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佛山新闻 > 正文

勇挑大梁、奋勇争先!四个关键词展望佛山2024


2024年伊始,佛山吹响了新一年大干快上、奋进前行的号角。

1月4日,佛山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总结2023年工作,部署2024年工作。佛山市委书记郑轲代表市委常委会作报告,市委副书记、市长白涛就经济工作作具体安排。

此次会议从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构建现代化制造业体系、实施“百千万工程”、绿美佛山生态建设、激活“十大传统文化”、推进“十项民心工程”等六大方面谋划了新一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十分重要。会议强调,佛山要勇挑大梁、奋勇争先,务实、求进、大干,奋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关键词:大湾区建设

以互联互通促内外循环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也是佛山的重大战略机遇。

近年来,佛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坚持以广佛极点建设为核心,注重抓政策落地、抓平台建设、抓项目建设,推动各方面工作实现新突破。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被赋予“一点两地”新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在此背景下,佛山将如何更加精准地参与大湾区建设?以互联互通促内外循环是重要一环。

深化“软硬联通”是第一步。新的一年,佛山将加快打通广湛高铁佛山段、广佛环线、佛穗莞城际、中山东部外环北延线等交通廊道,提速广佛全域同城化,深化与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联动发展。

参与大湾区建设,既要有基础设施的“硬联通”,也离不开机制市场的“软联通”。

就在去年底,佛山首个综合保税区正式获国务院批复,标志着佛山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接下来,佛山将加强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抓紧启动香港(佛山)科创转化合作区建设,提质建设三龙湾科技城、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等平台。同时,依托广东自贸区佛山联动发展区、佛山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开放平台,深化“湾区一港通”“大湾区组合港”通关模式,帮助企业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从更深一层来看,要融入大湾区建设,抢抓这一历史机遇,必须用好改革关键一招。

近年来,佛山着力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干出业绩、闯出新路。接下来,佛山将强化改革联动,深化营商环境滚动改革,优化“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推进要素市场化、投融资、招投标等制度改革。同时,深化实施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企、民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索企业合规体系建设,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关键词:一防范两突破

保持制造业基业长青

制造业是佛山的鲜明底色,做强制造业事关佛山高质量发展全局。接下来,佛山如何推动制造业蓬勃发展?此次市委全会强调,以创新精神推进“一防范两突破”,构建年轻态现代化制造业体系,保持制造业基业长青。

所谓“一防范”,就是要防范掉进“老工业基地”的陷阱。在这方面,佛山已有阶段性成效。全市过半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生产方式更加现代化。同时,去年招商引资突破4000亿元,引入大量战新产业的“新鲜血液”。

面向未来,佛山如何让制造业更青春?佛山提出,力争到2025年80%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并积极推动家电、铝材、陶瓷、家具等传统产业链群互动、转型向优,大力推进新型储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加速崛起、结群聚集,有序实行绿色氢能、显示装备、基因治疗等未来产业科研开路、场景牵引。

在做好“一防范”的同时,佛山要突破“工业不连片、产业不成带”的局限。围绕这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佛山已取得喜人进展。接下来,佛山将延续这一方向,在宏观层面,优化空间布局,加快构建“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的产业格局;在中观层面,全力以赴建设佛北战新产业园,高标准规划建设“双十园区”,坚持“工改工”为主升级改造老旧工业园区;在微观层面,坚守450平方公里工业用地红线。

另一方面,佛山要突破“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局限。为此,佛山将从科技、设计、质量、品牌等多个维度继续突破。其中,科技方面,佛山将高标准建设“一区一园一城”科技创新高地,支持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蓝橙实验室建设,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关键词:头号工程

争创实验区、示范市

头号工程,头号力度。实施“百千万工程”,无疑是2024年佛山谋划推进的一大重点工作。去年以来,佛山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牵引,创新部署了北向战略、强区促镇带村、城市环境品质提升等“十大行动”,统筹推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生产力布局,吸引更多资源投入,奋力把“百千万工程”的佛山篇章写出彩。

新的一年,以争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验区、示范市为目标,佛山将牢固树立“一盘棋”发展理念,加大发展规划、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市级统筹力度,大力推进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佛山地铁4号线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协同提升向中、向东、向西、向南、向北五大产业经济板块。

这其中,北向战略与西进计划尤为引人关注。北向战略,基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壮大战新产业、优化空间布局三重考量,以佛北战新产业园、“双十园区”等为支点向北挺进;西进计划,则以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广湛高铁等为契机,向西布局。

一方面,这是佛山聚力攻坚,将“短板”变为“潜力板”,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的战略布局;另一方面,这是佛山五区在攀高逐强中实现城市整体跃升的“一盘棋”打法。

基于此,佛山定下多个“小目标”,例如到2035年高明、三水GDP占全市比重分别提高到14%、18%,到2038年全市“千亿镇街”达到12个,到2027年全市“亿元村居”达到100个等目标任务。

搞建设、抓经济、促发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惠民富民。“百千万工程”事关千家万户,与你我生活息息相关。一年多以来,佛山推进“百千万工程”成效初现,带来的变化实实在在。未来,佛山将聚焦基层反映的突出问题和体制机制障碍,打破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约束,有效促进要素资源在城乡之间流动,不断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关键词:传统文化

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品牌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佛山要成为“引领地”,可以在众多方面凸显优势,人文优势就是其一。

眼下,人文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一个衡量城市发展的新尺度。正如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中所说,衡量城市发展的尺度,不是城市人口的增加,也不是经济总量和财富的聚集,而是“艺术和文化”。

对一座城市而言,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传承和创新本土文化,并将其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思路在佛山已经初见端倪。今年,文化在城市谋篇布局中的地位继续抬升,首次提出要激活“十大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这些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品牌。

激活“十大传统文化”有三大关键词——以文铸城、以文兴市、以文化人。

具体来说,佛山将持续保护活化古建筑群落,连片改造提升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芦苞祖庙古墟镇,建设岭南广府文化街区,打造城市文化地标。

另外,佛山将继续打造粤剧文化、功夫文化、龙舟文化、龙狮文化、陶艺文化、美食文化、秋色文化等IP,力求文化事业、产业双丰收,让文化为城市创造价值。不仅如此,佛山还将传承工匠文化、忠义文化等佛山人民代代相传的精神,营造浓厚的敬信重业、精益求精、忠义等社会氛围。

佛山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除了“十大传统文化”,这里还有状元、剪纸、西樵山、香云纱、中医药等文化,都是刻印在佛山这片土地上的文化符号,共同构成佛山的文化群像。面向未来,佛山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这些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记者】王芃琹 肖霞 王蓓蓓 刘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