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和祐医院神经外科成功为一名来自香港60多岁的重度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女患者实施创新手术治疗,这是佛山市首例阿尔茨海默病手术。
和祐医院神经外科成功为一名来自香港的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实施创新手术治疗。 受访者供图
辗转多地求医无果
创新疗法带来转机
该患者罹患阿尔茨海默病多年,认知功能严重衰退,生活无法自理,此前曾辗转香港、美国等地接受治疗,但病情未见明显改善。得知和祐医院可开展手术治疗后,患者家属立即启程前往佛山寻求希望。
和祐医院神经外科联合核医学科、影像科、神经内科、麻醉科等科室,对患者病情进行全方位评估,明确其符合手术适应症。经过周密准备,医院特邀联合术式发明人谢庆平教授共同主刀,成功完成“淋巴管-颈静脉搭桥吻合术”。
引流毒性蛋白
重启大脑“清道夫”功能
手术通过建立淋巴管与颈静脉的吻合通道,恢复脑内淋巴循环功能,加速引流、清除大脑内沉积的β淀粉样蛋白(Aβ)、tau蛋白等毒性物质,从而改善脑代谢环境,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术后一周,患者运动能力及语言理解力显著提升,目前已顺利出院,中长期疗效仍在持续观察中。
据公开数据,全国已有杭州、上海、广州、济南、哈尔滨、郑州等20余家医院累计完成800余例阿尔茨海默病手术,初步疗效获临床认可。和祐医院此次手术的开展,填补了佛山在该领域的空白,为本地及大湾区患者提供了“家门口”的优质治疗选择。
中国首例阿尔茨海默氏病神经调控外科手术专家、国家脑计划总体专家组专家余新光教授指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需个体化方案,手术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但为部分重症患者开辟了新路径。手术需严格筛选适应症患者,术后需结合药物、康复等综合管理进行长期治疗。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阿尔茨海默病防治需求日益迫切。和祐医院将持续跟进患者康复情况,并联合科研机构深化脑健康研究,推动早筛早诊与精准治疗体系的完善,为更多家庭守护记忆的温度。
■链接
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根据2020年流行病学调查指出,中国60岁以上人群MCI约3877万人,痴呆患者约1507万,其中AD患者约983万人。主要表现为记忆力衰退、认知能力下降、语言障碍、行为异常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逐渐丧失。国际医学界的共识是大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以及神经炎症反应致使神经元损害,从而引发一系列脑神经功能障碍。
传统治疗以药物延缓病程为主,手术疗法为近年新兴研究方向,其安全性及长期疗效仍需大样本研究支持。
如何早发现阿尔茨海默病?
中老年人出现记忆力持续下降或者方向感、语言表达和理解不如以前并有所加重时,最好到医院认知障碍相关门诊就诊。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除了医学量表、脑核磁检测,阿尔茨海默病可以在高级别专科门诊应用多探针PET检查和脑脊检测确诊,即使是疾病早期也可以获得诊断。
随着人工智能、血液诊断技术的进步和普及,未来阿尔茨海默病的筛查、早发现以及疗效评估将更为便捷。对于有明确家族史的患者,特别是60岁之前起病的早发性痴呆也可通过数字技术、血液检测、影像检查来排查。
采写:南方+记者 欧阳少伟
通讯员 牛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