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东莞新闻 > 正文

滨海湾:加快完善“三师”制度,高水平规划引领高品质城市建设


走进崭新的“三师堂”,精致的靖远大桥、东湾大桥模型映入眼帘。经过“三师联动工作室”与设计团队的反复修改调整,滨海湾新区这两座标志性桥梁建筑的设计最终敲定。

近日,滨海湾新区“三师堂”揭牌启用,进一步健全了由总规划师、总建筑师、总景观师组成的“三师”制度,标志着滨海湾新区的城市战略谋划、建筑设计建设、空间拓展等工作迈入新阶段。组建

位于滨海湾的东莞黄金海岸生机盎然。滨海湾宣供图

位于滨海湾的东莞黄金海岸生机盎然。滨海湾宣供图

集结专业规划力量

为更好书写城市“高质量发展”命题,早在2021年,滨海湾新区就谋划设立“三师联动工作室”,组建一支高素质的规划建设人才队伍,作为新区管委会对接总师“外脑”的桥梁和“智囊团”。

“我们的任务就是汇聚总师、专家们的智慧,并深度参与滨海湾的发展战略研究和城市规划建设,为城市发展提供专业可靠的技术支撑。”“三师联动工作室”综合规划部副总监齐奕解释,“总设计师”制度在深圳、成都、广州等城市均已有实践,但在党政机关内设专门与总师对接并整体统筹技术工作的“三师联动工作室”(以下简称“三师室”)是滨海湾新区的创新举措,“三师室”也和“总师”团队共同持续探索、完善工作机制。

成立近一年,“三师室”设置了规划、建筑、市政、景观四个部门,从顶层谋划、空间规划、项目设计、实施把控等层面着手,以高水平的全过程技术支撑,让高品质城市建设少走弯路。

今年,“三师室”将加快推进总景观师、总建筑师的选聘。与总规划师不同,总建筑师和总景观师将深度参与滨海湾各项目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实施,以更专业力量支撑项目落地。

作为高水平规划设计团队,项目设计方案审查是“三师室”的首要工作。针对在建项目,“三师室”完成了正中变电站、智慧城市大数据运行中心、OPPO智能制造中心等项目建筑外立面设计方案,以及东宝公园、文体公园、海战博物馆周边提升工程等项目景观设计的优化提升。

纸上得来终觉浅,一个好的建筑景观设计,不是诞生于电脑前,跑项目现场也是“三师室”的日常。

“看现场时,我们更多地从人的使用需求和体验感受出发,关注实施环节的细节。比如地板石材反碱变色、建筑的空间尺度过大、硬质材料偏多、收边收口未考虑、坡度和台阶等不符合规范等问题,我们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提升。”齐奕表示,团队后续将对发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总结,梳理不同专项设计施工、选材用料的要求标准,促进规划设计更加标准化、专业化。

去年至今,“三师室”还全面接管了新规划项目的前期设计,全过程跟进东湾大桥、靖远大桥、龙涌人行桥、东湾大道沙角段、中心驿站、新区人才保障房等项目的设计图和施工图的编制与审查。

齐奕表示,团队将以更严格的要求开展施工图审查工作,并在施工阶段加强现场巡检,保证高水平的设计在落地建设时“不走样”。

“我们将充分用好过去在深圳工作学习到的经验,对标先进案例总结方法思路,遴选优秀设计团队,推动新项目高品质落地建设。”齐奕说道。

规划引领

高品质城市建设加速推进

走在东莞黄金海岸,耳边涛声阵阵,眼前碧海蓝天、晚霞旖旎,不远处的滨海湾大桥傲然屹立,温柔的晚风拂面而来,所有的忧愁烦恼都抛之脑后。海边骑行跑步、草坪闲坐、拍照留影……每到傍晚时分或节假日,这个观海胜地总是游人如织,成为来滨海湾必到的打卡点。

这是多年来滨海湾高水平规划建设的缩影。以“双总规+多专项”为顶层设计引领,历经五年多的规划建设,曾经的滩涂荒地正加快蝶变为蓝绿交织的滨海新城。

作为东莞未来城市的标杆,滨海湾早在成立之初,就秉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开发建设,打造全新的东莞城市样本。

