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阳江新闻 > 正文

都长啥样?五种珍稀植物在阳春开展保育回归


活动现场。蔡心怡 摄

活动现场。蔡心怡 摄

近日,广东省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阳江市林业局、阳春市林业局等单位齐聚广东阳春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共同召开珍稀濒危植物野外保育回归会议,并开展桫椤、巴戟天、中华桫椤、笔筒树、石碌含笑五种国家重点保护二级珍稀植物的保育回归活动,进一步扩大阳春珍稀植物种群资源。

据了解,本次共有200株珍稀植物进行了回归保育。其中,桫椤有“蕨类植物之王”的美誉,科学界称它为研究古生物和地球演变的“活化石”,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巴戟天、中华桫椤、笔筒树、石碌含笑因过度采集而濒危,且都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巴戟天。蔡心怡 摄

笔筒树。蔡心怡 摄

石碌含笑。蔡心怡 摄

桫椤。蔡心怡 摄

中华桫椤。蔡心怡 摄

广东阳春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林业工程师徐翊认为,这次活动可以增加保护区珍稀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也有利于引起全社会对植物保护的关注。通过总结这些珍稀濒危植物的管护经验,也可为后期保育回归提供经验。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王发国表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许多珍稀植物本身面临着繁育问题,通过这次活动,争取能够更好、更系统地保护这些植物。

南方+记者 罗天

通讯员 春融 蔡心怡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