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正文

独家|解读广佛同城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幕后故事”


建成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区和全国同城化发展示范区,生产总值达到3.9万亿元!9月28日,南方日报率先报道了《广佛同城化“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的消息,引发广佛两地广泛关注。(点击蓝字可以看更多:联手打造“国家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广佛的“十三五”目标全在这

佛山市发改局是佛山市参与《规划》编制工作的主要部门之一。28日,佛山市发改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了《规划》编制工作的整个详细历程,以及广佛两市在编制工作中坚持的各种原则和考量。

初稿于2016年初完成,先后历经多次修改完善

记者从佛山市发改局了解到,《规划》指导“十三五”时期广州佛山同城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由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市长联席会议广州办、佛山办(设在两市发展改革部门)共同牵头编制。

在《规划》编制之初,广佛两市召集多个部门开展座谈,全面总结“十二五”时期广佛同城化发展成效,认真研判“十三五”时期阶段特征,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研究提出“十三五”发展定位和重点任务,并多次到广佛交界区域、重点功能区域现场调研,搜集第一手材料数据,明晰《规划》编制框架和重点。

图源:网络

在前期调研和资料汇集的基础上,两市于2016年初撰写完成了《规划》初稿。随后,结合国家、省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关战略以及两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最新政策文件,两市发展改革部门及产业、交通等专项小组多次对接,先后5次对《规划》进行了修改完善后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2016年9月,同时发文征求了两市相关部门意见,根据意见反馈情况修改完善,形成专家评审稿。10月下旬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专家组认为《规划》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一致同意通过评审。之后,根据专家意见对《规划》作进一步完善,形成了此次送审稿。

《规划》编制坚持突出同城性、实操性

据介绍,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两市主要坚持了四个原则:

一是突出衔接性。与国家、省对广佛两市功能定位相衔接,加强与两市重要规划政策特别是“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全面衔接。围绕广佛同城化助推两市综合实力提升、携领珠三角城市群发展这一目标,对同城化的空间格局重点任务体制机制提出规划安排,明确规划导向。

二是突出延续性。2009年底,两市政府曾联合印发了《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2009-2020年)》,作为指引同城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编制本《规划》时,在认真总结发展规划实施以来成效及存在问题的同时,结合“十三五”时期新形势,既注重保持与发展规划在战略定位和空间格局的接续,又结合新的发展阶段进行了提升和深化,做到有传承有创新。

三是突出同城性。同城化是比一体化更高层次的区域合作,在编制《规划》过程中,将广佛两市作为一个区域来整体考虑。特别是指标设计上,结合两市“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研究提出了同城化发展的19个主要指标,通过指标筛选、数据采集及加权计算,并征求了两市统计局及相关部门意见,确保指标科学合理。研究制定同城化指标,率先在全国区域规划中探索可量化的实施评价体系,是本《规划》的创新和亮点。

四是突出实操性。为确保《规划》落到实处,文中多处采用图表和专栏形式,通过直观图示,明确和细化“十三五”时期同城化发展格局和重点任务,并提出3个同城化合作示范区建设,在空间上进一步落实到合作载体,将《规划》做实做深,目标更加明确,任务更加清晰,措施更加到位。


◆干货:

十一章内容都讲了哪些重点?

据介绍,《规划》共分十一章,主要包括发展背景、总体要求、发展格局、主要任务、实施保障机制等内容

1、发展基础、战略定位及目标

《规划》总结了“十二五”时期广佛同城化的主要成绩和存在问题,分析了“十三五”时期国际、国内、省内三个层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广佛同城化新的发展阶段和环境特征。

《规划》提出广佛同城化的五个发展定位,分别是: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区、全国同城化发展示范区、粤港澳合作核心枢纽、珠三角自主创新引领区、国家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

《规划》提出了广佛地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19个量化指标,这些指标的核算基础主要立足于两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2、区域发展格局

《规划》明确了对外对内两大发展格局。对外要“东联西进南融北拓”,即东联东南沿海经济带、西进大西南发展腹地、南融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北拓对接长江经济带;内部要形成“一核引领、一环联系、两带联动”的空间布局,“一核”是指以广州都会区、佛山中心城区为核心;“一环”是围绕核心区的广州空港经济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南沙新区、大良—容桂副中心、狮山副中心等重要节点形成的发展环;“两带”是指沿珠江—西江的广佛产业协同发展带及沿两市南北边界线的广佛城市功能对接带。

3、重点领域任务

《规划》提出了基础设施、产业、创新、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开放合作、同城化示范区建设等七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基础设施方面,要着力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架的同城化交通网络,促进国际空港海港枢纽的共建共享,同时,提升在水利、能源、信息领域的同城化发展水平。

产业共建方面,明确了 “一核一带两轴五片区”产业协同发展格局,提出了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传统优势产业以及现代都市型农业的融合发展思路。

创新方面,要将广佛地区建设成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积极打造以广州高新区、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广州国际创新城、佛山高新区、中德(佛山)工业服务区等为核心载体的广佛科技创新走廊。

生态环保方面,要构建广佛区域生态屏障,共建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共同推进水、大气、固废等环境整治。

公共服务方面,以提升广佛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根本落脚点,提出了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就业社保、社会治理等社会发展领域的同城化任务。

开放合作方面,结合国家、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提出要带动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建设,联动珠江东西两岸发展,推动与港澳更加紧密合作,全面参与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和泛珠区域合作,共同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同城化示范区方面,重点推进荔湾—南海、花都—三水、番禺—顺德三大同城化合作示范区建设,形成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同城化先行区和引领区。

4、实施保障机制

《规划》提出要严格落实各项同城化发展目标,健全同城化组织机制,强化政策扶持,做好规划实施督办,动员全社会参与广佛同城化建设。

【记者】赵越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