在空间格局上,滨海湾新区构建“一廊、两轴、三板块”的总体空间布局,三大板块分别以产业之芯、城市客厅、国际交流窗口为发展定位。在生态格局上,滨海湾以“一廊、三绿心、三水系”串联起“山水林田湖草”。

从总体规划蓝图到项目落地建成,还要经过专项规划、城市设计、重要节点设计等大量前期工作,从重点项目和重点片区入手,逐步将规划图变成实景画。

此前,滨海湾已经多次组织重点地段和节点的规划设计工作和全球竞赛,引进了何镜堂、孟建民院士,crtkl、邑法、MLA+、泛亚等国内外知名城市与建筑设计团队,高规格推进威远岛森林公园、滨海湾大桥、东莞黄金海岸、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滨海湾站等一批重点项目规划设计,部分项目已经建成或进入施工建设阶段。

“三师室”团队的逐步壮大与机制完善,无疑为滨海湾集结更多专业力量与战略谋划资源,以更高水平、高效率实现滨海湾城市规划的系统性、整体性。

当前,“三师室”正重点推进沙角半岛东部片区、威远岛大学科技园的专项城市设计方案编制,在总规的基础上开展公共空间研究设计,把建筑的空间尺度、组织方式等稳定下来,为后续的落地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滨海湾还将加快推进与深圳衔接的市政道路规划,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在建筑设计方面,我们希望打造更多具有标志性、识别度的城市,进一步提升滨海湾的知名度和城市形象传播。”齐奕说。

依托“三师”制度链接高端智力资源,滨海湾开展了《交椅湾板块产业空间优化研究》《新区城市形象、面貌、气质“深调研”》等多项专题研究,并携手双总规划师团队举办城市高质量发展论坛等高规格系列活动,全力打造面向湾区建设的城市品牌。

专家建言

以城引人塑造发展新优势

面对发展新课题,滨海湾新区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塑造开放新优势?在“黄金支点内湾门户”滨海湾城市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众多专家大咖聚首,共同探讨滨海湾新区的发展“密码”。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和人才汇聚的龙头带动效果明显,多位专家在论坛现场建言,滨海湾要重点把握好区位、产业等领域的比较优势,进一步畅通陆海经济循环。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李晓江从城市发展模式的角度出发,指出滨海湾要跳出东莞,在大湾区的空间格局中明确方向。在市域格局中,加快与广深港澳等城市的融合发展;在区域格局中,充分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助力东莞从大湾区的“中间城市”向“中心城市”转变,吸引聚集头部企业落户。

华侨城A独立董事、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认为,无论是“黄金内湾”机遇还是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获批,对于东莞、滨海湾而言,新优势将更加凸显。滨海湾要用好联动发展区这张“底牌”,发挥好港口码头的独特优势,与东莞中心城区、松山湖形成差异化发展;加快推进机制衔接,与南沙、前海、横琴自贸片区等大湾区支点串珠成链,进一步实现自贸片区和联动发展区战略优势互补、融合升级。

五年多来,从顶层设计到一个个项目落地建设,这座未来之城从“一张白纸”着墨,不断打开滨海城市的想象空间。如何打造一个对人才有吸引力的包容性城市,实现“以城引人”?这是滨海湾新区面临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满足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想象,这是城市发展不变的话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总规划师朱荣远提到,滨海湾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和“智库”环境,以智库组织为黏合剂、催化剂,调动创新生态系统各要素和环节,助推城市发展与软实力提升。

在自然生态发展方面,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提出要充分发挥内湾区生态岸线的优势,打造山水林田湖草共生、更加生态自然的“公园城市”,同时叠加活化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加快推进鸦片战争海防遗址公园等规划建设,让城市更具时代感与历史感。

“在交通方面,要加快打造更加密集的轨道交通网及慢行交通网等其他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对外畅通与广州、深圳、香港之间的交通‘动脉’,对内连接东莞中心城区、松山湖等,加速各生产生活要素自由流动。”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波说。

撰文】吴碧彤 刘婉馨 

【策划】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