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头雁”工程,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两委”班子,派强用好22名驻村(社区)第一书记、76名乡村振兴联络员、81名驻村选调生力量;分类推进典型村、潜力村、后进村建设,7个村(社区)获评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全区55个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全部超100万元,其中22个超1000万元;推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向村民小组延伸,创新实施“村组联议五步法”,入选广东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广泛开展“我在侨乡种棵树”活动,乡村新种苗木4.35万棵,完善党员带头绿美养护机制……
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农村是主战场、前沿地。蓬江区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主心骨”作用,加快培育锻造一支爱农村、善发展、懂治理的乡村干部人才队伍,带动村民群众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提高乡村“造血”能力。
深入实施“头雁”工程
派强用好帮镇扶村工作力量
今年来,在杜阮镇上巷村,“80后”女书记黄梅芳“很忙”:走进凉瓜大棚,与种植户一起忙收成赶上市;来到富民工坊,安排好制作销售等事务;在凤眼果主题公园,查看养护今春新种的经济林;带着各方研学团,打卡上巷体验农耕;盘活村里闲置房屋,推进古村落民宿动工建设;开起了直播带货,推介杜阮凉瓜及周边特色产品……带领党员村民们,朝着6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的目标不断前进。
上巷村党支部书记黄梅芳。
“过去,村党组织书记干多干少全凭一股热情。现在,做得好的升级升档,做得不好的降级降档,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提升,更有信心有底气尝试新业态。”黄梅芳说。
头雁领航、群雁高飞,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蓬江区深入实施“头雁”工程,大力培养选拔一批“有干劲、会干事”的农村党员干部:
——实施农村党组织书记分级分类管理,对三镇一街61名行政村(村改居社区)党组织书记评级定档,根据工作表现动态调整级别档次,推动级别档次与薪酬待遇挂钩,持续提振乡村头雁精气神;
——推进“万名党员进党校”“万名村民小组长进党校”,举办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通过区级示范、镇街兜底,面向1000多名村组干部开展全覆盖轮训;
——深入开展分析研判,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两委”班子,从本土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中加快培育储备一批后备力量。换届以来,优化调整村“两委”干部33人,实现年龄学历“一降一升”。
蓬江区还持续派强用好帮镇扶村工作力量,把一大批爱农村、善发展、懂治理的精兵强将选配到镇村。22名驻村(社区)第一书记、76名乡村振兴联络员、81名驻村选调生下沉基层,与镇村党员干部并肩奋斗。
过去的乐溪村,望着青山绿水无产业、守着千亩良田无粮出,是棠下镇的经济薄弱村。如今,走进乐溪村,“水库垂钓碧波上,插秧绿意满田芳”:村里成立了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提出了“自在乐溪”文旅发展品牌,“我在乐溪有亩田”水稻认种项目启动,乐溪“三宝”稻米、白芋、蜂蜜等“土特产”上市……探索走出了一条公司化运营村集体资源的发展新路。
这一切,离不开乐溪村第一书记宋万峰和村干部们的努力。近段时间,宋万峰还积极对接,引进社会资本合作开发公坑水库露营地项目,计划投资千万元,打造集垂钓、露营、越野、房车基地等元素于一体的大型露营地。
棠下镇乐溪村驻村第一书记宋万峰。
蓬江区还建立机关农村长效联络结对机制,通过“一对一”“一对二”的形式,推动45个区直机关单位与65个涉农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推动机关资源下沉、党员干部下沉,助力乡村振兴。
分类推进典型村、潜力村、后进村建设
全区55个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全部超百万
“对于中和村的发展,村党支部有两方面的想法:文旅方面,计划连片开发打造戴爱莲祖居、罗山大坑一带的研学路线;工业方面,将盘活旧工业区,引进优质企业……”
“土地开发首先要做好规划调整工作”“建造民宿等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补贴”……
今年4月,在杜阮镇中和村,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座谈。会上,村基层党组织书记谈思路、讲瓶颈;职能部门跟进出主意、解难题;周边示范村讲经验、来支招;区镇村三级上下联动,一竿子插到底,共同推动中和村的发展蓝图变成实打实的施工图。
在杜阮镇中和村试点探索“党建引领 组团帮村”。
在蓬江区,各村资源禀赋不同,一些有土地但缺产业、一些有风景但缺人气,如何激活这些“潜力板”?今年以来,蓬江区探索“党建引领 组团帮村”方式,通过调研挖潜找点、组团座谈破题、清单推进落实“三步走”,推动区镇力量下沉,助力“潜力村”壮大集体经济、加力提速谋发展。
棠下镇五洞村是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今年来,村党总支乘势而上发展食牛经济,打响“五洞牛肉”品牌:以“牛肉一条街”为轴,沿路拆旧补绿,墙绘美化路边“赤膊房”,新种苗木约3000棵,持续提升乡村“颜值”;结合原有山林风貌,打造连片鳗鱼产业园、300多亩垦造水田、生态小公园、万丰草莓采摘园等,推动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还抢抓预制菜产业园落户机遇,村企联动盘活土地做好保障。
棠下镇五洞村乘势而上发展食牛经济。
