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时间10月17日,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第九届国际赛英国伦敦分站赛于伦敦大乔治街一号土木工程师学会总部成功举办。
本届英国分站赛吸引来自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数字与时尚以及海洋经济7大行业共277个项目报名参加,超过95%为英国及欧洲知名科研高校博士团队。经初赛评审,最终21个项目脱颖而出晋级分站赛决赛。

以赛为桥,深化中英创新合作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科技公参丁明勤在致辞时指出,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国际赛是承载创新精神与合作理念的重要平台。丁明勤强调,科技创新合作是中英关系重要支柱,不仅推动两国科技进步,也助力应对全球挑战。深圳作为中国首个经济特区,凭借市场化机制与创新文化,吸引全球人才,而该赛事为全球创新者搭建桥梁。

英国剑桥大学光电子与传感器中心主任初大平教授在致辞中提到,该赛事历经九载,规模与影响力持续提升,英国赛区因其项目数量多、创新质量高,已成为成果最为突出的海外赛区之一。他同时表示,深圳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期待参赛选手充分展示实力,走进深圳实现创业梦想。
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朱武在致辞中提到,伦敦作为全球金融、文化与艺术中心,在人工智能、健康与生命科学等领域与深圳创新基因契合,近年两地交流紧密,今年3月英国五大地域市长代表团访深更添合作动能。他用“三个无限”概括深圳的发展优势:机遇无限,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与先行示范区,国家级战略平台叠加;创新无限,形成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营商环境一流,孕育众多科创企业;魅力无限,山海连城、环境宜居,公园超 1300 个。朱武希望以赛事为桥深化合作,助力英国初创企业开拓中国市场、对接深圳产业生态,邀请英国创投机构赴深共赢,推动两地创新要素融合。
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创新局局长张景平全面介绍了深圳市南山区的创新创业环境。他指出,南山区作为 “海上丝绸之路” 重要驿站,产业基础坚实,聚集各类市场主体超 60 万家、上市企业 218 家,科技创新生态活跃,拥有中兴、大疆、腾讯、迈瑞等企业。南山区出台 “1+4+N” 产业扶持政策,打造 “Ai南山企业服务综合平台” 等服务载体,并通过实施涵盖 才补贴、住房支持、产业空间、融资、应用场景、便利服务等方面的“六个一” 行动方案,为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撑。
成果丰硕,八个项目签订落地意向
本次决赛采用“线下路演+评委答辩”的模式进行。21支来自海外的优秀高新科技团队同台竞技,最终决出6名获奖者。其中,新材料行业的“Colorolicious – Bio-Inspired Edible Structural Colourants”荣获一等奖;数字与时尚行业的“Owlab: 赋能海外数字文旅、智能城市治理、基于大空间定位的XR全域解决方案”和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Extend Robotics”获得二等奖;生物医药与健康行业的“ARJUNA Therapeutics”、新一代电子信息行业的“OxValue.AI —— 全球领先的 AI 驱动技术估值服务平台”、数字与时尚行业的“RoboTouch机器人触觉皮肤”则获得了三等奖。



大赛评委阵容强大,汇聚了来自英国剑桥大学、英国伦敦布鲁内尔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英国启迪剑桥科技园、英国剑桥活性剂(Actigen)公司、NLC健康创投公司、英国方舟投资管理、通信管理协会等各界知名创投机构负责人。评委团通过对项目创意、技术优势、市场前景等多纬度的考察及线下路演表现,评估参赛团队项目的科技含量和转化价值。

赛后,举办了“项目一对一面谈及意向落地项目签约仪式”,邀请意向落地项目参加座谈,推介南山区营商环境及人才政策,探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现场促成8个项目签订落地意向备忘录,为中英创新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全球汇聚,精准对接产业资源
本届大赛设立了丰厚的奖金,总奖金达884万元人民币,单个选手最高可获得大赛奖金75万元人民币(不包含创投资金),同时在项目落地深圳且符合条件的将有资格获得最高100万元人民币的创业补贴。大赛吸引创投机构达50多家,组合形成总额250亿元人民币的创投资金池,同时,大赛将打造全流程、全方位海外招才引智落地服务体系,全面涵盖项目征集、海外辅导、离岸预孵化、线上对接、来深考察、本地产业对接、导师专家对接、创投资本对接、支持政策对接、产业园区对接等方面,为参赛选手提供全程跟踪落地服务。

自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第一届国际赛英国分站赛开办以来,共计1923个优秀项目报名参与,277个项目团队晋级英国分站赛决赛,决赛阶段英国分站赛项目平均获奖率高达50%以上,数十个获奖项目通过大赛落地深圳,获得知名创投机构融资。
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第九届国际赛英国分站赛充分借鉴往届成功经验,为中英创新创业团队搭建了高效的人才与项目交流平台,打造了全域创新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生态,为优质创业项目提供产业扶持、科技金融、项目孵化等支持,充分发挥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四链”协同效应,助力深圳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
南方+记者 李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