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佛山新闻 > 正文

广佛地铁15年,双城精彩下一章如何书写?


2010年11月3日,广佛地铁首段通车,至今已走过15年。15年间,广佛两市的城市规划、产业发展虽各自历经多次调整,但同城化始终是两市的共同坚守。

当前,“十五五”在即,区域格局正迎来新一轮重塑。背靠粤港澳大湾区的广佛也被赋予更高期待,亟须在已有成就基础上,开启新一轮的深化提升。

余海生:

遵循强强联合逻辑,于“双城记”中凸显里水价值

作为广佛同城的桥头堡与天然枢纽,里水的战略定位正经历从“承接辐射”到“做好自己、突现价值”的深刻跃升。广佛之间的合作,本质是“强强联合”的逻辑延伸。唯有自身具备独特价值,才能真正融入广佛融合的大局,推动同城化迈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

站在广佛同城15周年的新起点,里水将持续遵循“强强联合”逻辑,不断“做好自己,凸显价值”,与广州共同谱写双城记的下一章精彩。详情>>

(作者系南海区里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顺德区陈村镇:

跨城地铁连一体,陈村同城发展再升级

一位陈村老干部,曾用粤语歇后语“疍家鸡见水——得个望”刻画了早年陈村与广州南站的关系。随着广佛交通“一张网”成型,现在每天超5万名广佛市民在此跨市通勤,“一首歌的时间到广州南站”已成为陈村的日常。

陈村深刻认识到,新一轮的同城化提升,不仅关乎通勤便捷与经济增量,更是对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命题的深度回应。站在新的起点,陈村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务实的举措,在广佛全域同城化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详情>>

胡刚:

广佛同城15年:从“物理对接”迈向“化学融合”

自广佛地铁通车至今已走过15年。作为地理空间紧密相连的兄弟城市,广州与佛山在过去15年间融合不断深化,同城化效应持续显现。

尽管广佛同城在交通、生活、产业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但也面临新的挑战。当前,广佛两地均面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在国内“万亿GDP城市”中排名相对靠后。其根本原因在于创新能力的不足,尤其是佛山作为制造业大市,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短板。

面向未来,广佛同城应在现有生活、交通、社保、公共服务等同城化成果基础上,将合作重心转向共同创新与产业协同,推动城市能级与产业质态的整体提升。详情>>

(作者系华南城市研究会创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

肖霞:

期待一个全新的广佛故事

深化广佛同城,是佛山在“十五五”期间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城市发展的重要路径,必须立足全局高度、深入谋划。

自2009年广佛两市签署同城化协议以来,同城之功,首在于“通”。地铁飞驰,打破了地理的界限;人流穿梭,模糊了城市的边界,极大推动了要素的流动、优化组合。

展望未来,广佛同城的深化,关键在于培育和滋养一种共生的“区域创新生态”。这超越了传统的产业配套与分工,指向的是一种能够自发孕育新业态、新模式、新思想的土壤环境。当广州的科研智力与佛山的制造基因不再仅仅是“对接”,而是在一个共同的创新雨林中自由碰撞、重组与生长,便能催生出超越单一城市能级的新质生产力。这要求两地共同营造畅顺条件,让知识与资本在双城间无障碍循环,最终使广佛地区成为一个强大的区域性创新策源地。详情>>

(作者系南方日报记者)

整理:南方+记者 肖霞

二维码  南方+ 肖霞 制图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