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佛山新闻 > 正文

解码佛茂产业协作“进化论”


立秋虽至,暑气未消。佛山(茂名)产业转移合作园的项目建设现场,依旧一派火热。

老项目相继投产,新项目接踵而来。佛茂指挥部进驻茂名两年多以来,以“每周一签约,每两周一落地”的节奏,引进了129个项目,计划总投资额超500亿元。速度之快、成效之显著,让人惊叹。在全省产业有序转移考核中,佛茂协作连续两年获评优秀等次。

当前,“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正处于聚力攻坚、提升突破的关键阶段。佛茂携手、山海同心,探索出一条产业协同、创新“进化”的新路径,为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样本。

航拍高州申菱园区。房佳 摄

以快制胜

组建“招商铁军”,平均每周签下一个项目

一子落,满盘活。抓项目、扩投资,就是带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棋子”。

自佛茂指挥部进驻以来,两地积极探索出应用场景招商、产业链协同招商、基金资本招商等五种招商新模式,创新资金、基金、租金、配套、市场、服务等支持企业落地的组合方式,为项目招引和落地注入强劲动力。截至8月8日,共实现签约项目129个,计划投资额502.12亿元;落地项目81个,计划投资额192.96亿元;已投产项目30个,计划投资额39.35亿元,预计年产值120.86亿元。

如果按入驻两年多的时间计算,相当于平均每周签约一个项目,每两周落地一个项目,跑出了发展的“加速度”。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份亮眼成绩单背后,是来自机制创新的力度与速度。

只有贴近一线,才能更懂当地所需、急企业所急,佛茂牢牢把握住了这一点。

佛茂创新推行“佛茂指挥部+投资促进局+小分队”招商引资机制。由两市选派优秀年轻干部、高层次人才,充实到佛茂指挥部。全员实行一线办公,吃、住、办公都在园区。

开展招商项目时,指挥部以“以干促学”为导向进行研判,通过分工、整合、复盘,将个人长板变成集体优势。同时实行“项目带人、以老带新”模式,组建多支独当一面的招商分队,在茂名打造出“带不走的招商铁军”。

从“单打独斗”到“握指成拳”,佛茂组建的这支“招商铁军”,充分发挥了快速响应、上下协同、攻坚有力的效应,带动一个接一个优质项目的“落地开花”。招商形成“合力”,视野自然变得更宽。

佛茂联动15位“招商大使”、26家招商合作伙伴,前往省内外多个城市进行招商推介。目前,合作园引进的项目,实现了“三个三分之一”,即来自佛山、来自珠三角其他城市、来自省外的项目,占比均为三分之一。

比如依托茂名化工优势,吸引浙江中财管道在茂名建设广东区域总部和生产基地;佛山照明的落户,引入国星光电、华煌电子等,形成“原材料-核心部件-终端产品销售”产业链,夯实本地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基础。

中财管道项目航拍图。通讯员供图

这样的思路,不仅引导了产业的有序转移,也有助于推动产业链跨区域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塑造一个更有韧性、更具活力的产业生态。

打破定式

6倍扩园提质,建立“反向飞地”

土地是园区发展的“生命线”。

2023年6月前,作为佛茂协作“主战场”的佛山(茂名)产业转移合作园,初步规划面积仅有2865亩,实际可用土地难以承载产业转移项目持续落地。

变化,发生在佛茂指挥部进驻后。

佛茂指挥部组织对佛山(茂名)产业转移合作园规划进行了深入研究,打破传统发展定式,分两次将合作园规划总面积拓展至18200亩,是最初规划面积的6倍。目前合作园茂南、高州片区完成土地整备超过4600亩,实现了“地等项目来”。

园区的各项配套也在不断完善。两地探索“佛茂指挥部+园区管委会+投资开发公司”一体化运行机制,推动实现市场化、专业化运营:已建成3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新建成和升级改造道路13条、建成污水处理厂……

针对企业重资产投入压力,佛茂推出“国企拍地、定制开发、先租后买”模式,实现产业项目“拎包入住”。

如申菱环境项目,由茂名主平台开发公司出资拍地和定制化代建,企业前5年租赁生产,5年后按约定条件购买。既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又助力国企完成平台建设、实现资产增值。

7月7日,佛茂指挥部联合茂名市产投公司、粤东西北产业转移基金及佛茂产业协作引导基金在佛山召开重点项目联合投资洽谈会。通讯员供图

从“主战场”走向“新阵地”,佛茂协作走出了更远一步。

为了破解粤西地区普遍面临的人才、研发、创新资源相对匮乏的难题,佛茂两地创新探索“反向飞地”模式。

比如,佛山投资建设的高州·三水产业合作园,投产运营项目9个,其中已有4个项目纳统到高州,今年1-6月累计产值约9.8亿元。此外,在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建立人才飞地,围绕柔性引才、科研攻关、成果转化等开展合作。

目前茂名在佛山建立各类型“反向飞地”已达到13个,推动了“湾区研发+佛山人才+茂名产业化”的联动发展,真正实现双向互动、互利共赢。

久久为功

推出“管家式”服务,覆盖企业发展全周期

“贴心、省心、安心!”这是不少企业落地佛茂合作园后,体会最深的感受。

把企业引进来,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做好“后半篇文章”,佛茂甘当服务企业和项目建设的“店小二”。

为了确保项目高效推进、满足企业所需,佛茂构建“5个机制+1个中心”政务服务体系,即落实审批代办、批前辅导、项目管家服务、见章优先、跨城通办等5项办事机制,并建立线上线下合作园企业政务服务中心。

佛茂合作园企业服务中心。通讯员供图

在此框架下,佛茂推出1556个佛山、茂名“跨市通办”事项,推行全程网办,让政务服务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和便利化,实现“在佛山办茂名事,在茂名办佛山事”。

对列入合作园的重大项目,成立“工作专班+代办专班”,在立项、报建、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提供批前辅导和项目管家服务,促进项目快批、快建、快投产。如申菱环境项目实现2个月净地交付、200天竣工。

此外,在明晰合作园区安全生产权责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指挥部积极推动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切实保障园区企业及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依托园投公司打造“招工+培训+派遣”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助力企业稳健运行、长远发展。

佛茂协作,也从产业端,延伸至民生处。两地制定《佛山市-茂名市对口帮扶协作工作总体方案》 提出产业帮扶、乡村振兴、保障民生等10方面的重点任务。其中,组织动员佛山五区100个经济强的村居和100家企业,与茂名100个特色村结对合作,精准助推茂名乡村发展。

山海同心,协作没有完成时。未来,佛茂将继续加强机制创新,推动从“单向帮扶”到“双向赋能”,为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新的示范。

撰文:南方+记者 白桦

通讯员 佛茂宣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