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佛山市南海区召开2023年产业科技推进大会,出台南海区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措施(下称“南海科创二十条”)等一系列重磅举措,一批先进、示范典型企业、科创团队和平台现场获表彰,兑现扶持奖补,为南海科技创新赋能、为制造业当家撑腰。
大会上,佛山市副市长周紫霄表示,发展科技,特别是发展产业科技,要抓住三点:一是紧紧抓住所有产业,只要不断创新,就没有落后产业;二是紧紧围绕产业进行科技创新;三是共融共通,推动科技与金融、行政、市场等方面融合发展。
“今天的会议主题只有一个,就是南海如何在建设‘智造业’强区的过程中,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走在前列。”南海区区长王勇强调:遵从规律,实体产业和数字经济相结合;构建体系,开放平台和专业站点相结合;激发主体,科学家和企业家相结合;找准路径,传统升级和战新引育相结合;发挥协同,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相结合;强化统筹,城市建设和人才扶持相结合;多元支撑,政企投入和金融创新相结合;营造环境,依法保护和社会氛围相结合。
重奖企业创新
一方制药获“顶配”5000万元扶持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2023年南海区企业家大会提出,要建立健全“企业找源头、企业为龙头、企业做牵头”的产业研发体系,全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持之以恒、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5月5日,佛山市南海区召开2023年产业科技推进大会,出台南海区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措施。林洛峰 摄
大会上,南海区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措施(下称“南海科创二十条”)正式发布,从支持企业研发创新、强化平台绩效服务管理、提升科创团队服务水平、加强创新生态要素支撑四个部分20条措施,推动企业创新能力更强、科创平台转化效率更高、人才团队成长更快、科技创新环境更好。
大力实施“科学家+企业家”计划,实现科学家与企业家的牵手融合、双向奔赴。今年来,南海瞄准破解产业科技“两张皮”,坚定不移构建更为高效的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推动有条件、有实力的优秀企业牵头,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建立“专业精细研发站”,打造创新联合体,解决好企业技术卡点、新品研发等问题。
现场,南海区产研双链融合发出倡议,各行业协会要成为企业与科创平台产研融合的沟通桥梁,让科学家与企业家“相向奔赴”,共同推动南海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3个创新联合体签约组建,促进企业主动对接科技平台和科技资源,助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南海区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引导24家科创平台打造公共开放实验室。
会上,广东欧谱曼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0个优秀人才团队、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等10个科技领军企业、广东铝游家科技有限公司等28家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授牌,南海区科创团队项目、“2022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南海区获奖项目、“2022年度广东省(企业)重点实验室”和2023年南海区第一批重点领域科技攻关项目获授予支票。其中,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凭借重点领域科技攻关重大项目,获“顶配”5000万元扶持。
推动八大结合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南海此次召开2023年产业科技推进大会,出台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重磅举措。这是佛山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一个缩影。
“科技创新可以学习模仿,但最终要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大会上,周紫霄表示,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企业家与政府一道,把握近年科技变革以及当前各行各业全力拼经济的机遇,乘势而上,立足佛山已有产业根基,不断展现科技自立自强新作为;要通过成立企业创新联合体,加大高企培育,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等方式手段,聚势赋能,激发活力,不断壮大高水平创新主体。
“创新平台关键是要解决问题,机制引导很重要。”周紫霄,要坚定信心,通过构建评价体系强化监管,不断建设高能级的科创平台,也要形成“穿衣服不一定从种棉花开始”的理念,围绕“揭榜挂帅”,广纳全国乃至全球智慧力量,满足佛山制造业企业的创新需求;要引才、用才、惜才、爱才,对于愿意扎根在佛山,与佛山共同成长的人才团队、初创企业,要倍加爱惜,用心培育;此外,还要通过完善政策扶持、环境配套、金融支撑等,不断营造高效能的创新生态。
王勇表示,遵从规律,实体产业和数字经济相结合,就是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通过数字化转型,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构建体系,开放平台和专业站点相结合,就是要依托南海现有24个科创平台,以及未来要打造的1000个企业为主体的专业精细研发站,为企业成果转化提供原动力;激发主体,科学家和企业家相结合,要以问题为源头,企业为牵头,项目为龙头,形成科学家与企业家的强大合力;找准路径,传统升级和战新引育相结合,要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再创发展新空间,同时,南海坚持长期主义,长久扶持发展战新产业。
此外,王勇强调,发挥协同,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相结合,就是要发展包括科技服务业在内的高品质服务业,让科技创新以最快捷的方式转化为生产力,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服务;强化统筹,城市建设和人才扶持相结合,要不断提高南海的城市能级,为人才创造最好的条件;多元支撑,政企投入和金融创新相结合,既要确立企业是投入主体,政府补助是补充,也要发挥南海作为广东金融高新区的优势,满足科技创新的大投入;营造环境,依法保护和社会氛围相结合,就是要依法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尊重知识产权和劳动成果的良好氛围。
【南方+记者】林洛峰
【通讯员】赵亮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