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肇庆新闻 > 正文

肇庆封开:种“苦药材”,过“甜日子”


在肇庆封开县罗董镇,山峦叠韵,满眼绿茵,五指毛桃、生姜、益智、砂仁、牛大力等中药材长势喜人,形成了山林中独特的风景线,也成为了当地“美了生态、富了百姓”的特色产业。  

“土地流转租金和务工收入加起来是以前种玉米收入的好几倍,还可以一边在家门口打工,一边照顾家庭,一举两得!”罗董镇五星村村民陈大伯向纪委干部介绍。  

封开县罗董镇南药产业园。

封开县罗董镇南药产业园。

罗董镇有1万亩左右的“花生车”。“花生车”,是当地人们对种植花生的梯田式丘陵地的称呼:这种土地种植一年后,要种绿豆、红薯、黄烟进行轮作,三年后才能再次种植花生。这种农产品的种植费时费工夫,附加值不高,农户的种植意愿也自然有限。  

如何解决村民把“花生车”丢荒弃耕难题、让连片大面积流转起来,发挥其最大效益?罗董镇党委政府转变发展思路,把“花生车”的沙质土壤劣势转化成特色产业发展优势,把准沙质土壤适合发展林下经济和种植南药的特点,结合当地种植南药的历史、农民种植的经验丰富、种植南药的品种多样的优势,通过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推行党组织牵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做强做优南药特色农林业产业。近年流转土地引入两家龙头企业,以五星村为主体的“花生车”成功打造了3000亩的封开(罗董)南药现代产业园基地。  

“引进和种植南药产业,不仅解决了撂荒弃耕的问题,盘活了土地,南药基地的产出预计能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39万元。基地树苗种植、施肥、覆膜、日常管护等工作带动150余户村民就近务工,村民收入每天100元至150元,村民们靠种植‘苦药材’过上了‘甜日子’。”五星村党支部书记陈锐清介绍。  

在山区种植南药比传统作物经济效益高,通过土地流转和就近务工或自主种植的方式增加了群众收入,成为助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产业兴旺离不开纪检监察机关的保驾护航。  

“药材长势如何?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服务到不到位?种植用地是否得到保障?”一年当中,封开县纪委监委紧盯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田间地头、种植企业、农户家中走访调研,听呼声、查实情,对发现问题进行“点对点”反馈,切实疏通产业发展中的堵点、卡点。  

由于南药产业发展项目多、涉及面广,封开县纪委监委强化与职能部门联动,聚焦南药产业发展中政策落实、资金运转、土地保障、人才培育、技术推广、市场供需等方面跟进监督、精准监督,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技术指导与培训等,靠前服务,全力保障南药产业高效发展。同时,指导罗董镇纪委充分发挥村级纪检监督岗近距离监督优势,聚焦种植产业发展过程中属地村委是否履职尽责、是否热心热情服务产业、政策是否落实等问题,加强监督检查。  

此外,封开县纪委监委持续畅通纪检监察信访举报渠道,鼓励企业和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市场经营中存在的破坏南药产业营商环境、阻碍产业生产经营等违规违纪问题。  

目前,罗董镇引导种植南药超万亩,其中种植益智、砂仁3000亩,肉桂3000亩,五指毛桃3000亩,牛大力2000亩,黄姜1000亩。其中,在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林下种植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下,2024年思念村种植益智面积2500亩,总亩产30万斤,收入达138万元;思寮村种植肉桂面积445亩,总亩产29.78万斤,收入达60万元。  

下一步,封开县纪委监委将持续把特色产业发展列为推进乡村振兴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紧盯政策落实、扶持资金、项目实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将监督“探头”直插基层一线,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履职尽责,疏通产业发展中的堵点、卡点,以有力有效监督服务保障做强做优做大特色产业。  

南方+记者 卢逸轩  

通讯员 谭朗域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