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江门新闻 > 正文

@江门街坊,年后上班“身在曹营心在汉”?三招帮你解决


蛇年开工第一周,你的状态如何?

从“假期模式”切换到“工作模式”还不太适应?失眠、犯困、浑身无力,焦虑、烦躁不安,没胃口、消化不良,别怀疑,这是典型的节后综合征。

“‘假期综合征’又名节后低潮期,描述的是人们由假期的放松状态突然进入工作的紧张状态时出现的情绪低落、疲劳、失眠、焦虑甚至头晕、乏力、腹泻等一系列身心不适的亚健康状态。”江门市中心医院蓬江分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心理治疗师雷波介绍,“假期综合征”不是病,它是人状态调节上短暂的不适应状态,一般3-7天就能调整到正常的工作生活节奏中去,不必太担心。

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分享自己的复工感受:“早上想上班,晚上不想睡觉,爬到工位已经拼尽全力”“脑子里一团浆糊,一边抵触干活一边焦虑任务没完成……”

这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让不少网友处于“内耗”中。

“节后综合征属于正常的心理状态,不要过度自责,这种状态的调整需要一点时间空间的切换。”雷波表示,上班“不在线”的状态并不是主观上的意愿,而是假期松弛的生活节奏突然“急刹车”,需要一个缓冲的过程,重点是如何缩短这种过渡期,尽快调整到工作模式中去。

造成节后综合征的因素有哪些?雷波从心理以及生理层面进行了分析。

心理层面,一是情绪落差感大,长假期间,亲人相聚、朋友重逢以及娱乐活动不断,让我们情绪始终处于轻松愉悦兴奋之中,节后返岗工作又要面临紧张单调枯燥的生活;二是目标感的消失,假期如约而至,节前所作的计划逐一实现,紧接着就伴随的是目标感的消失,会进入短暂的迷茫期;三是身心疲惫感,假日旅途劳顿,娱乐消遣,晚睡早起的不规律作息,消耗大量精力;四是面临各种压力,为了过节,我们可能拖延了很多工作,很多计划被耽搁,节后就要面临很多的事情要干,会产生各种压力。

生理层面,暴饮暴食及作息紊乱,打破原有节律生活,给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巨大负担,会出现恶心、无食欲、腹泻等消化不良的问题,睡眠不足会出现头晕、困倦、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不适。

如何调整才能元气满满地投入到节后的工作中?

“收心”第一弹,调整心理落差。

要“摆脱”节后综合征,雷波表示,应对情绪低落,我们首先要让自己动起来,找些开心的事情做,如通过听音乐、唱歌等方法改善我们的心情;二是要倾诉、沟通,重新恢复和同事朋友之间的交流交往;三要重新寻找发现让自己兴奋的工作的意义,探寻工作的价值,恢复到日常工作中。

对于目标感的消失,雷波表示提出,市民可以给自己做一些规划,这种规划可以随时开始,不一定做长期远大的规划,做一些具体的可以验证实现的小规划,养成复盘的习惯,一步步向着一个个小目标前进。

复工第二招,调整饮食规律。

应对身心疲惫的问题,雷波表示,节假日会破坏我们日常工作中形成的作息规则,最重要的是调整饮食作息,首先要保证正常的睡眠,其次要对假期暴饮暴食的习惯有意识加以调整,食用清淡易消化食物,必要时服用促消化的药物,让我们的身体尽快适应规律的生活。

“复活”第三式,提高行动力。

面对各种压力,雷波强调,行动是解决问题化解压力的最好方法,压力不能靠思想来解决问题,成天抱怨只会带来更大压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化整为零,把大的任务变成小的任务,然后一个一个加以解决。

撰文:吴惠芳

策划:李俊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