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中山新闻 > 正文

赴长三角三省调研,中山“工改”可学哪些“他山之石”


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分批次分时间段走访长三角三省六市,考察各地低效用地改造项目——这是中山市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下称“工改”)工作指挥部办公室(下称“中山市工改办”)近期一项特别的调研工作。

深中通道已经通车,中山即将迎来更多来自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朋友”,深中产业协同的“接口”何以更牢固?如何让优质的产业空间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从此次赴安徽省合肥市、芜湖市,江苏省江阴市、南京市,浙江省金华市、温州市这三省六市调研之行中,中山可以借鉴什么?

中山市工改办和浙江省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进行座谈。  

中山市工改办和浙江省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进行座谈。  

座谈直击改造难点,中山赴三省调研有备而来

6月23日中午12:50,一架从深圳起飞的飞机抵达浙江省金华市,中山市工改办赴长三角的第三批调研工作开始了。而恰好就在调研前一天,中山“工改”刚满900天。

这900天来,中山累计拆除整理超3.9万亩低效空间,已拆除整理低效用地项目1363个,新招引企业993家,预计推动新增投资总额1653亿元。这一场“空间革命”,让无数传统企业重获新生,为湾区产业融合汇聚腾出了广阔空间。

中山市工改办到浙江省金华市参观城市展览馆。中山市工改办供图

中山市工改办到浙江省金华市参观城市展览馆。中山市工改办供图

在“工改”已形成一定成效后,中山为何要开展这次跨省调研?

“‘工改’作为中山低效用地开发利用的重要手段,在这两年半里,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改造模式、政策、招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山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中山市工改办日常工作负责人邓宇文认为,皖、苏、浙三省是我国首批入选城市更新试点的省份,他们在低效用地改造前已形成了成熟的政策机制,很值得中山借鉴学习。

为何选择到皖、苏、浙三省六市开展调研?邓宇文解释:“不仅是因为他们都面临着工业用地利用效率不高的情况,并正在进行改造升级,还因为他们的改造模式与中山‘工改’有很多相似之处。”

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2021年,江阴市在工业用地效率不高等“痛点”上,启动实施工改三年行动。通过多规合一、集聚集约,编印政策性文件为各镇街统一政策口径等方式,助力28个“工改”项目加速落地,打造出可借鉴的工业园区升级改造特色样本。

在温州座谈会上,中山市工改办和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济和信息化局、低效用地再开发专班等部门聚焦低效用地改造模式、改造资金平衡、招商引资等问题有的放矢、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谈论。

中山市工改办到浙江省温州市参观城市规划馆。

中山市工改办到浙江省温州市参观城市规划馆。

“政府搭台,以等价置换为原则,鼓励园区企业进行内部协商选择入驻哪栋哪层,这样既增加企业主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也能提高改造工作的效率,这种置换方式很值得我们学习!”针对改造中有关土地置换政策的问题,中山市工改办成员感叹道。

每个提问都直击中山“工改”难点,如此方向明确、内容全面的交流也出现在皖、苏两省的座谈会上。由此可见,中山在学习交流前做足了准备,带着问题有备而来。

深入考察改造项目,探索“工改”更优解

深入皖、苏、浙三省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一线,也是中山“照镜子”、学经验,寻求改造升级更优方案的一次实践学习。

以调研浙江省温州市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项目为例,工业区内的温州爱尚鞋材有限公司的改造项目采取边角地并宗开发的方式,将周边零碎土地一同整合而成,这样既提高了零星工业用地利用效率,也能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

浙江省温州市新二代城市科创园项目。  

浙江省温州市新二代城市科创园项目。  

同样位于温州市的新二代城市科创园项目,在改造前充斥着大量低散乱皮革加工企业,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较重。改造后,园区集原创设计研发、品牌采购运营于一体,目前已入驻企业55家,其中规上企业数13家,年产值约6亿元。园区还配置展厅、食堂、健身房、停车库、卫生室等服务设施,为员工提供吃、住、娱乐全方位的生活环境。

“在三省六市的调研过程中,我们看了很多当地的改造项目,发现这些城市在改造前就已经制定了详细的规划,出台了成熟的政策。”邓宇文坦言,中山“工改”属于摸着石头过河,难免需要多投入一些时间和人力。据他透露,早在第一批调研结束后,中山市工改办就已着手开展政策评估等相关工作,在第三批调研结束后,将在进一步吸收三省优秀做法、对中山“工改”工作作更加全面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地政策完善,为深中产业融合提供更坚实有力的支撑。

从调研项目中,也可以窥见未来中山“工改”的发力方向——用更优的方案整合碎片化土地,腾出更多产业空间,继续完善“工改”相关政策,服务更多优质企业入驻发展,并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高标准迎接深中同城时代。

预计到2024年末,中山“工改”将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超5万亩,“工改工”占“工改”总量比例不低于80%,新增厂房建筑面积超3000万平方米,预计推动新增投资总额2000亿元。在大湾区产业互动进一步密切的背景下,中山的区位优势有望媲美广深,“工改”腾出的优质产业空间,也将成为大湾区乃至全国各地投资者的投资“热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次调研恰是中山“工改”学他人之长、补己身之短,进一步推动拓空间、优格局、促突破的一大契机,为深中一体化的全面开启筑牢硬支撑、搭建大舞台。

【撰文】梁诗婷 陈少宏

【摄影】梁诗婷(除署名外)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