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3D视觉第一股”,奥比中光公司顺德基地一期于今年上半年顺利投产,为满足产能扩张需求,供电部门将原需2个月的施工周期压缩至37天,为该基地配电房“极速”增容3750KVA。
日前,佛山市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在工业领域,实物量指标保持良好增势,工业用电增长3.4%。这一指标增长的背后,是佛山新一批招商引资和本土企业扩产项目的接续落地。
夏季是生产、生活用电的高峰阶段,佛山电网运行正处于“迎峰度夏”的关键期。据佛山供电局统计的最新数据,今年以来截至8月7日,佛山全市社会总用电负荷已3次创历史新高,最高达到1665.6万千瓦,比去年(1578.7万千瓦)增长5.5%。
先进制造扩产热
电力增容需求量上升
奥比中光顺德基地是佛山招商引资的成果之一,在这里,全新的3D视觉传感器和激光雷达正在加速成型,未来,它们将成为机器人的“眼睛”,助力佛山机器人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为期一年多的建设阶段内,该基地不仅实现“拿地即动工、拿地即通电”,还在去年8月新装4000KVA一期配电房后,于今年上半年再次增容3750KVA。“我们因产能扩张需要更充足的电力支撑,希望尽快通电。”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500千伏输电线路改造工程施工现场。 郑梓南 摄
佛山顺德供电局容桂供电所所长岑建福介绍,为了减少项目“等电”时间,该所成立了专项服务小组对接企业,开辟绿色通道,进行多维度的现场勘察并定制供电方案。经过多部门协同发力,将原需2个月的流程压缩至37天,提前完成供电目标,帮助企业抢占市场先机。
机器人产业是佛山重点发展的战新产业之一。上半年,佛山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8%,多个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比如机器人、半导体分立器件也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30.6%、27.8%。作为佛山第一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天太机器人透露,今年以来订单火爆,营收有望翻倍增长,与订单增势相对应的,公司生产用电也在逐步增加。
保障生产用电,就是保障佛山产业经济的“生命线”,佛山为企业“极速”送电的背后,是不断优化的电力营商环境。
6月,东彩精密科技(广东)有限责任公司的电力接入工程,以超常规速度推进立项,从用户报装、完成费用分摊确认并启动实质性建设准备,时间被大幅压缩,企业的接电成本和时间成本显著降低。这是广东省首单“电力接入费用分摊机制”的落地项目,为全省推广执行电力接入工程费用分摊新机制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佛山样板”。
据悉,自去年《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明确电力接入工程费用分摊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印发后,今年,佛山三水供电局配合属地政府开展相关工作,推动三水区出台《三水区电力接入工程费用分担机制工作方案》,正是得益于配套政策的出炉,东彩精密的电力接入工程得以顺利实施。
负荷指数创新高
电网建设运行强支撑
据统计,今年入夏以来,广东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等共15个城市用电负荷创下新高。
在佛山,全市社会总用电负荷已经3次创历史新高。其中,顺德作为工业和人口大区,于7月底电网负荷首次突破500万千瓦,达501.1万千瓦,创历史新高,该区上半年累计供电量达117.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
佛山南海供电局狮山供电所员工来到广东中鹏电气有限公司,了解企业今年总体生产情况。 林咏菁 摄
迎峰度夏,考验电网的承载能力。连月来,佛山一方面通过优化电网运行方式、线路转供电等措施,自6月以来电网实时供电能力累计提升达205.7万千瓦;另一方面发挥智慧调度体系优势,通过智能系统提前发布断面及设备重过载预警、智能分析主网负荷最优转移路径,避免主网设备过载50余次。
“我们专项研发4款停电感知机器人及专用AI大模型,覆盖客户诉求、负荷检测、低压工单管控等领域,实时捕捉供电异常信号,故障后可分钟级完成定位与信息归集,自动生成优化方案,大幅缩短响应时间。”佛山顺德供电局工作人员表示。
除了更充分的运行保障和更智慧的预警分析,新建电网工程也为供电工作提供了“硬支撑”。
在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步洲村,原规划于2035年建设的220千伏紫东(原芹水)变电站(下称“紫东站”)即将于近日正式动工,这是佛山首宗“拿地即开工”电网工程。
据介绍,紫东站建成后,不仅能为珠肇高铁牵引站提供双回220千伏专用线路送电,满足牵引站远期15万千瓦的用电要求,还将重构高明电网格局,填补东中部北面约20万千瓦的负荷缺口,为周边的交通装备产业园等园区的招商引资和后续发展提供充足电力。通过采取“容缺+承诺制”审批方式,紫东站在未办理用地规划许可证和不动产权证的情况下,成功申办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比常规程序节省了6个月。
撰文:华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