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正文

农行阳江分行:赋能新质生产力 ,引领金融向“新”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链接科技和产业的重要工具,金融的价值被赋予了新的光芒。金融既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引擎。

“大国之略”呼唤“大行之为”,“创新之核”需要“金融血脉”。面对科技与产业变革的新机遇、新挑战,农业银行阳江分行(下称“阳江农行”)始终以金融创新为引领,全面服务当地新质生产力发展。

向新而行做实金融支撑

2023年以来,阳江农行紧扣地方产业特点,聚焦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持续强化新质生产力金融供给,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科技型企业具有“轻资产、重投入、高增长、强波动”等特点,较难获得传统信贷支持,为解决这类企业的融资难题,阳江农行在政策引导和监管下,跨前一步、主动作为,持续创新服务理念,加速数字化转型,利用数据增信、企业画像、技术专利评估等金融科技手段,为科技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有效提升对科技型企业的精准识别及服务能力,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结合新质生产力相关企业发展特点,根据其发展阶段,阳江农行在授信、期限、额度、模式上进行分层差异化设计,不断丰富产品体系,打造更多场景式、嵌入式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可得性。

从服务初创阶段科技型企业的微捷贷,到服务成长期中小科技型企业的“科技e贷”,再到服务成熟期科技型企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贷”……阳江农行向“新”而行,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撑。

因地制宜落实资源倾斜

阳江依海而立、因海而兴。海洋是阳江发展的最大动能、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2024年以来,阳江竞逐绿能新赛道,围绕绿色能源与新型储能、海洋牧场、生物医药等领域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作为全省布局“新能源+储能”战略的重点区域,阳江市以海上风电为引领,建设起涵盖风电、光伏、水电、抽水蓄能等多能齐发的绿色能源供应体系。阳江农行主动对接,迅速行动,围绕风电产业等全市主导产业,完善金融服务方案,提前布局重点项目信贷支持,截至6月末,绿色信贷余额107.84亿元,其中海上风电项目贷款余额90.26亿元,居全市四行第一。

阳江拥有最大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深远捕捞生产水平全省领先,已形成种业为特色、养殖业为主导、配套产业为基础的海洋牧场产业格局,加速建设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已成为阳江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

阳江农行快行动、措施实、效率优,抢占海洋牧场发展先机,创新专属信贷产品,大力支持涵盖种业、养殖、装备、精深加工、冷藏仓储等的海洋渔业全产业链。截至6月末,海洋牧场贷款余额15.8亿元,比年初增3.9亿元,居全市四行第一。

作为“中国刀剪之都”,阳江的刀剪行业面临着从传统的高耗能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制造业转型,阳江农行以“制造业当家”为核心,倾斜信贷资源支持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智能化改造,实现转型升级。截至6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45亿元,比年初增7.52亿元。科创企业贷款增5亿元,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增2.39亿元,增速均显著高于法贷平均水平,“小巨人”企业金融服务覆盖率达100%,融资覆盖率达50%。

人才培养激发金融内生动力

新时代催生新金融,新金融呼唤新人才。新质生产力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往往具有一定的技术门槛,这就要求金融机构要加快培养一批能够深入理解技术创新与金融业务需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为做好培育高素质金融人才这道“必答题”,阳江农行建立健全金融人才培养引进、选拔任用、激励奖惩等一系列全链条的用人机制,从招聘到培训强化专业适配和人才引流,加强员工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从工学结合入手建立科学的金融人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薪酬、晋升和荣誉等激励作用;实行新员工导师制培养制度,定期召开青年论坛,畅通建言献策通道,建立青年英才人才库并动态调整,激发金融人才创新创业能力。

瞩目未来,阳江农行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433”工作安排,以高质量金融服务为新质生产力向“新”提“质”贡献强劲金融动力。

南方+记者 杨世华 黄韬炜

通讯员 岑燕红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