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正文

患者醒着“开颅”?佛山名医出手,病灶除脑无损


“阿叔,睁开眼睛。很好!”

“阿叔,动动你的手指。”

“阿叔,告诉我你的姓名。”

……

这是近日发生在佛山和祐医院一次开颅手术中的医患对话。患者在麻醉状态下被唤醒,配合医生指令做出相应动作和言语交流,从而确定医生所找的区域是大脑功能区还是病灶。这是对患者生命的救赎,也是对医生技术的一次考验。

难治性癫痫发作

再次求医20多年前“恩人”

75岁的赵伯20年前曾因大脑胶质瘤,从顺德远赴北京接受手术治疗,当时的主刀医生为余新光教授,现已担任和祐医院脑科学与神经医学中心主任、神经外科主任。当年术后赵伯肿瘤没有复发,生活恢复了平静。

然而,6年前,癫痫的阴影悄然降临,成为赵伯生活中新的挑战。起初只是偶尔的左半身麻木与站立不稳,但随着时间推移,症状日益加剧,直至频繁发生抽搐、无力与瘫软,甚至多次晕倒。赵伯的生活质量急转直下,行动能力几乎丧失,独立行走成了奢望。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困境,赵伯再次将希望寄托于那位曾给予他新生的“恩人”余新光教授。巧合的是,经过打听,余新光已在顺德和祐医院任职。“20多年没见面,再次相见原来同在顺德,这缘分太奇妙了。这么远,又那么近!”赵伯说。

接诊赵伯后,经过视频脑电图、头颅MRI、CT等一系列的详细检查及多学科联合会诊,余新光团队认为赵伯的癫痫灶在右侧大脑原胶质瘤手术术区附近,可能在支配左半身感觉和运动的皮层上。性质上,癫痫灶可能是脑部出现的钙化灶,也可能是局部有肿瘤复发,或者是局部曾经放疗导致的放疗反应病灶。

考虑到抗癫痫药物服用量已经达到极限,癫痫仍频繁发作,团队认为手术是最佳治疗方案,不仅可切除病灶,同时还可以明确病理,从而指导下一步治疗。于是,团队开始制定手术方案。

患者“醒着”开颅

成功除病灶并保留脑功能

然而,赵伯的病情复杂程度远高于预期。由于病灶位于大脑运动功能区,术中损伤导致瘫痪的风险很大。

为了安全有效切除病灶,余新光提出了一个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唤醒麻醉下脑功能区病损切除术。

该手术的挑战性在于,不仅需要在脑内精准探测病灶,还要同时确定大脑功能区位置并给予保护,避免术中损伤功能区。这就要求患者必须在术中从全麻状态中被唤醒,转为局麻,在清醒的状态下,配合医生指令做出相应动作和言语交流,从而确定医生所寻区域是大脑功能区还是病灶。

既要保证患者完全唤醒,能够配合手术医生指令完成相应动作;又要保证严格镇静镇痛,防止患者躁动;还要防止过度麻醉影响呼吸等,这次手术对医生来说难度非常高。

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手术?余新光团队介绍,目前,行业内现有功能区定位的方法包括术前头皮脑电定位、MRI结构成像、脑磁图功能区定位等。“这些方法虽然先进,但是定位精度仍不能满足我们这次手术的要求。”余新光说。

为了安全有效开展手术,麻醉科、神经外科、神经医学中心电生理组等,从手术方案、麻醉方法、设备耗材、手术配合等方面进行了周密准备,制订了详细的手术方案。

手术当天,取下颅骨骨瓣时,赵伯被成功唤醒,无伤口疼痛感,状态平稳,完全可以配合指令进行动作。随后,余新光用术中电刺激器找到手部、足部运动区,用皮层电极成功找到运动区后相邻的癫痫放电灶(病灶)。

历经6小时精细操作,病灶顺利切除,赵伯大脑功能区也得到完成保护,术后可清醒地与人交流,四肢运动无障碍。

“70多岁老人身患多种疾病,术前开始到手术结束,共经历10小时麻醉,这在全国开颅手术病例中属于罕见的。我们团队也是全力以赴,经过多次的周密准备,最终也是给予患者最好的治疗方案和效果。”余新光说。

目前,患者已顺利康复出院,困扰多年的癫痫症状不再发作,行动自如。同时,该手术病理证实,原来大脑内恶性胶质瘤并无复发,赵伯及家属对余新光教授团队、麻醉团队感激不已。

采写:南方+记者 欧阳少伟

通讯员 牛思

视频由医院提供

医疗7群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