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的河
水乡的人
梦中,总有一座弯弯的石桥
像故乡的月亮
照亮人们追寻前路的脚步……
桥,将人与河流相连,不仅是人们安居设社、朝耕夕息的必经之路,更是市民往来交流、贸易融通,从家门口走向世界的出发点。
一座座跨越河涌的桥梁,载着顺德陈村人对水乡生活的情感记忆。它们见证着陈村的沧桑变迁,更代表了陈村人与水相依相存、与水共生共荣的价值观。
酿泉桥横跨陈村旧圩周涌两岸
陈村镇共有30多座古桥,其中最知名的便是位于旧圩周涌上的垂虹桥和酿泉桥。
垂虹桥始建年代不可考,现存桥梁为清咸丰元年(1851年)重修。桥体长29米,是陈村拱桥长度之冠。垂虹桥外形质朴简洁,如垂虹跨水,飞架两岸,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大桥头”。
垂虹桥
酿泉桥位于陈村镇旧圩居委白门口路段,是一座单孔石构拱桥,俗称“细桥头”。相传早年间桥下的溪水质清澈甘甜,尤似鉴湖,江南酿酒匠人争来此地取水酿酒。酿出的酒果然品质一流、醇香醉人,逐渐闻名遐迩,人们便把这条河流称为酿溪,酿泉桥也因此得名。
酿泉桥
虽然不如垂虹桥那样气势恢宏,但酿泉桥却别有一番风情。它静静地伫立在水边,与周围的民居、树木、花草相映成趣。每当夕阳西下,它便投下一道斜斜的影子,在河面上摇曳生姿。
垂虹砌接酿泉桥
过客匆匆路正遥
辐辏永昌寻旧梦
百年老铺觅商枭
——李瑞华《龙津怀古》
龙津文化陈列馆馆内设有关于垂虹桥、酿泉桥所在陈村旧圩区域历史发展的详细介绍
酿泉桥两端刻有“桥面桥级不许摆卖各物,如违禀究,阖乡公禁”的字样,彼时周边贸易之盛可见一斑
这两座桥是水乡陈村重要的文化符号。明清时期,旧圩一带是曾经远近闻名的农副产品、手工艺产品贸易重地。
从“辐辏巷”“金花巷”等地名便可窥见当时周边手工业品类之全;通过酿泉桥两端的阴刻“桥面桥级不许摆卖各物,如违禀究,阖乡公禁”字样,更可想象曾经两岸商贩之多,为占有利地盘,常常连桥面都不肯放过。
垂虹倒影
古桥见证了陈村镇的发展变迁,更凝结了一代代陈村人团结拼搏、不屈不挠的精气神。
在抗日战争期间,酿泉桥下曾住着一位武术师傅兼医生崔尧吉,他不顾个人安危,慷慨救助、保护抗日游击队将领林锵云及其部下,用自己的丹心仁术撑起了一座小小的爱国堡垒。
崔尧吉在陈村古桥边留影
古桥之美,如果离开了水的晕染,便褪去颜色;古桥故事,若离开了河流的涤荡,便失去生机。
周涌汇入的陈村河
如今,陈村镇正全力推进联围治水工程,通过雨污分流、截污清淤、连接断头涌等措施多管齐下改善水生态,让古桥在碧水蓝天的怀抱中孕育新的活力。
同时,以古桥为媒介,打造水乡特色文旅体验,让更多的人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龙津文化,让一座座古桥成为连接过去和未来、展示陈村独特魅力的桥梁。
【来源】陈村以水兴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陈村镇宣传文体旅游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