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余年历史的旧电影院蝶变为综合性圩镇客厅,1公里美丽河道与康体公园串联起滨水休闲空间,一系列民生工程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自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以来,阳山县小江镇以系统性举措推动圩镇功能全面升级,实现了历史空间活化、民生服务提质、生态环境优化等多重突破,绘就一幅“圩镇焕新颜、民生添温度”的乡村振兴美画卷。
修旧如旧 历史建筑焕发新生机
在美丽圩镇建设进程中,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40余年旧电影院,成为小江镇活化历史空间的核心载体。
为让老建筑重焕光彩,小江镇成立专项工作组,广泛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影院老职工及村民代表等,充分收集空间利用与功能需求建议,最终确立“修旧如旧、功能适配”的改造原则。

小江镇美丽圩镇客厅二楼展示区。小江镇 供图
施工过程中,外立面严格还原旧影院风貌,翻新屋顶青瓦片与天棚木梁,按原有颜色精心粉刷外墙,唤醒“老小江人”的集体记忆。内部则构建多层功能体系:一层整合历史沿革展示、发展规划宣传、特色文化呈现及商谈会客功能,全面展现小江镇发展脉络;二层设置特色实物展区,陈列犁耙、老式胶片放映机等老物件,让参观者在触摸旧物中感知家乡变迁。如今,这座1700平方米的建筑既保留古朴气质,又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功能融合 圩镇客厅变身惠民阵地
升级后的圩镇客厅不仅是承载乡愁的文化窗口,更成为集多元服务于一体的惠民“前沿阵地”。
今年7月1日,“党恩铭记,砥砺前行”主题文艺晚会在此举办,200余名群众现场欣赏鼓舞、现代舞等节目,党建知识问答环节增强互动氛围,让文化活动成为凝聚民心的纽带。

小江镇举办“党恩铭记,砥砺前行”主题文艺晚会。小江镇 供图
旧影院的光影记忆也在新时代延续,电影播放功能恢复后,革命教育片、农技推广片不定期放映,累计惠及群众500余人次。同时,这里还是人大联络点,成为倾听民意、凝聚共识的重要平台;嵌入的“人才驿站”功能,为返乡创业青年、乡土人才搭建起交流对接桥梁,实现了文化展示、爱国主义教育、政务服务、人才赋能的多元融合。
生态赋能 滨水空间串联民生幸福
作为圩镇功能升级的重要配套,小江镇以生态建设为基础,同步推进美丽河道与康体公园建设。

小江镇“风雨廊桥”。小江镇 供图
通过加固河堤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在河道两岸打造总长约1公里的人行碧道,配套休憩座椅;在原有人行便桥基础上改建“风雨廊桥”,配备照明系统与休憩长椅,为村民提供全天候休闲场所。
河道与毗邻的康体公园有机衔接,形成集休闲娱乐、休憩交流、康养健身于一体的滨水空间。河道沿线错落放置本地乡村能人捐赠的奇石,部分镌刻着小江地名来历、旧址名称等历史信息,让自然景观与乡愁记忆相映成趣,成为串联民生幸福的“活态文化载体”。
共建共享 凝聚发展多元合力
小江镇创新“政企联动、乡村能人反哺、群众参与”的多元共建模式,让社会力量成为“百千万工程”建设的重要引擎。

小江镇康体公园。小江镇 供图
在农房外立面改造等项目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探索以群众提供砂石、水泥等建材或投工投劳的方式抵扣部分出资,大幅提升群众参与度与满意度。截至目前,该镇已完成107国道沿线440栋农房风貌改造,新建太阳能路灯与26个垃圾屋优化全域环境。本土企业、乡村能人与群众的广泛参与,让“百千万工程”的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体,凝聚起协同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未来,小江镇将持续深化“百千万工程”实践,进一步优化圩镇客厅与美丽河道的功能联动,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不断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南方+记者 段灿
通讯员 毛嘉瑶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