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1933年,巴金应好友的邀请来到侨乡大地,度过难忘的时光。后来,他为此次行程留下了《鸟的天堂》《农民的集会》《机器的诗》《庶务室的生活》《谈心会》《别》等6篇随笔,其中后3篇所讲述的故事都发生在江门蓬江一个美丽的小乡村——篁庄。
91年后,人们在这里发现更多惊喜:祠堂茶馆、露营咖啡、茶饮研究中心等各类网红餐饮店集聚于此。水榭凉亭内,带着小孩的市民散步休闲。年轻人、老年人,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潮流休闲去处。
历史上的篁庄起源于南宋年间,千百年来,香火延绵,人丁兴旺,是一座人杰地灵,底蕴深厚的古村。如今的篁庄由于便利的地理位置优势,紧邻环五邑华侨广场商圈,被誉为商圈后花园,是不少年轻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随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入推进,篁庄紧抓全力建设“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先行示范点的机遇,以“小切口”撬动“大发展”,结合本土资源禀赋,夯实集体两级“物业富社”的发展思路,通过乡村振兴推动项目建设等方式,有效带动村级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篁庄经联社2023年实现总收入达1亿元,持续激发城乡融合发展活力。
篁庄紧抓全力建设“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先行示范点的机遇,以“小切口”撬动“大发展”。
看
模范村引来了大文豪
800多年前,南宋太守欧阳荣可迎娶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第七代孙女,被封为“郡马”。后来,其第四子欧阳道信携家眷由江西龙南徒居篁庄并不断发展壮大。后来,欧阳氏后裔为纪念前人,在篁庄相继建立太守欧阳公祠、右粤欧阳公祠、欧阳氏宗祠等祠堂,成为记载代代篁庄人成长与辉煌的独特标志。
90多年前,篁庄村开办乡立小学校、商科职业学校,开辟公园、书报社,建有游乐场、运动场、游泳场,茶社、食肆林立,西江乡村师范学校在这片育才沃土悄然而生,并吸引文坛巨匠巴金前来一睹芳华,创作出脍炙人口的散文。
在篁庄的日子,巴金或留在光线明亮的学校阅览室里工作,或翻过山到公园里喝茶,或去观泳台看学生游泳,或领略篁庄美丽的田园风光……篁庄河流与田野映衬下的夕阳使他着迷;南国清净的夜晚下,皎洁的月光下青蛙与蝈蝈的齐鸣伴奏,他感到“快乐这个形容词在这里并没有一点夸张,这里的生活的确是很快乐”。
如今,人们推开太守欧阳公祠的木门,便可以感受到厚重的历史韵味;右拐走进巴金先生曾居住的庶务室,家具、茶具仍摆放整齐,仿佛先生伏案写作的画面仍历历在目;往前探入,“蔡李佛拳博物馆”牌匾映入眼帘。
欧阳氏后裔在篁庄相继建立太守欧阳公祠、右粤欧阳公祠、欧阳氏宗祠等祠堂。
据介绍,作为模范村,篁庄不仅吸引来了大文豪巴金,也曾涌现展示乡民安居乐业、和睦邻里的“篁庄八景”,即白土浪花、鲤鱼古迹、龙岗渔舟、东华牧笛、石桥榕马、大岭古松、步云晚望和红坭返照。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出让土地,兴办实业,篁庄的大、小村集体和村民经济实力大幅提高,成为有名的“富裕村”“文明村”。
走
到后花园喝茶叹美食
在篁庄仁寿里,一家“网红”餐厅内,青墙与房梁上挂满了油纸伞、红灯笼,两者相映成趣,两厅之间用石桥连接,底下流水潺潺……这是文林欧阳公祠“摇身一变”而成的餐厅。当夜幕降临,篁庄开始热闹起来,隔着篁庄大道,一边是高楼林立的繁华,多个购物中心中上演着精彩“夜侨都”,一边是雅致错落的城中村,包括文林欧阳公祠在内的旧建筑焕发着新活力。
近年来,篁庄经联社用好用活老旧建筑,采取“集体投入+乡亲捐资+政府补贴”的模式筹资,把乡村“颜值”变成集体“产值”, 吸引有情怀、有经济实力的业主和商家投资餐饮、茶馆、民宿等产业,陆续培育亮庆、纳福苑、若柑年后等知名商家,成功打造“篁庄食街”品牌。
篁庄经联社用好用活老旧建筑。
