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正文

揭秘“共享制造”!看18家企业如何共享1个工厂


骑过共享单车,打过共享篮球,你见过“共享制造”吗?近日,记者在深圳宝安区燕罗街道发现了这样一家“共享工厂”。从大型设备到工人,从创意到品牌,一切都可以共享!

据了解,这里已经汇聚了数十家企业和团队,数百位创客,在共享制造的模式下,他们“抱团取暖”,共同度过小微制造业的“阵痛期”。一些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甚至实现了“人员减半,效益翻倍”。

是否像一些人所认为的,共享制造将成为共享经济的下一个主战场,成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出路?南方+记者带你一探究竟。

共享工厂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特别的一幕:几个创业者在一起吐槽行业秘辛,背后则是共享的车间,共享的工人和设备的忙碌情景。

共享制造是什么?

走进燕罗街道Mould Lao众创空间,一排排大型模具设备映入眼帘。穿着制服的工人忙碌劳动,穿着西装或便服的老板、创客们围坐在各自的小圈子探讨产品。原来这里就是传说中的“共享工厂”。

厂房是共享的。企业主和创客根据使用分担租金,不再需要与“二房东”斗智斗勇。

设备是共享的。每台动辄百万元的大型设备上都贴有标签,标注着每小时使用费用。

工人是共享的,每位工人根据自身技术等级,自报身价,领取项目。

订单是共享的,业务团队拉回订单后,各个团队竞争报价。

财务、行政人员是共享的,数十个企业和团队共享一个财务办公室,省去了单独雇佣的人力费用。

创意和智慧是共享的。来自四面八方的创客团队在这里找到了低成本的工作平台,创新的点子迅速成为现实。

“共享工厂”平台拥有财务人员若干,同样,她们也是共享的,为这个平台上所有的创业者提供服务。

对初创型企业帮助更大的是,品牌也是共享的。众创空间以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帮助加盟企业进行商务洽谈,助力拿到客户订单……

如今,Mould Lao众创空间已吸引了18家企业入驻,创客团队12个,创客近百人。在这里,制造业工厂传统的模式被打破了:用工关系与传统企业发生了质的变化,每个工匠变得更加自由,每个人都在为自己而工作。

共享制造解决了什么问题?

一位入驻Mould Lao众创空间的企业主对记者说,这片区域的大部分小老板,原来都是向“二房东”租赁厂房。二房东通过各种渠道拿到厂房后,以翻倍甚至更高价格出租。经过一两年发展,企业的盈利上来了,二房东又会上涨房租,甚至索要百万元“喝茶费”。企业的固定投资和厂房连在一起,搬迁费用高昂,面临两难抉择,不少企业就这样夭折了。

此外,原料、人工成本逐年上涨,模具制造设备动辄上百万元,小微企业难以获得融资,也就难以扩大生产。这一行业的“季节性”明显,一年中有几个月几乎接不到订单,设备、人员处于闲置状态,却仍然要维护设备、发工资。小微企业的生存危机与日俱增。

共享工厂内,几个创业同行在一起研究一个产品模具,身后共享的机器设备和生产工人正在忙碌。

在共享工厂,小微企业主不用再担心高昂的厂房租金,不用再购置高价设备,不用再头痛设备、人员空置。企业主张亚洲告诉记者,加盟众创空间后,其企业成本直降了40%,效益提升了30%。“我现在不用自己养那么多工人,一年可以做到500万元左右,企业利润大幅提高。”

刚满30岁的“创客”何云付告诉记者,此前他在外面创业组建了一个小团队,生存非常艰难。来到Mould Lao众创空间后,高昂的设备可以共享,按实际使用时间付费,办公、财务、厂房、法律顾问等,均由众创空间一条龙帮他搞定,企业成本大降。目前15个人的团队,每年产值达四五百万元。

共享制造的点子从哪里来?

Mould Lao“众创空间”创始人汪强是一位“70后”,他曾在一家日资模具企业担任高管,后自主创业,创办了深圳市五鑫科技有限公司。在他看来,日本企业的特点是重视服从性,精益求精,有工匠精神。而欧美企业的特点是鼓励自由、创新。如何挖掘和利用中国的文化特点办企业?

汪强想到了“分田到户”,“我们曾经用分田到户的做法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是否也可以用市场化的方式来改造企业,让多劳者多得、多能者多得、技高者多得?”3年前,他在五鑫公司实现“内部市场化”改革,把原来的各部门变为独立团队,将一部分设备的产权或使用权过渡给各个团队。一部分员工在变革中辞职了,更多员工的积极性却被大大调动起来,企业的效益不降反增。

“共享工厂平台”中的一个创业团队正在会议室探讨产品结构。

“内部市场化”改革一年后,汪强开始将企业向外部开放,吸引小微企业、社会创客加盟。2015年,他引入创客工场的概念,由企业提供一部分资源,搭建了Mould Lao创客服务平台。

“工匠首先是一个自由职业者。我们不应该靠道德说教去要求工人默默无闻地奉献,而应该将生产资料交到他们手中,鼓励他们为自己而工作。‘共享制造’就希望提供这样一个的平台。在这个基础上,会有一群人精益求精地提高自己的技艺,成为真正的工匠。”汪强说。

共享制造:共享经济的未来主战场?

“共享智造”的雏形,为何出现在宝安燕罗?原来,宝安是深圳市的老牌制造业大区,而燕罗街道是宝安区的“智造重镇”。燕罗街道负责人员介绍,该区域拥有大大小小的模具企业800多家,小微企业星罗密布,产业链完备。相对中心区域,这里营商环境宽松、厂租较低。这为小微制造业转型升级点亮“星星之火”奠定了基础。

在共享工厂中央,设有一间玻璃房子,是共享的产品测试实验室,墙上还挂着“静心”书法一副。

2015年底,Mould Lao得到了广东省众创空间试点单位认定,在2016年获科技部火炬中心“众创空间”授牌,成为国家级“众创空间”。但更多时候,Mould Lao是在默默无闻中成长。直到今年7月,Mould Lao在宝博会上吸引了宝安区主要领导的关注,并带队到企业调研。此后,燕罗街道办主要领导也来到企业现场,表示要做好上门服务,为企业发展排忧助力。

“制造业将成为未来共享经济的主战场。”中国社科院财经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认为,共享制造能充分利用闲置生产设备,降低企业成本,信息精准对接,推动制造业实现转型。

“共享制造”孕育着未来社会生产分工形态的巨大变革。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新红说:“在这一模式下,企业可以换个玩法更好活下去。”

汪强坦言,目前“众创空间”面临的困难主要在资金和厂房两方面。目前该“众创空间”已有3个厂房,但主要是从“二房东”手里租来,租金较高,且担心发展中房东或二手房东恶意加价,会伤害这一模式的持续发展。他希望能获得厂房方面的政策扶持。此外,也希望获得社会资金投入,将平台发展壮大,将这一模式复制到更多制造业领域。

【记者】 皮韦

【摄影】何俊

【通讯员】康海峰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