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佛山新闻 > 正文

深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顺德少年科学院为何值得期待?


5月24日,顺德一中礼堂,全区超500名少年济济一堂,见证了一个顺德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时刻:顺德一中、国华纪念中学、华东师大二附中美的高中被授予顺德少年科学院分院牌匾,顺德一中外国语学校等41所学校被授予顺德少年科学院基地校牌匾。

这意味着,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顺德区少年科学院5月24日起开始运作。作为顺德构建拔尖创新人才“1+3+N”培养体系,实现“生生有优教”目标的关键一步,也是顺德“教育二十条”走深、走实的生动实践,顺德少年科学院为何值得期待?它将为顺德教育带来哪些新可能?

5月24日,顺德举行少年科学院分院、基地学校授牌仪式。  张艳青 摄

5月24日,顺德举行少年科学院分院、基地学校授牌仪式。  张艳青 摄

一种路径探索

今年4月,以小、初、高衔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顺德区少年科学院在顺德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揭牌,社会各界对它的运作充满了好奇心,也拉满了“期待值”。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折射在个体之上,就是让受教育者找到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

“要让每个孩子成为人生赛道上最好的自己,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今年4月初,顺德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海源在发布顺德“教育二十条”时表示,把目光更精准地聚焦于学生所盼,顺德正以更大力度全面推动实施素质教育、提升育人质量,期待实现“生生有优教”“人人有优长”。

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但是学生需要,也是国家需要。尤其是当前,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三大战略背景下提出的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已经成为塑造国家科技战略人才队伍的基础工程。

顺德一中党委书记谢大海发布顺德一中高质量发展报告,解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行动方案。   李海符 摄

顺德一中党委书记谢大海发布顺德一中高质量发展报告,解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行动方案。   李海符 摄

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体系搭建,少年科学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于顺德而言,成立少年科学院,不仅是育人方式改革的里程碑,更是布局未来的“先手棋”。

顺德区教育局副局长李翠芬对少科院建设方案进行解读。顺德的目标很明确:一是搭建具有顺德区域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体系,形成区、镇、校联合培养的顺德模式;二是建设一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学学科竞赛人才培养的小初高基地校;三是引进和培养一批学科竞赛教练,打造能引领、指导学科培尖的优秀教师团队;四是培养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基础,崇高精神追求的优秀学员,向一流名校输送更多的优秀毕业生。

目标之下,路径也很清晰,即聚焦课程建设、教学规划、人才选拔、师资培养评价机制等方面加强设计,通过成立顺德区少年科学院、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1+3+N的体系、建立金字塔式人才培养模式和师资队伍等举措,全力构建区域特色鲜明、上下联动的拔尖创新人才培育体系。

机制之下,保障到位。顺德区教育局将统筹专项经费用于少年科学院工作的开展。顺德区农商银行则设立顺德区少年科学院专项资金,连续10年每年捐赠280万元引进高级师资,以及对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及学校给予激励。

顺德少科院的正式运作,也意味着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新机制新方法,顺德已经迈出关键一步。

三个关键突破

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自古以来,“少年”就是美好的词汇。但对于一个地区来说,“英才出少年”的关键在于能否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基础上,开展新型育人模式改革探索。

换句话说,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顺德必须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框架的桎梏,才能在教育公平普惠和拔尖人才培育之间找到一条平衡之路。

仔细分析,会发现顺德拔尖创新人才培育体系有三个关键突破。

首先是有别于以往碎片化的实践,顺德通过“1+3+N”搭建区级统筹、上下联动、分类发展的工作体系,实现顶层设计与制度引领。

一方面,顺德区教育局负责全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统筹规划,整体布局、标准制定、过程指导、评价激励、监督考核和重要的政策配套。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负责少年科学院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实施。

另一方面,顺德少年科学院由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熊斌担任名誉院长,顺德区教育局副局长李翠芬担任顺德区少年科学院院长,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主任王涛担任执行院长,并聘请58位专家教授担任顾问委员及指导专家,扎实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和社会影响力。

