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标杆谋发展,禅商组团赴沪、锡、滁开展研学考察
一支笔,一本手掌大的笔记本,是广东星星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产业发展中心总监刘旋坤外出考察的标配。和刘旋坤一样,边听、边记、边发问、边思考,来自禅城的企业家以“学生”的状态,完成了为期5天的跨城研学之行。
8月20日至25日,禅城区工商联举办新时代民营企业家培育工程跨城研学行,带领20多名禅城企业家前往上海市、江苏无锡江阴市、安徽滁州全椒县等地开展调研考察。
从华南到华东,禅商来到了中国经济的另一片热土学习,就是要取长补短,为自身企业转型发展谋划,也为禅城民营经济未来的发展思考。禅城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工商联党组书记何树营表示,禅商组团开展跨城考察,就是要学习上海总部经济、都市产业的发展模式,了解无锡江阴、滁州全椒的制造业发展经验。
在研学中,禅商边听、边记、边发问、边思考。廖明璨 摄
从同济的“环”看禅城的“环”
“同济科技园是如何解决业务拓展的问题的?”
8月22日下午,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内,禅商与科技园负责人进行座谈。席间,作为本企业投资业务的负责人,刘旋坤对科技园的产业运营模式表达了好奇。
在刘旋坤过往的经历里,珠三角产业园区的发展,大多围绕行业集群、龙头企业而衍生形成一条产业链,链上各环节的生产商、供应商聚集在一起。
而同济科技园这样的现代都市产业园区的模式则不同,它是依托同济大学的学科积累和人才集聚而扎根在上海市区的。同济科技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以设计领域为例,学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在此创业,中小企业在此孵化成长,设计龙头进驻于此,学校的人才外溢效应推动形成一个设计行业集群。
“同济大学毕业8年内的学生都能在科技园里享受创业扶持。要扶持科技创新,就得有这样的气度和力度。”禅城区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禅城区民营企业商会会长、佛山永久纸业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国球感叹,这种对人才的重视和礼遇,值得佛山学习。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从“设计一条街”到国内现代设计企业最多的集聚区,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周边形成了“环同济知识经济圈”,2.6平方公里集聚了3000余家知识创新型企业。
与佛山以产业集群为驱动力不同,“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是知识驱动、人才驱动的典型例子,也是现代都市产业发展的一种路径。
禅城也正在打造一个“环”,那就是环文华公园创新活力区。该区域是佛山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和专业服务的集聚区。2023年禅城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环文华公园创新活力区”建设发展,打造高端要素、资源高度集聚的“城市客厅”。
同济科技园的例子把高端要素点明了、聚焦了,那就是知识和人才。环文华公园创新活力区的高端要素会是什么?这是留给禅城和禅商的一道思考题。
“同济科技园第三产业和总部经济的发展模式,值得借鉴学习。”在何树营看来,外出考察就是要通过学习先进来更好地应对当前发展道路上的“思想赤字”。
在上海,禅城企业家看到了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也看到了现代都市产业的模样。在此意义上,禅商既是“学生”,也是“传话人”。
低头走路,抬头看天
在上海看到的先进科技,给禅商带来了震撼。“参观了科大讯飞和深兰科技后,更加坚定了我们从行业软件向人工智能升级的决心。”佛山市禅城区工商联副主席、佛山市江苏商会执行会长、广东奥博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文俊表示。
企业家要实现知识更新,就要把眼光投向广阔的世界。
“既要低头走路,也要抬头看天。”禅城区工商联副秘书长、佛山国际贸易港总经理狄肖伟在考察之中,记下了这一思考。在江阴市,海澜智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就让他开了眼界。
谈起“海澜”,和大多数人一样,狄肖伟的第一反应是服装品牌“海澜之家”。但其实海澜集团早已广泛布局自身的发展触角,海澜智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就是其一。该平台为客户提供能耗、安全、工艺、环保等方面的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狄肖伟表示,海澜智云作为科技型企业,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这次参访更坚定了我发展数字贸易、打造数字化园区的道路。”
而江阴的另一个产业平台江阴新制造促进中心,则让禅城企业家看到了赋能产业发展的另一种路径。
江阴新制造促进中心由江阴国家高新区与爱波瑞集团共同创办。后者结合多年积淀的管理咨询技术实践经验,将精益管理与数字化完美融合到业务流程中,以培训数字化时代的复合型人才为目的。
“爱波瑞以其企业咨询经验引领江阴本地企业,从而形成了一个产业互助生态,让制造业的发展面貌改变了。”禅城区工商联执委、广东三维睿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静良说。
如张静良所言,通常情况下,是企业发展有需求后聘请咨询机构为其提供解决方案。江阴国家高新区则反其道而行之,引入爱波瑞集团,让生产性服务业“唱主角”,主动作为,打造出一个能看、能学、能操作的企业数字化转型“道场”,助力制造业企业转型。
“我们正在与龙头企业合作打造‘数字孪生’系统,也有类似的实训室。”禅城区工商联执委、佛山市佳圣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覃静说,这种模式值得参考借鉴。她认为,这样的“道场”,能让学员接触、学习,并相信数字化能真正为企业降本增效发挥作用。
筑牢企业的“护城河”
“今天的结果是五年前的选择,今天的选择将在五年后结果。”
从无锡江阴到滁州全椒,禅商研学团参访了安徽天安新材料有限公司、创维集团智能家电产业园、梅塞尔特种气体(滁州)有限公司等企业。
安徽天安新材料有限公司为广东天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安新材”)旗下企业。作为“东道主”同时也是研学团的“导师”,禅城区工商联(总商会)主席、广东天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启超向大家分享了对企业发展的思考。
在过去两年,天安新材在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仍能逆势上扬。对此,吴启超表示,这与自身企业近年通过企业收购,实现从“ToB”单一领域向“ToB”“ToC”双领域并进的发展。有了消费端的支撑,企业的现金流更为健康。
筑牢企业发展的“护城河”,天安新材的打法是拓展业务板块和领域。禅城区工商联执委、佛山市九龙机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洲阳也一直在做思考、做选择,去筑牢自身企业的“护城河”。
九龙机器是专业从事温控器、智能控制板、传感器、能量调节器及自动化设备研发制造的企业。其客户包括海尔、美的、万和、博世、西门子等龙头企业。
“我们作为供应商,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关键。”朱洲阳表示,要成为大企业的供应商,企业必须要具备强大的品质保障能力、及时交付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他也在借助大客户的高要求倒逼自身发展,通过产学研项目、横向延伸产品类型,扩展自己的能力,筑牢“护城河”。
产品创新是构筑“护城河”的一方面,企业管理则是另一方面。在同济大学学习,走访先进企业,禅商的笔记不断在记,脑袋也不断在转:如何用更好的管理推动企业发展?
禅城区青年商会会长、禅城区工商联(总商会)副主席单位佛山市嘉谦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振雄就用“颗粒度”来衡量企业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他认为,数字化、智能化等手段,都应服务于让决策判断更精准这一目的。“只有把企业管理的‘颗粒度’做细,才能赢得竞争。”
【撰文】卢浩能
【拍摄】廖明璨
【剪辑】梁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