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正式对外发布。《规划》指出,珠江口西岸都市圈(下称“珠西都市圈”)范围包括珠海、中山、江门、阳江四市所辖行政区域,将打造以珠海为核心,以中山、江门、阳江为增长极,构建“一核三极、两圈四轴”的都市圈总体发展格局。
在规划中,“翠亨新区”和“南朗”关键词分别被直接提及18次和12次,涉及区域的战略角色、科技创新、交通、文化等多个方面,亮点较多。
关键词:平台
粤港澳特色合作平台
《规划》对珠江口西岸各城市发展进行了定位。中山被确定为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重要增长极”。《规划》对中山增长极的定位内容中,翠亨新区也被提及。未来,中山将依托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岐江新城等重大平台,大力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全国制造业一线城市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成为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点、沿海经济带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精品城市。
翠亨新区马鞍岛。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翠亨新区是中山市的重大平台之一,也是全省特色平台之一。对于翠亨新区的“平台”角色,《规划》有进一步诠释:《规划》提出在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内打造5个“粤港澳特色合作平台”,其中就包括翠亨新区。
按照《规划》,翠亨新区“粤港澳特色合作平台”将重点发展健康医药、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及现代服务业、氢能等主导产业,集聚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文化科技产业、绿色低碳产业和总部经济,大力推进科技金融新城、湾区国际医疗城、中深科技创新产业园、中山生命科学园、西湾医药健康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清华中山清碳创新技术中心、中山市氢能源产业发展技术联盟等创新平台,打造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新中心、粤港澳产业融合互动发展的新样板。
关键词:科创
布局高水平创新基础设施和创新载体
《规划》提出构建“一核三极、两圈四轴”的都市圈总体发展格局,其中就包括创新集聚发展轴。
创新集聚发展轴被放在了“四轴”之首位置。翠亨新区在该轴规划范围内,是其中的重要节点。
翠亨新区马鞍岛。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创新集聚发展轴将以珠海为核心,向东依托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等通道,串联中山火炬开发区、中山翠亨新区、珠海高新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等重点平台,融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
《规划》还提出加快布局创新基础设施集群,其中将聚焦生命科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与资源开发、智能装备制造等前沿科学领域,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翠亨新区、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等平台,布局高水平创新基础设施和创新载体,加快形成都市圈创新基础设施集群。此外,翠亨新区天弓高清视频大数据产业园被列入都市圈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工程。
关键词:产业
融入高新技术类产业集群,建设跨界产业合作园区
产业是《规划》的“重头戏”,其中有不少内容涉及翠亨新区。
翠亨新区将“4+X”产业集群(健康医药、新能源与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和系列未来产业)确定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规划》涉及翠亨新区的产业内容,基本与“4+X”产业集群相关联。
中山讯美科技广场。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规划》提出构建“两廊三带多集群”的产业发展格局,其中“一带”是“现代服务业集聚带”。该发展带将依托广珠城际、广佛江珠城际等,联系珠海横琴、珠海香洲区及高新区、中山翠亨新区等重要节点,形成以高端服务、科研教育、高新技术研发等功能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带
“高新技术类产业集群”是“多集群”之一,将围绕珠海国家高新区、南屏科技工业园、中山翠亨新区、中山火炬开发区、中山主题产业园、江门国家高新区、开平翠山湖高新区、恩平产业园、台山工业新城等,重点打造生物制药、高端医疗器械、电子信息、智能家居、新材料等产业地标,培育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未来产业。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翠亨新区也被《规划》提及。都市圈将依托中山翠亨新区、珠海高新区、珠海南屏科技工业园、江门蓬江区产业园等,联合发展高端服务器、打印装备以及大数据、数字虚拟、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新型信息技术产业。依托中山南朗、珠海高新区,重点发展软件研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产业,建设国际高端现代信息服务业基地。此外,翠亨新区生物医药科技园、华南现代中医药城被列入都市圈重点发展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
翠亨国际科创中心。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现代服务业方面,《规划》提出依托珠海横琴、中山翠亨新区、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等,共同发展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等商贸服务业新业态,建设一批商贸服务业示范园区;支持中山翠亨新区创新建设多层次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探索建设线上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围绕都市群产业融合目标,《规划》提出都市群城市共建产业合作发展平台,其中“珠海唐家湾―中山南朗区域创新产业发展区”“中山翠亨新区―江门开平市翠山湖产业园”被列入重点。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还提出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推动包括翠亨新区等地开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现代服务业等海洋经济的合作。
关键词:交通
试点率先开放低空空域
《规划》中的交通内容备受关注。翠亨新区在的珠江口西岸都市圈中的交通格局中也有重要角色。
《规划》的交通板块内容多处直接提及翠亨新区(南朗街道)。《规划》提出,加强都市圈快速路衔接,重点打通包括珠海唐家湾―中山南朗等相邻地区快速路,推动港湾大道―南朗快线等交界地区快速路衔接。
深中通道。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航空领域的亮点更是突出。《规划》提出,优化跨境直升机服务,以珠海横琴、中山翠亨新区、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为试点率先开放低空空域,在与港澳协调一致的情况下探索发展覆盖港澳的低空飞行观光旅游业务,研究开通对接港澳的跨境直升机服务。
《规划》一些交通相关内容虽然没有直接提及翠亨新区,但不少交通线路均与翠亨新区直接相关:依托深茂铁路、深中通道、中阳高速公路等形成串联深圳、中山、江门、阳江的北部交通通道;加快推进南珠(中)城际,研究谋划深中城际;强化与广州南沙区域轨道线网衔接;推动都市圈内地铁城际一体化运营管理,加快实现都市圈轨道交通“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
关键词:人文生活圈
推进孙中山故居片区改造提升
《规划》提出构建优质生活圈和都市圈文化,翠亨新区全面融入其中,在文旅、生态、人文等领域频频亮相。
在文旅领域,《规划》提出联合打造一批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依托中山南朗滨海国际商务文旅集聚区等,发展成为国际文体活动赛事基地。围绕开平碉楼、赤坎古镇、孙中山故居、岐澳古道、海丝遗迹等,携手打造一批网红经济点、“打卡点”,提升都市圈文化旅游魅力值和知名度。
《规划》提出打造“珠海―中山香山文化风情圈”。以弘扬香山文化、孙中山文化、名人文化、红色文化为目标,加强孙中山故居等名人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同时,支持中山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推进孙中山故居片区改造提升。
生态领域,加强中山南朗―珠海淇澳、江门黄茅海西岸、阳江海陵湾等候鸟迁徙路线重要节点的湿地保护与修复,协同推进水鸟生态廊道建设。中山南朗红树林保护修复工程被列入生态建设与修复重点工程。
在人才交流领域,《规划》提出加强中山大湾区国际人才港、江门“联络五邑”海(境)外服务工作站建设,吸引全球人才集聚和优秀留学人才回流。
南方+记者 雷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