过去的高村村,以鱼塘养殖和耕地出租为主,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相对不足,排在了荷塘镇13个乡村的靠后位置。近年来,高村村凝聚党群合力,大力探索“村组联营”“村企合作”的发展模式,成功盘活土地约800亩,推动柏涛智能装备产业园等一批项目落户,新建2400平方米农贸市场,让村里发展迈上了“快车道”。2023年高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约839万元,较2020年翻了近一番。
荷塘镇高村村党组织带头,让村里发展迈上了“快车道”。
强化典型引路,激发潜力后劲。蓬江区坚持分类推进典型村、潜力村、后进村建设,深化拓展“上巷凉瓜”“五洞牛肉”“康溪工改”等7个典型村振兴成果,在中和村、乐溪村试点探索“党建引领 组团帮村”,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持续锻长板、补短板,提升乡村“造血”能力,引导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更前进,推动农村整体发展迈上新台阶。
目前,蓬江区55个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全部超100万元,其中22个村超1000万元。
蓬江区还组建成立杜阮凉瓜、荷塘水产等产业链党委,推动种植村、养殖村、合作社与产业链上中下游的物流、餐饮、加工、金融、文旅等企业结对共建,通过镇村联动、村村合作、村企结对,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今年初,加州鲈走俏、市场旺销。荷塘镇霞村养殖户卢先生打算扩大规模、多养一些。但手头资金不足,成了他的烦心事。村党总支得知后,主动帮卢先生联系上了链上结对单位——江门农商银行荷塘支行。支行随即派出党员职工上门服务,办妥了贷款申请。不到一个月,贷款到账,让卢先生买到了所需的21万尾鱼苗及饲料。
“加入产业链党委后,支行积极联动镇村,帮助养殖户解决融资、担保等难题,至今已为近40户养殖户解决资金难题,累计发放贷款800多万元。”支行党支部书记容彦斌表示。
“四议两公开”+“村组联议五步法”
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村民小组“末梢”
为了加速推进面积200多亩的泰通工业园旧改升级,近段时间,荷塘镇三丫村党总支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村组联议五步法”,协商找寻全村意愿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凝聚村民共识,争取各方支持。并与开发商达成合作意向,拟引投资共12亿元,拆除原有旧厂房,兴建集生产制造、科技研发、仓储物流、生活配套为一体的新型智造产业园。
蓬江区实施“村组联议五步法”。
蓬江区现有55个行政村、共508个村民小组。其中,二级核算的行政村资源、资产、资金主要掌握在村民小组手中,过去普遍存在“组强村弱”的现象。
为进一步规范议事决策、盘活村组资源,近年来,蓬江区探索推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向村民小组延伸,创新实施“村组联议五步法”,规定组级重大事项必须经村民小组提议、村党组织商议(村民小组列席)、村民小组村民大会或代表会议决议后,方可在村党组织指导下由村民小组组织实施,同时决议结果、实施情况需及时向全体小组成员公告。
“规范重大事项议事决策,发挥好村党组织的统筹协调和指导把关作用,能避免村小组各自为战、减少利益冲突和矛盾纠纷,特别是在一些公益项目、重大项目上,能从村集体、长远发展的角度做好整体规划。”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来,三丫村泰通工业园、木朗村莲花山工业区、北芦村大坑工业园、亭园村大咀山工业园……一大批的村级旧工业园升级改造启动。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村组联议五步法”,让旧改项目议事决策更加规范透明,也得到了村民认可支持。
蓬江区还不断加强村民小组党建工作,在508个村小组全覆盖成立党组织,加强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建立村民小组长“小微权力”清单,推行村民小组向村党组织报告制度,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村民小组“末梢”。开展“三资”提级监管试点,出台农村“三资”管理指导意见,完善组级事务监督管理体系。
新种苗木4万多棵
党群携手共建绿美宜居乡村
今年春季,蓬江区党员群众携手,掀起了植树添绿热潮:在杜阮镇上巷村,江门市“党建领航 绿美侨乡”主会场植树活动成功举办,市区镇村党员干部与村民群众齐心协力,先后种下约3000棵新树苗,建起了一片凤眼果主题公园;在棠下镇横江村,镇村党员干部与热心企业职工携手,累计种下5000棵沉香树,打造出沿江碧道的“村企共建致富林”;在荷塘镇康溪村,万洋集团助力,在园区种下1000多棵新苗木……
抢抓初春万物复苏黄金期,蓬江区深入实施“乡村绿化百日攻坚行动”,“一村一图”编制绿化规划图,广泛开展“我在侨乡种棵树”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党员群众、侨胞乡贤、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建成“同心林”“平安林”“工匠林”等16个主题林,乡村新种苗木4.35万棵。
三分种树,七分管护,如何做好新苗木的日常养护?
今年4月和7月,蓬江区多部门联动,邀请林业专家下乡进村实地走访,对今春新种的数万棵乡村苗木先后开展了两轮全覆盖“回头看”,“一村一策”提出建议,举办乡村绿化管护技术培训班,完善养护长效机制。技术指导队与镇村干部携手,查看了解新种苗木长势,加强新种苗木健康检查,分析存在的病虫害等问题,开展除草、修剪、加固、补种等工作。
蓬江区对今春新种乡村苗木开展两轮全面“体检”。
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绿植、凉庭、小桥错落有致,这是棠下镇仁厚村村民莫国泰的“美丽庭院”。“这是我家的祖屋,承载着家人们美好的回忆。大家都喜欢花花草草,平时庭院收拾得整齐。”莫国泰表示,“美丽庭院”创建让大家更加懂得爱绿护绿。
蓬江区打造“美丽庭院”,共建绿美乡村。
除了植树栽绿,蓬江区还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发挥农村党员、热心村民的带头作用,以微观的“美丽庭院”为基础,逐步推展至乡村整体绿化美化,实现每户“一抹亮色”到乡村“处处风景”的转变。至今,已创建“美丽庭院”135户。
采写:南方+记者 郑琦
通讯员 黄晓东
图片: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