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清远新闻 > 正文

“小竹笋”撬动“大产业”!英德西牛镇麻竹笋深加工企业突破18家


近日,英德市西牛麻竹笋“补改投”产业园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清远农投笋业有限公司正加紧推进入驻后的生产准备工作。作为清远农业投资集团布局西牛麻竹笋百亿产业的关键项目,该公司的入驻,将有力推动构建“种植+加工+仓储+交易+研发+数字化管理”一体化产业链条。

西牛镇以工业化思维打造麻竹笋百亿产业,持续延链、补链、强链。西牛镇供图

西牛镇以工业化思维打造麻竹笋百亿产业,持续延链、补链、强链。西牛镇供图

据了解,该公司总投资约4800万元,总建筑面积超过1.8万平方米,拥有自有麻竹种植基地3200亩,并配备高标准综合出口食品加工厂1家、麻竹笋出口食品加工厂2家、初加工点2家以及标准收储点4家。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企业有效联农带农,目前已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

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已具备正式生产条件,待条件成熟后将全面启动生产线。未来将以境内大宗贸易和跨境贸易为主,与西牛镇其他企业协同联动,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引领作用。”

清远农投笋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钟履双 摄

清远农投笋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钟履双 摄

与此同时,位于西牛镇赤米村的原赤米小学闲置校舍也焕发新生——英德笋佳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此落地。

该公司于2024年8月看中西牛镇显著的原料优势,投资约500万元,利用原赤米小学闲置土地新建了近3000平方米厂房。目前配备2条自动化生产线和1条杀菌生产线,主打“探嘴”系列即食笋产品,并结合海带、莲藕、花生等热门零食,研发“麻竹笋+”多样化即食产品。产品已进入全国各类超市、便利店及自动售卖机,高峰期用工超过40人,有效促进村民就近就业。

“我们对麻竹笋产业充满信心,目前已建设原料前置处理能力超500吨,后续将根据市场反馈快速扩充产能。”笋佳佳公司负责人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据清远英德市农业农村局官网信息,英德笋佳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进入2025年英德市(县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候选公示名单。

西牛镇享有“中国麻竹笋之乡”美誉,麻竹笋种植面积达20.8万亩,年产鲜笋35万吨。陈咏怀 摄

西牛镇享有“中国麻竹笋之乡”美誉,麻竹笋种植面积达20.8万亩,年产鲜笋35万吨。陈咏怀 摄

西牛镇享有“中国麻竹笋之乡”美誉,麻竹笋种植面积达20.8万亩,年产鲜笋35万吨。该镇以入选“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第二批典型镇为契机,以工业化思维打造麻竹笋百亿产业,聚焦“四化”(集群化、标准化、品牌化、科技化),持续延链、补链、强链,研发出“麻竹笋全笋宴”、预制菜、药膳食品、竹编工艺品等麻竹笋产品,满足多元消费需求,并通过“笋王争霸赛”等活动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跑出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西牛镇研发出“麻竹笋全笋宴”、预制菜、药膳食品、竹编工艺品等麻竹笋产品,满足多元消费需求。西牛镇供图

西牛镇研发出“麻竹笋全笋宴”、预制菜、药膳食品、竹编工艺品等麻竹笋产品,满足多元消费需求。西牛镇供图

经过多年培育,目前全镇已拥有麻竹笋企业18家、合作社37个、收笋点80个,带动5700多户2万余人就业,充分彰显麻竹笋产业的强劲动能与市场潜力。西牛镇党委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西牛镇将继续秉持全产业链发展理念,持续做优做强麻竹笋百亿产业,在种植、加工、品牌建设、营销推广及农文旅融合等领域全面发力,激发产业链价值提升新动能,确保产业链各环节参与者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南方+记者 陈咏怀

通讯员 郑秋岚 李靖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