篁庄经联社书记、社长欧阳健华介绍,篁庄经联社坚持“物业富社”,激活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形成“四区、两街、一园、一广场”的物业格局,投资总额约5亿元,进驻客户200多家,创造6000余个就业机会。同时,通过整合集体资产资源,经联社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对叶坑、沙冲围、群华、桐乐四大工业园部分产业进行结构转型升级,大力推进群华科技园招商引资,目前园区已进驻企业约70家,持续扩大招商“朋友圈”。 当前,篁庄正加快推进“篁庄湾”商业项目建设,推动村内文创、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打造城市会客厅后花园休闲经济。“接下来,我们将持续积极探索篁庄经联社公司化运营模式,充分盘活集体物业资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体量。”欧阳健华说。
篁庄经联社。
盼
多元产业激活大能量
“村里颜值高了,村民收入好了,生活更幸福了。”这是近年来群众生活在篁庄最直观的感受。而这些,都是篁庄社区和篁庄经联社共同带动下取得的成果。据介绍,篁庄社区、篁庄经联社由原篁庄村“村改居”后拆分形成,社区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经联社承担村级经济发展职能,两者共同发力创造出如今篁庄繁华的面貌。篁庄也先后荣获省、市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等称号。
接下来,篁庄还将按照“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要求,推动集体各项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将聚焦重点项目,精准谋划。其中,篁庄将推动村庄规划的实施,结合目前集体可利用土地、物业和民房的情况,谋划贯通篁庄大道至北环路的篁庄中心路,重建集体物业。同时争取建设篁庄文创艺术小镇项目,引入与万达商圈互补的多元复合业态功能,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篁庄,促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
篁庄经联社坚持“物业富社”,激活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篁庄将通过完善园区设施配套,提升管理服务质量,引入高质量企业和特色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加快“篁庄泰华金融大厦”的建设,促进集体物业增量增收。
在“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的过程中,篁庄千百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不断被激活。接下来,篁庄还将发挥“巴金文化阵地”“篁庄文化驿站”,及村内富有五邑特色文化建筑的历史文化底蕴,推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
◆调研手记
把乡村建设与经营结合起来
数十年前已是闻名侨乡的富裕村,如今又是势力强盛的亿元村。篁庄长盛不衰的秘密是什么?那就是把乡村的建设与经营结合起来,让经营美丽乡村、发展集体经济、共享幸福生活成为新风景。
“百千万工程”的持续推进,增强了村民利益共同体的意识。依靠共同奋斗,建设美丽富饶的共富乡村,成为了篁庄人的共识。在建设美丽篁庄的过程中,篁庄人也在不断经营着乡村,打响篁庄特色品牌。
在乡村规划上,篁庄就融入经营思维,避免“千村一面”。比如,篁庄聘请高水平设计单位,开展篁庄村规划,着力推动规划路网的贯通、产业的升级,打造篁庄休闲宜游的经济业态。
在环境整治上,篁庄不断优化经营环境。2023年,结合村内人居环境整治及“雪亮工程”的推进,针对篁庄中心路入口道路路面坑洼、砌块松动、路口标识位模糊、车辆乱停乱放等情况,篁庄经联社主动出资对村内中心路进行升级改造,包括拓宽双车道、增加人行道、铺设沥青路面、增设绿化景观带、建设景观小公园等,通过实施道路“白改黑”以及“拆围透绿”行动,为篁庄旅游文化线路提供舒适靓丽的游览通行环境。
在资源整合中夯实经营基础。2005年,原篁庄村“村改居”后拆分形成篁庄社区、篁庄经联社,由社区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经联社承担村级经济发展职能。两者各司其职,共同推动篁庄发展。其中,经联社摸排整合村内各类发展资源,坚持“物业富社”的宗旨,着力推动产业园区物业升级运营和“篁庄泰华金融大厦”项目的建设,不断增量提效提质。
把乡村建设做成一门生意,盘活闲置资产,丰富乡村产业业态,带动老百姓增收,这就是篁庄不断发展的秘诀所在。
采写:南方+记者 郑琦
摄影:南方+记者 杨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