其次是前置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起点,建立起学段贯通的衔接机制,真正打通学段之间的壁垒。

顺德在顺德一中、国华纪念中学、华东师大二附中美的高中设立顺德少年科学院三大分院,并授牌顺德一中外国语学校、西山小学等41所中小学为基地校,通过构建小、初、高衔接的课程体系、培养体系和选拔体系,与优质高校协同,实现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

41所中小学被授予顺德少年科学院基地校牌匾。  李海符 摄

41所中小学被授予顺德少年科学院基地校牌匾。  李海符 摄

课程是育人的关键。顺德少年学院各分院将牵头整合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包括小初衔接、初高衔接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基计划”课程,学科竞赛课程,“梯云”大讲堂系列课程,设计多维度的课程体系。

这也意味着,以普通高中为基点,向下延伸至义务教育阶段,向上拓展至大学教育,顺德将破解识别具备拔尖潜质人才的共性难题,逐步构建起一个多层次、宽领域、高标准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构学生个性化成长路径。

最后是布局学校差异化发展态势,让学生能够从多元化渠道获得成才的机会。

一直以来,由于学校同质化发展、“内卷式”竞争,传统教育存在“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问题,导致学生成为千人一面的“标准品”。

聚焦营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生态,顺德将打破“零和”竞争生态,从整体上推动各学校差异化布局,助力学校通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开辟新赛道、激发新动能。

比如,对于三大分院的定位,华东师大二附中美的高中少年科学院侧重于开展五大学科竞赛项目,顺德一中少年科学院和国华纪念中学少年科学院侧重于开展强基计划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

又比如,41所基地校既有一批硬件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课程开发能力突出的优质初中,也有一批办学特色显著的小学,覆盖小学到初中的数学、物理、信息学、科学等学科领域,共计60个项目,有效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为学子们开辟多元成长赛道。

值得一提的是,基地校需要承担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十大任务,而顺德也将建立基地学校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对不合格的学校会进行淘汰摘牌。

多元成才通道

“顺德教育体系从‘四好’迈向‘四优’,离不开育人方式变革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王涛表示,下阶段,顺德少科院将带领基地校与华东师大二附中、巴蜀中学等国内培优学校深入开展拔尖人才培养的合作。

当前,发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顺德各学校将聚焦教学改革各显神通。

作为区域龙头标杆学校,顺德一中肩负重任。顺德一中党委书记谢大海表示,顺德一中将与省内外知名高中和高校建立竞赛协同合作机制,与中国科技大学等合力开发“强基”类大学先修课程,成立“顺德一中少科院基金”,开设“顺德一中巴蜀班”等多项“硬核”措施,逐步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中路径”。

计划在明年启用的华东师大二附中美的高中同样备受期待。华东师大二附中一贯重视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国际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已经获得30枚金牌,4枚银牌和1枚铜牌,金牌总数名列全国前茅。

未来华东师大二附中将充分发挥办学优势,为美的高中重点培养五大竞赛教练团队,培育奥赛人才,开发特色课程、国家课程等,补齐顺德区在中学生奥赛人才培养方面的短板。

顺德聘请58位专家教授担任少科院的顾问委员及指导专家。   李海符 摄

顺德聘请58位专家教授担任少科院的顾问委员及指导专家。   李海符 摄

“顺德少科院将在最佳培养时期为孩子们播下科学、创新的种子,并提供最佳培养课程。”熊斌表示,中小学阶段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关键时期,实现在开发学生创新潜能,培育其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等方面“抢先一步”,将助推顺德人才培养能力提高一大步。

值得关注的是,顺德不仅全学段搭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体系,还全区域构建体艺特色人才协同培养体系,通过成立顺德少年体艺学院,探索区镇校协同育才模式,实现体艺特别人才的早发现、早培养,让顺德学子拥有更加多元的成才通道。

顺德少年,未来可期!

■相关阅读

全名单公布!顺德举行少年科学院分院、基地学校授牌仪式

【撰文】蒋晓敏 张艳青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