩的照片醒目。

《创新·改写一切》微电影画面。

怀旧港风微电影,讲述有温度的创新

从《创新·从未停步》到《创新·改写一切》,两部微电影同样充满怀旧情怀,制作团队在发展迅速的香港找到传统的场景,以一系列古早对象和场景设定,让观众快速“穿越”到过去,同时感受到传统与创新的碰撞,而以爱为出发点的创新更有温度。

两部微电影都由生产力局与香港资深导演徐佩侃合作拍摄,先是在2023年推出以怀旧港风为主题的宣传片《创新·从未停步》,讲述了1967年一个梦想长大造飞机的男孩成功将中药罐改造成音箱的故事,并获得香港广告商会“金帆广告大奖”铜奖,今年徐佩侃再与生产力局合作推出延续篇《创新·改写一切》,以冯稼轩通过创新改变人生的故事,展现“香港制造”和新质生产力的理念。

在今年的作品中,徐佩侃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底,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怀旧气氛,电影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

无论是冯稼轩家中那泛黄的墙纸,还是街头巷尾那些斑驳的店铺招牌,都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几十年前的香港,感受到那份难得的温情与回忆。

微电影以口琴独奏缓缓拉开序幕,开场音乐看似简单的口琴演奏,其实是著名金像奖得主王建威的精心编曲,细腻的音乐语言非常讲究。他为生产力局《创新·从未停步》和《创新·改写一切》两部微电影的配乐,赋予了影片灵魂。

那轻柔而悠扬的琴声,仿佛将观众带回了静谧而美好的过去。口琴的音色,看似简单,却透着一股乡村的淳朴与真挚,每一个音符,都在诉说着冯稼轩的成长与梦想,那是她与这片土地最深沉的情感连接。

在生产力局2023年推出的微电影《创新·从未停步》中,小男孩在无意打破父亲心爱的音箱后,想到用中药罐制作音箱,得到了父亲的认可。

在生产力局2024年推出的《创新·改写一切》从冯稼轩和同伴的校服、冯家简朴温馨的摆设,再到购买鱼缸的店铺,都迅速将观众带入几十年前的传统场景。

冯稼轩中学时代的场景在香港圣若瑟书院实景拍摄。图为冯稼轩在音乐课上用口琴演奏。

冯稼轩与同伴吃饭的餐厅是在香港港岛西半山的枝记面家拍摄,店内依然保留五十年前的青绿墙砖等。

冯稼轩与同伴吃饭的餐厅是在香港港岛西半山的枝记面家拍摄,店内依然保留五十年前的青绿墙砖等。

“彩灯农场”到“智能微工厂” —— 观众与冯稼轩一起经历梦想成真之路

冯稼轩这一角色,由只有12岁的新晋小演员郑淽月精湛演绎,而在她身边的那位小男孩则是电影凭《年少日记》获得多个奖项提名的小演员黄梓乐。他们之间一次次充满童真又饱含温情的互动,为冯稼轩的创意之路带来了灵感与支持。

影片开始是儿时的冯稼轩跟随父亲卖菜,最初她不理解父亲为什么要一大早摘菜、卖菜,后来她听到客人赞父亲种的菜特别好吃,才开始慢慢明白父亲的用心,可是此时他们却收到因为收地发展的通知,冯稼轩不愿放弃,与同伴一起在旧物堆中翻出能用的水管等,再去买鱼缸、彩灯,用旧洗发水瓶作为水泵,转眼间,一个能长出蔬菜的“彩虹农场”在出现在父母面前。

妈妈按下开关,彩灯亮起,爸爸和妈妈的脸也被照亮了,当妈妈开心地说“将来我们会有吃不完的菜”,也让冯稼轩满脸自豪。

这个无土栽培小农场,除了让家人吃上水培蔬菜,也为冯稼轩继承家业的梦想下了开启美好的第一页,更坚定地盼望继承父亲未能继续的事业。

长大后的冯稼轩,成为一名科研人员,将先进科技引入香港种植业,用“智能微工厂(Microfactory)”规模化种植蔬菜,真正做到了父亲在她儿时做出“彩灯农场”评价的“省水省力有菜吃”。

《创新·改写一切》微电影画面。

《创新·改写一切》微电影画面。

四分钟的微电影带领观众见证了冯稼轩在中学成绩不佳、多门课程不及格,只能拿到F、G、H这样低的等级,红色的字母在成绩单上非常醒目,在再到在“彩灯农场”点亮后,冯稼轩和好友在鱼缸上贴上嵌入FGH三个字母的“Fresh Grown Harvest”时的喜悦。

