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正文

共筑心理健康桥梁!首届中德心理文化交流论坛在广州举办


9月30日,由广州市心理学会、广州市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梅宁哲(广州)心理咨询中心主办的第一届中德心理文化交流论坛在广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7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在论坛开幕式上,资深心理专家、梅宁哲心理中心主任宗建飞和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杨文登分别回顾了中德两国在心理治疗领域的合作历程,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我们现在更加注重一个人感受的表达、涵容和连接。”宗建飞认为,这体现了心理治疗领域对个体情感和内心体验的重视。

在讲话中,他还回顾了中德心理治疗师培训的历史。其中,提到了1993年德国年轻女性Margarete Haass—Wiesegart博士与中国云南省精神病院万文鹏院长商讨开展中德心理大会的往事,以及1994年中德心理学大会在杭州的成功召开。这些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德两国在心理治疗领域的合作正式开启。

杨文登进一步强调了中德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对中国心理治疗业的重要影响。他表示,如今27年过去了,中德班所培养的治疗师已经成为了国内不同省份和地区的领头羊和佼佼者。

“这些治疗师在中国心理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对德国专家们的默默奉献表示了感谢。此次庆典不仅是对过去27年中德心理治疗师培训成果的回顾,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展望。”杨文登说。

随后,中德双方专家分别报告了各自在心理创伤治疗领域最新的实践与研究成果。

宗建飞以《创伤与转化》为题,详细描述了来访者面对痛苦和挫折时的艰难,以及他们在看似抑郁、自伤以及退缩行为背后对于生活的渴望和努力与痛苦作斗争时背后所蕴含的勇气和毅力。

国际团体分析以及进程协会IAGP会员、暨南大学教授张将星教授则关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重男轻女现象给个体带来的创伤。作为一名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和注册督导师,她强调从时间、空间、人际间三个维度理解人类心理创伤的起源、重男轻女文化对心理创伤的影响,并探索对创伤的文化修复路径。

朱宏博是一位资深的精神科医生,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个体和团体治疗师。她带来的主题是《团体精神分析对修复心理创伤的疗效因子》,她对团体精神分析疗效因子的理论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深入剖析了团体精神分析对修复创伤的疗效因子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分享了大量的团体精神分析实践经验。

德方教授则发表主题为《创伤与复原》的讲座,带领参会代表一起从心理动力学的视角理解创伤。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师、法兰克福创伤处理与继续教育研究所所长Mrianne Rauwald从事创伤治疗临床及研究工作已有四十多年,她分享了创伤研究在德国的发展历史,从创伤的定义、创伤的影响、创伤的心理生物学、创伤的处理等方面与参会代表进行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Mrianne Rauwald向参会代表介绍了创伤相关的生理基础,这对很多非医学背景的心理咨询师而言,是一个较少接触的领域。对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临床工作相当有实践指导意义。

“心理咨询与治疗是一项非常神圣的工作,这需要过硬的专业本领,心理从业者一定要接受规范化的学习和训练。”宗建飞说,要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恪守执业伦理,提升专业素养,加强本土化心理学的研究,未来能够在世界心理治疗的舞台上贡献中国智慧。

撰文:南方+记者 钟晓宇

摄影:南方+记者 吴伟洪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