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上午,张槎街道召开党工委(扩大)会议,25个村(居)和工作队列席。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面落实蚊媒传染病防控村民公约工作指引》,标志着张槎街道在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上构建起了更坚实、更长效、更科学的制度防护网。
会议现场。通讯员供图
蚊媒传染病防控非一时之功,须有长效之策。为确保公约落地生根、防控效能持久释放,张槎街道推出科学化、精细化的工作指引。其核心亮点在于依据疫情风险等级对违规行为实施精准的分级分类惩戒,赋予公约真正的“可操作”。
工作指引将辖区科学划分为三类动态管理区域:无病例且安全区域(BI值<5)、有病例或中低风险区域(5≤BI<20)、病例集中或高风险区域(病例数≥2或BI≥20)。
身处不同风险区域的村民若违反公约,将面临阶梯式处置:首次收到《提醒函》,逾期未改则升级为《督促函》,仍拒不整改最终将启动刚性惩戒程序——发出《违反蚊媒传染病防控村民公约告知书》。此举确保了整改时限与措施强度始终与疫情风险等级相匹配。
此次工作指引的出台,为各村执行公约提供了清晰、可操作的行动手册。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与差异化的管理措施,显著提升了公约执行的精准性与科学性,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中“执行难”的痛点。会议明确要求各村(居)认真研读工作指引,强化责任担当,加大落实力度,确保公约条款从纸面走进现实。
张槎街道全域推行蚊媒传染病防控公约并配套科学工作指引,是基层公共卫生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生动实践。它不仅为高效阻断基孔肯雅热等疾病传播链条提供了制度利器,更是以切实行动织密了群众生命健康的防护网。
公约的刚性执行与长效运行,将为张槎群众打造更安全、更健康的人居环境注入持久动力,让“健康张槎”的愿景加速照进现实。
采写:南方+记者 卢浩能
通讯员 陈锦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