同样是醒目的三个红色字母F、G、H,却传递出不同的意义。

创新不仅为冯稼轩和家人的生活带来了快乐,为她带来了成就感,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写”了她的人生,找到了前进和奋斗的方向。

微电影中,成年冯稼轩说:“只要我们不断创新,任何行业都可以引入先进科技,提高效益,提升大家的生活质素,改写一切。”

冯稼轩与伙伴改造出的无土栽培“彩灯农场”。伙伴在她的创意从设想到落地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同样是醒目的三个红色字母F、G、H,传递出不同的意义。

同样是醒目的三个红色字母F、G、H,传递出不同的意义。

与生产力局互通的创新DNA:艺术与现实交相辉映

微电影的另一“大主角”生产力局于1967年成立,所以2023年“创新”系列电影的第一部——《创新·从未停步》的时间点正是1967年以呼应主题。

生产力局成立57年来以世界级的先进技术和创新服务,驱动香港企业提升卓越生产力,并为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提供实时和适切的支持,并提供各类未来技能发展课程,让企业及学界掌握最新数字化及STEM技术,以加强人才培训,提升香港竞争力。

事实上,在生产力局来自香港、内地及海外的逾千人团队中,也有不少像冯稼轩一样的创新者,该团队中,科研人员占比过半 ,其中女性科研人员占比四成。

就像冯稼轩与同伴合作发明“彩灯农场”一样,生产力局的年轻而充满活力的科研人员协作创新,研发成果既能落地应用,帮助业界解决业务痛点,以提升企业生产力和竞争力 ,并多次荣获“爱迪生奖”等国内外科研大奖。

“生产力局提供了一个多元共融的环境,让我可以继续努力,推动香港科研发展。”2022年底荣获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香港分会颁发 “第二届杰出女青年工程师奖”的罗咏婷是一位土生土长的香港“90后”女孩,2018年加入生产力局,多年来主要从事机器人、应用人工智能、香港电动小巴等相关工作。

她表示,生产力局提供了很大的舞台,让对工作上有热诚的年轻人安心发挥所长。

生产力局与智艺绿色照明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攀影蜘蛛”荣获 2024 年“爱迪生奖”(Edison Awards)- 创新机器人解决方案银奖。

来自内地的屈博士从香港理工大学博士毕业后,加入生产力局建立的香港工业人工智能及机械人研发中心(FLAIR),她从事的机械臂研究可以直接地应用在工业中。

她说:“机械臂的研究可以集成各种计算机技术,例如计算机视觉、AR技术等,这让它的开发有挑战性,且很有趣。每次看到机械臂动起来会让我很有成就感。”

在多年发展中,生产力局也帮助过无数像“冯稼轩”一样的年轻人,一起以创新思维、以先进科技实现梦想,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怡加新(香港)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陈嘉新就是其中一位。

陈嘉新的妈妈周建华(外号“粟米妈妈”)年幼时常喝外婆特制的粟米汁(即“玉米汁”),自此粟米汁便是她的童年回忆。2010年,她决定在香港创立粟米汁品牌“2+3”,坚持生产天然、健康、无添加防腐剂的粟米汁,随着品牌知名度提高,原有生产系统接近饱和,产量渐渐供不应求,怡加新公司便找生产力局合作,希望建立智能生产线提升产能及出品的稳定性,开拓更大的市场。

生产力局通过工业4.0的顾问团队及先进制造技术,为客户提供“一条龙”综合技术支持,由可行性研究、工厂布局及生产线设计等提供一系列智能化升级方案,并通过系统实时监察及采集数据,加以分析,提高产品追溯性及预视性,双方合作设立的香港首条新鲜粟米汁智能生产线于2023年投产。

“香港有不少充满人情味的品牌,我们希望保留的同时更优化它们。生产力局致力通过新型工业化,帮助这些老品牌设立新的智能生产线等先进技术,助香港品牌与时并进,创优增值;既保留传统风味,也能通过智能生产提升产能及竞争力,加强国际市场对‘香港制造’的信心。”生产力局首席数码总监黎少斌表示,生产力局希望有更多像“冯稼轩”一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加入,也希望携手更多像她一样有创新思维、有志于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人才,共同创新,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生产力局致力通过新型工业化,帮助香港品牌与时俱进、创优增值,既保留传统风味,也能通过智能生产提升产能及竞争力,加强国际市场对“香港制造”的信心。

相关专题: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在大湾区

【撰文】马芳

【图片】香港生产力促进局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