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门的大街小巷,大大小小的药房里,一场变革正悄然发生于货架之上——带有“澳门监制”标志的药品越来越多,逐渐成为药店和旅客的“新宠”。
“小小标志,承载着澳门中医药产业的未来。”(澳门)澳邦药厂有限公司(下称“澳邦药厂”)技术发展总监刘帝恒介绍。去年9月,其公司委托内地生产的马交牌千里追风油成功进入澳门市场销售,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闯出一条新路。
中医药产业是澳门着力培育的新兴产业之一。澳门回归祖国后,澳门中医药产业起步发展,但受体量微小、空间狭小、资源有限等客观因素掣肘,澳门中医药产业发展步履维艰。
近年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挡加速的背景下,澳门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双向奔赴”,携手共建产业生态圈。
在“澳门招牌+横琴空间+湾区资源”的新模式下,澳门中医药产业话语权、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为澳门长远发展注入新动力、创造新机遇。
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
澳门招牌横琴扬帆
在仅33平方公里的澳门,中药房多达上百间,遍布大街小巷。来澳门旅游的游客,时常会特意买一些中医药产品作为手信,带到世界各地。
2008年,看准日益壮大的中医药市场,深耕医药领域的刘帝恒带领团队,果断转型生产中成药,并很快取得了成效。
与此同时,与澳门一河之隔的横琴岛,正摇身变成开发热土,寻求发展机遇。
2011年,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以及中医药产业化和国际化,集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启动建设。作为《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的首个落地项目,吸引了众多关注。
“对于很多澳门企业来说,设备投入和研发人员都是一个比较大的负担。”刘帝恒介绍,产业园的产业生态可以为公司节约不少成本。“比如说新产品开发或固有产品想要提升工艺,产业园可以提供实验室、工艺技术来帮助我们。”
2017年,澳邦药厂进驻刚完工不久的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成为两地中医药产业合作的先行者之一。
“在产业园的帮助下,公司对一款膏体产品进行了纳米化升级,该项研究在国内外均属于创新前沿,并成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刘帝恒介绍,经过测试,工艺提升了产品的稳定性,增加了经皮肤吸收的功效,也促进了本澳中药产业生产工艺的创新。
除完成工艺升级外,澳邦药厂两款中成药产品,也借助产业园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在莫桑比克完成注册,打开了葡语系国家的市场,成为粤澳中医药产品顺利出海的生动实践。
澳邦药厂的成功并非孤例。一面抢抓内地机遇,一面开拓海外市场,越来越多澳门药厂借助横琴的政策优势与平台空间实现跃升。
“这些企业依托合作区的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为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促进了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松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园内企业的13款产品在莫桑比克注册成功,9款产品在巴西获得中成药注册备案上市许可。
澳邦药厂出产的千里追风油。
中医药有了“澳门身份证”
今年10月,琴澳创新产业园(一期)奠基的消息让刘帝恒激动不已。这是合作区首个工业用地,将用来打造粤澳医药生产转化的新生态,推动两地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这一刻,刘帝恒已经准备了多年。
澳门是国际著名自由贸易港,合作区政策供给优势凸显,琴澳之间形成产业链协同和优势互补,进一步为企业开拓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带来诸多利好。
“限制澳门中医药产业长期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土地和厂房。但一水之隔的横琴,不仅补上这一短板,更为中医药产业发展聚集了人才和资源。”刘帝恒表示,近年来与内地的技术合作让公司获益匪浅,也让公司对更深入的合作有了信心。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在澳门审批和注册、在合作区生产的中医药产品、食品及保健品,允许使用“澳门监造”“澳门监制”或“澳门设计”标志。
在粤澳两地的共同推动下,澳邦药厂跨境委托内地生产的马交牌千里追风油,获得澳门药物监督管理局批出首张澳门药品跨境“委托制造许可”批件,并在合作区完成了生产。
今年5月,“澳门监造”“澳门监制”“澳门设计”标志正式发布,为澳门中医药产品扩产、提升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让更多中医药产品有了“澳门身份证”,顺利打开国际市场的大门。
“马交牌千里追风油的跨境委托生产,打通了药监部门数据审批、物料海关流通等跨境委托的全流程。”刘帝恒介绍,这不仅代表着一款传统中医药产品的转型,更是“澳门注册+横琴生产”模式的一次成功展示,对推动粤澳两地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据悉,澳邦药厂已经确定在琴澳创新产业园开设分厂,进行大批量生产。“澳门企业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是必然趋势。”刘帝恒表示,希望在未来得到更多关税方面的支持,进一步提升“澳门药、横琴造”在国际市场中的话语权与竞争力。
采写:南方日报 南方+记者 王韶江
摄影:南方日报 南方+记者 关铭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