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清远新闻 > 正文

佛冈以“微更新”深挖城镇潜力,实现城市品质与民生福祉双提升


城市公共“微空间”承载着“大民生”。近年来,佛冈县聚焦城市小微空间“利用不充分、功能不完善、服务不便民”等问题,扎实推进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提质增效。

佛冈扎实推进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提质增效。

佛冈扎实推进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提质增效。

闲置空间利用、功能业态创新、便民设施补位、智慧化赋能等举措多管齐下,佛冈县以“微更新”破解民生“大难题”,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城市功能品质,有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完善城市功能

盘活小微街道空间

“以前巷子污水横流,现在墙面画上了充满传统文化元素的彩绘,道路干净整洁,绿化美得像景区。”石角镇康东一巷居民李阿姨站在焕然一新的巷口,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曾经,因油烟直排、脏乱破旧而饱受居民诟病的背街小巷,通过文明城市创建专项整治行动,实现了从“脏乱差”到“净齐美”的华丽蝶变。

深挖城镇发展潜力,重在盘活空间存量、优化增量。佛冈结合县城老旧小区改造,以“拆违清乱+空间再造”为路径,全面激活城市闲置资源。持续推动配套设施升级,下大力气清理违章搭建,整合零散闲置土地,充分利用更新改造资源,将空间优化、功能转化、环境整治等融入城市更新改造全过程。

清晨的振兴路,平整开阔的沥青路面上,崭新的交通标线清晰醒目。送孩子上学的陈先生感慨:“以前的坑洼路非常颠,雨天积水还常弄湿裤子,现在‘白改黑’后,开车稳当多了。”

路况升级是县城品质提升的重点工作。佛冈打通青松西路、教育南路、兴业中路等“瓶颈路”12条,铺设路面沥青41.15万平方米,改造人行道19.02平方米、雨污分流管道4.68万米,整治县城61栋楼体及G106沿线楼体外立面。

同时,焕新公交车候车亭80余个,有效改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从“晴天暴晒、雨天淋雨”到“候车亭内舒适候车”,小小候车亭不仅能遮风挡雨,还配备座椅,赢得市民广泛赞誉。

拓展活动场景

升级小微闲置空间

午后,暖阳洒在由中医院旧址改造而成的潖江书院。新建成的潖江书院,内设亲子共读开放区、自由阅览区、沉浸式自习室等,院内藏书约1.5万册,成为市民群众打卡阅读新地标。

佛冈广泛听取群众建议,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创新“公园+”模式,深挖公园内小微闲置区域潜力,打造多功能活动空间。如升级县城建设路街心公园小微节点,增设潖江书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儿童游乐空间、健身区等公共服务功能区,满足群众医疗、文化、娱乐等多元需求。

放学后,孩子们在建设路街心公园玩耍。

放学后,孩子们在建设路街心公园玩耍。

城北公园作为县城最大的休闲公园,由原先的120亩扩大到1500亩,同步修建护林道、休闲步道、快慢跑道,构建3条总里程达13.5公里的活力环线,并增设停车场、驿站、童趣乐园,实现城市生态空间与公共生活深度融合,打造“可游、可憩、可玩”的城市生态客厅。

公园的面积在扩大,数量也在成倍增加。沿着县城振兴中路走,退了休的老年人三五成群,在街角公园大树下乘凉、打牌、跳舞,他们休闲的口袋公园零散分布在县城多个角落,在不起眼处发挥大功能。

佛冈积极打造街角便民公园,科学编制《佛冈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采取“渐进式微更新改造”模式,因地制宜建成教育路街心公园、建设路街心公园等街角公园12个,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1%,让群众“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激活城市夜间活力,推进一河两岸—振兴路亮化工程,对潖江两岸至振兴路公共区域进行道路翻新升级和景观亮化提升,营造夜间消费、休闲漫步的优质环境,丰富群众夜间生活。

提升民生温度

优化小微服务空间

城北公园内,新步道蜿蜒伸展,停车场整齐有序,童趣乐园充满欢声笑语。城市公共服务的升级从未止步。

全民健身中心和体育馆以低收费开放的惠民模式,承办各类赛事、举办公益活动,让运动健身触手可及。每天傍晚6点过后,全民健身中心和体育馆便到了最热闹的时候,运动鞋与地面的摩擦声此起彼伏,羽毛球、篮球爱好者在轻松竞技中享受着夜间休闲时光。

如厕、母婴哺乳场地也大幅增加。9座二类公厕完成升级,解决市民在外如厕难题;50间“爱心妈妈小屋”母婴室的建设与完善,让妈妈们出行更舒心,公共空间使用便利性与安全性持续提升。

佛冈县城建成年代久远,无小区、无物管的单体楼较多,而老年居民占比高,如何加装电梯成了众人关注的大事。佛冈积极探索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职能部门引入社会资本500万元,引导2个小区居民出资,探索创新“零跑路、降成本、保安全”机制,推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42台,切实解决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上下楼难”问题,实现“一键直达”便利出行。

规范农贸市场周边服务,在城东市场、德星市场、百乐街等区域规划设置便民疏导区16个,设立爱心摊点、便民临时摊位779个,既规范经营秩序,又保障群众“菜篮子”便利,让城市小微空间更有“民生温度”。

延伸

智慧管理破解停车难题

停车难是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考验城市治理的智慧和能力。近年来,佛冈累计投入专项债资金1.2亿元,推动停车资源扩充、实施智慧化管理,充分利用城市零散地块新建地下停车场1个、智慧立体停车库2个,将2000余个公共停车泊位纳入智慧管理,全面释放停车空间。

建立“建设—运营—服务”全周期管理机制,以价格杠杆有效调节停车供需关系,提升小微停车空间利用效率。目前,全县智慧停车日均服务超1.2万架次,周转率达6.02次,车位使用率达54%以上,有效规范城市停车秩序,破解县域“停车难”“停车乱”等问题。

随着越来越多人使用电动自行车,同步增加充电设施布点,依托道路两侧闲置区域、绿地边角地、空地等空间,引入企业参与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及管理,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选取适宜建设点位,因地制宜设置电动自行车充电区163个,充电口1537个,切实解决县城公共区域电动自行车“充电难”“充电乱”问题,为群众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充电环境。

文/图:罗沅琪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