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深圳新闻 > 正文

文化向新提质 深圳勇当先锋|第二十届文博会特别报道


一抹抹耀眼的“凤凰红”,点亮了五月鹏城。犹如它的花语“火热青春”,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带着蓬勃朝气迎面而来。

文博二十载,缩影了中国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程,见证了深圳从文化立市到文化强市、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强的蝶变。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

春来潮涌东风劲。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深圳秉持“全球视野、国家战略、广东大局、深圳担当”理念,“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焕新出发。深圳也将乘着这浩荡东风,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在打造城市文明典范以及人文湾区建设中,绽放更加耀眼夺目的光彩。


 一 

文脉,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基因、精神命脉的集中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春秋积序,扶摇万里。四十多年来,在改革开放的精神坐标上生长起来的城市,以日新月异的文化创新、根深叶茂的改革精神、积厚成势的城市文明,描摹出繁花满城的文化图景。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从激发改革开放思想活力和精神动力,到开展文化理论研究和文化市场建设,从提炼现代观念文化体系和凝铸现代城市精神,到注重文化惠民育民和扩大国际影响力,深圳文化历经了层层递进的发展历程。

“全国文明城市”“设计之都”“钢琴之城”“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以文兴城的深圳,相继将一张张名片擦亮。而这背后,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发展。

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如今,深圳文化拥有了最新定位:勇当改革开放文化的先锋、中外文化交流交融的先锋、文化传承创新的先锋,打造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窗口。

近一年来,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图书馆北馆开馆运营,一座座错落有致的文化群落拔地而起;短篇小说《月光下》获“鲁迅文学奖”,“90后”科幻作家海漄斩获雨果奖;电视剧《青春之城》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吾城吾歌”——新时代中国城市民谣歌汇推动深圳成为民谣音乐新高地。舞剧《咏春》的出海“破圈”,更是深圳传承中华文化传统作出的先行示范。

深圳高质量文化强市建设,正在为深圳文脉续写崭新篇章。

 二 

“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

文博会,作为深圳文脉里的重要一脉,是观瞻文化最新趋势的“瞭望台”,海内外博览文化万象的“万花筒”,更是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加速器”。

它之于深圳,恰如高山流水遇知音。相伴二十载,二者的发展早已水乳交融,齐头并进。

深圳是文博会的“福地”:二十年来展示规模从首届的4.5万平方米,扩大到第二十届的16万平方米。线下展商数量从首届的700多家增加至第二十届的3076家;参会国家和地区从首届的10个增加至第二十届的108个。

文博会亦见证了深圳经济的腾飞。深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首届文博会举办时,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不到3%。20年来,深圳文化产业保持了年均15%以上的快速发展势头,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03年的135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750亿元,增长约19倍,占全市GDP比重稳步增长至8%左右,支柱性产业的地位不断巩固。

其中,以科技为引领的文化产业创新亮点频出:超10万家文化企业中,“国高”企业达800余家,境内外上市企业44家,专精特新企业253家。数字创意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数字创意企业超过1万家,动漫游戏产业营收规模约占全国一半,游戏市场收入占全球的10%以上,数字出版营收达到千亿元级。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

全国领先的新经济产业体系,让深圳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也从“文化+科技”的1.0模式,逐渐过渡到“文化×科技”的2.0模式:从单一要素融合走向全方位融合,从被动融合走向主动融合,从浅层次融合走向深层次融合,从企业内部融合走向行业链、社会域融合。

在数字经济大潮中顺势而为,深圳沉淀出一条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三 

人类的信息技术发展史告诉我们:每一次信息技术革命,都会带来人类文化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生产力变革的时代,文化产业中的创意经济、智力经济和体验经济,具有典型的新质生产力特征,是我国未来产业和战略产业的重点布局领域。

万众瞩目下,第二十届文博会焕新登场。展览规模,展商数量,海外参展商、采购商数量均创历届之最。

新质生产力成为本届文博会新热点。利用AI、AR等多媒体技术,推进展务服务全流程数字化,展会将集聚咪咕文化、京东、字节跳动等代表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的“新势力”。

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本届文博会继续做强交易,催生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首展”“首秀”“首发”大幅增加,与天猫、淘宝合作打造线上交易专区;首次设立国际文化贸易展,国际化程度更高。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詹双晖认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当会展效应释放乘数效应,技术、资本、人才等要关键素集聚深圳,四面八方的文化项目、文艺作品、文化观念向深圳流动……深圳,正在经历一场由新质生产力引领的文化产业变革。

又踏层峰望眼开,更扬云帆立潮头。

新的历史起点上,肩负新的文化使命,20岁的文博会正值青春芳华,焕新出发,必将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深圳:“裂变式”发展 深“流”成顶流

以文兴会,为什么是深圳办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

以文兴产,深圳是如何既“拼经济”又“拼文化”的?

以文兴城,文化繁荣点亮城市“繁花”

福田:“宣文旅商”联动,擦亮幸福底色

罗湖:文产集聚强支柱 展销联动引投资

盐田:“文旅流量”掀起“经济热浪”

龙岗:数创走廊动能强劲 文化科技双翼齐飞

坪山:好戏看坪山 文化高质量

光明:文化遇见科技 田园邂逅都市

大鹏 “文化之根”涌新潮 “文旅胜地”耀湾区

深汕 厚植文化软实力 做强汽车城硬支撑


【策划】甘雪明

【采写统筹】曲广宁 丰雷 郭悦

【撰文】郭悦 刘越亚 杨溢子 徐烜和 徐怀 许懿 孙梦圆 潘欣宇 祁觊 黄诗妤 柳艳 郑伊灵 陶清清

【摄影】朱洪波 鲁力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