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佛山新闻 > 正文

南海交通2024:民生答卷有温度,跑出幸福“加速度”


推出南海大地艺术节与西樵山旅游专线、100KM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增量提质、2023年至今盘活30个桥下空间并新增超55000个停车位……2024年,南海交通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开路,加速南海“入圈进湾”的同时,为市民便捷出行服务,交出了一份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以交通“先行”,为幸福“开路”。如今的南海,海陆空地无缝衔接,城市交通快慢有序。一件件、一桩桩可触可感的交通民生实事项目,回应了一个个民生期盼,让南海这个“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南海推进一件件交通民生实事项目落地,回应了一个个民生期盼。  通讯员供图

南海推进一件件交通民生实事项目落地,回应了一个个民生期盼。  通讯员供图

两条大地艺术节专线开通

南海文化之旅更便捷

在南海,公交线网不仅着眼于市民的日常出行需求,也注重加强与文化旅游产业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南海文旅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升级。

目前,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正在热烈开展中,游客自天南地北纷至沓来,感受这一场自然与艺术融合的盛宴。本届大地艺术节在南海区西樵镇和九江镇展开,范围达271.87平方公里,设有10个艺术区域,汇聚了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165组参展艺术家,共带来95个艺术项目。

为方便市民和艺术爱好者前往各个艺术区域,2025年元旦节,南海区新增西樵艺术专线(南庄广场公交首末站—烟桥古村)和九江艺术专线(新福港鼎峰公交枢纽站至九江烟南古村)两条公交线路,分别从禅城区、顺德区连通贯穿至南海大地艺术节,覆盖了西樵镇和九江镇的主要艺术区域,提供定时、定点的便捷交通服务。

九江艺术专线途经路线图。   通讯员供图

九江艺术专线途经路线图。   通讯员供图

西樵艺术专线途经路线图。通讯员供图

西樵艺术专线途经路线图。通讯员供图

西樵艺术公交专线途经南庄站(佛山地铁2号线),九江艺术专线途经魁奇路地铁站(佛山地铁2号线与广佛线的换乘站),无论是广佛街坊,还是通过佛山西站、佛山机场、广州南站等交通枢纽来到佛山的游客,都可以搭乘地铁前往魁奇路站或南庄站换乘艺术专线,轻松到达自己心仪的艺术展区。艺术公交专线还能在烟桥古村站交会换乘,串联起各艺术布点项目与轨道交通的连接,形成互通互联的立体出行方式。

市民游客可在魁奇路站或南庄站换乘艺术专线,轻松到达自己心仪的艺术展区。  通讯员供图

市民游客可在魁奇路站或南庄站换乘艺术专线,轻松到达自己心仪的艺术展区。  通讯员供图

此外,上述公交车身装饰着艺术节宣传海报,形成了一道流动的风景线,不仅提高辨识度,也让游客在乘车过程中就能感受到浓厚的艺术氛围。

支撑城市文旅发展,便利游客出行,南海交通并不是首次。今年10月,5A级旅游景区西樵山景区免票后,游客人数大幅提升,为优化西樵山公交服务保障工作,南海开通西樵山至南庄地铁站接驳线(樵17短线),大大方便了游客的出行。“从桂城、顺德过去西樵山,地铁接驳公交十分方便。”家住在桂城的黄先生表示樵17短线开通后,在周末他经常带孩子去西樵山爬山锻炼。

100km专用道提质增量

出行更绿色,乐享慢生活

蓝天白云之下,绿色塑胶道路成为一道风景线,南海市民们穿梭在自行车专用道上,享受着骑行的乐趣。如今,随着慢行系统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市民在漫步或骑行间乐享慢生活的韵味。

2024年10月底,南海提前完成2024南海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100km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建设提升工作。在量的基础上,南海更注重质的提升。

