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8月5日获悉,在推进“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中,清远市清新区石潭镇各代表小组积极作为,通过接待选民、集中学习、调研视察、宣传普法等多元形式,架起联系群众的“连心桥”,为基层发展注入了强劲的人大力量,探索出一条人大代表履职赋能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
听民声解民忧,架起干群“连心桥”
近日,石潭镇各代表小组将接待选民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核心环节,在联络站或活动现场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认真倾听在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生产生活保障等方面的诉求。第一代表小组在街道片区联络站收集圩镇环境整治建议5条;第五代表小组在白湾片区联络站聚焦生态保护诉求收集建议5条;第六代表小组在大岩片区联络站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收集建议3条……代表们对当场能解答的问题及时回应,对需跟进的诉求细致记录并承诺对接推动。
活动累计收集意见建议25条,通过高效受理与反馈,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人大代表在身边,民意诉求有回应”,切实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强本领提素质,夯实履职“基本功”
为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各代表小组针对性开展学习活动。第一、第五、第六代表小组聚焦《人大代表提议案权和建议权的行使》,通过研读文件、案例分析,厘清议案与建议的区别、规范要求及办理流程,让代表们明确提出议案需关注全局性问题,而建议可针对具体事务,撰写时需符合格式标准。第二、三、四代表小组则结合产业调研、企业座谈等实践,将理论学习融入实际。
比如在黑山羊养殖场调研时,现场梳理养殖户诉求,探讨如何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建议;在水草种植基地,分析市场销售渠道、经济效益及带动当地就业等情况;与水泥企业交流后,围绕产业转型思考议案方向。这种“学用结合”的方式,帮助代表们提升了将群众需求和发展问题转化为高质量议案建议的能力,筑牢了履职基础。
深调研促发展,激活产业“新引擎”
各代表小组锚定产业振兴靶心,从城镇提质到特色种养,从生态创新到传统转型,多维度深耕一线调研,以精准献策为产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为建设美丽圩镇,聚焦城镇功能提质,第一代表小组聚焦“七个一”建设,在街巷走访中细察绿化短板与卫生痛点,针对性提出优化方案,为圩镇功能提质夯实基础。在特色种养领域:第二代表小组深入黑山羊繁育养殖场,蹲点了解养殖瓶颈,探索“企业+农户”联动及饲料作物配套种植模式,为养殖业规模化破局寻得路径;第三代表小组则在东联村广州亚格特水草种植基地,循着“生态循环”主线,考察技术集成、市场拓展及就业带动实效,为科技赋能生态农业提炼经验;第六代表小组深耕蒲坑茶全产业链,从种植到加工、从品牌到延伸,聚力破解规模化瓶颈,推动“金叶子”产业再升级。在传统产业转型方面,第四代表小组走进水泥企业车间,紧盯绿色生产与产业链延伸,支招节能减排技术升级,助力老牌产业焕新颜。在生态建设与发展方面,第五代表小组探访白湾省级自然保护区,结合保护区资源特质,谋划生态保护与绿美建设协同发展的平衡点,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人大代表在黑山羊繁育养殖场视察调研。石潭镇供图
各领域调研既精准把脉产业现状,更凝聚起“多点发力、协同推进”的发展共识,为石潭镇产业全面升级凝聚了强劲合力。
广宣传筑防线,守护平安“幸福家”
代表们积极化身宣传员,深入基层开展多类安全宣教。一是聚焦安全防范,普及反诈,防溺水知识。第一代表小组在社区、圩镇普及反诈常识;第三代表小组在东安村重点宣传防溺水与禁毒铲毒知识;第四代表小组面向企业职工开展反诈宣讲,通过案例剖析增强群众警惕性。二是强化生态保护理念传播。第五代表小组深入片区,向群众普及生态保护相关知识,深化大家的绿美环保意识,助力绿美石 潭建设。三是深化法治与安全意识培育。第六代表小组在大岩村委会讲解毒品危害,结合实际案例让群众认清毒品的严重影响。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发放资料、现场讲解等方式,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安全防范、生态保护与法治意识,为构建平安、法治、绿美石潭筑牢思想防线。
人大代表在东安村开展防溺水、禁毒铲毒宣传。石潭镇供图
石潭镇各代表小组的主题活动,将代表履职与群众需求、发展大局紧密结合,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下一步,石潭镇人大将持续推动活动成果落地,让代表作用更深入地融入基层治理,为“百千万工程”推进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人大力量。
撰文:贺欢 通讯员 麦梓杭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