比如说,通过对桂城街道南海大道、海三路(文华北路-南一路)、大沥镇北环路(石门中心片区附近)等电动自行车流量较大的路段进行多条专用道路面的改造,将原来坑洼不平的人行道砖改造成平整舒适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同时配以绿色涂装,专用道整体外观更加醒目,让市民骑行更加安全、舒适。

南海还于今年7月成立了交通党员骑行队,以实地骑行对前期建成的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进行巡检,发现道路中存在高差、止车石设置不合理,以及标志标识损坏等情况,及时联动有关部门进行修复。经过为期3个月的排查整治,排查问题共468个,截至今年11月底,已全部完成整治。

此外,南海区还完善了慢行立体过街设施,桂城街道打造的映月湖片区慢行系统项目、灯湖东路人行天桥,在现有道路非机动车道空间不足的情况下,创新性利用空中廊道实现人、自行车慢行的方式,打造有序畅通的慢行系统。这些高颜值的网红天桥,不仅满足市民日常出行的需要,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居住体验,也为城市注入更多美学力量。

桂城街道映月湖片区慢行系统项目。  陈雪婷 摄

桂城街道映月湖片区慢行系统项目。  陈雪婷 摄

桥下空间利用,是南海不断提升城市品质的一个缩影。2023年以来,南海区交通部门携手各镇街,共同推进了30个桥下空间的改造项目,这些项目不仅激活了城市的“隐形角落”,还有效缓解了区域性的停车难题,新增了2500个停车位。

其中,广珠西桥下空间环境整治工程(墨盆村段)、三山大道环境综合提升工程—立面改造及部分绿化提升工程(广珠西桥底段)、大沥镇新阳光儿童公园(桂澜路联河大桥大沥段桥下空间)等6个项目于2024年全新亮相,改造总面积超过3.6万平方米,将原本被忽视的空间转变为市政公园、停车场、足球场、儿童公园等多功能公共区域,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休闲选择。

综合治理见成效

城市少拥堵,停车更方便

交通畅,百业兴,停车问题关系到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影响到城市的形象和品质。2024年以来,南海区加大力度进行堵点治理与停车优化,根据市区两级城市“畅通工程”的工作部署,完成了学校、医院、商圈以及轨道站点接驳等八大类堵点治理,并改善20余处拥堵节点,包括桂城街道广佛江珠高速(原一环)辅道-佛平路路口在内的多个节点交通运行效率提升了8%至15%。

以金铂中心为例,该商圈在开业初期面临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南海区通过优化交通组织,打通桂澜路辅道,拓宽季华路机动车道,并新建非机动车道,有效缓解了核心区商圈的交通压力,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

针对学校等特定交通拥堵节点,南海区采取了一系列软硬结合的治理措施。硬措施方面,通过调整交通流向、调整红绿灯时长、增设机动车道等,有效缓解了南海实验学校、瀚文外国语学校等学校接送高峰期的交通压力。软措施方面,南海区推动怡海第五小学采用智能化“零等候放学管理系统”,允许家长在距离学校门口150米的范围内进行签到,并设置零等候区和普通放学等候区。这一系统显著缩短了家长的接送时间,有效加快放学流程,进一步改善了学校周边的交通状况。

瀚文外国语学校改造后增加接送机动车道。  通讯员供图

瀚文外国语学校改造后增加接送机动车道。  通讯员供图

“小车位”关乎“大民生”。在停车优化方面,南海区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新建、共享、管理及改造等举措,南海区有效增加了停车资源供给,构建了停车共享管理新格局。具体而言,南海区通过合理规划利用桥下、闲置地、公交场站等空间,以及搭建立体停车库等方式,2023年至今已新增55019个停车泊位。

同时,南海推动9个行政服务中心、23个商业体和12个公交场站实现了停车泊位共享,开放共享展示了包容、有温度的城市形象,为民众带来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体验。

交通出行,事关民生。南海一个个交通项目的落地落实,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切、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持续提升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采写:南方+记者 陈雪婷

通讯员 梁翠珊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