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东莞新闻 > 正文

巨冈精工韦世勇:90后特级技师的进阶路|粤特技


编者按:

此前,人社部出台《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提出要建立“新八级工”制度,和与之相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东莞共有8人评上今年首批广东省特级技师,南方+东莞人社频道即日起推出“粤特技”栏目,为读者讲述技能人才背后的故事,敬请垂注!

今年8月,来自巨冈精工(广东)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巨冈精工”)的90后铣工韦世勇,拿到了一张新的技能人才名片——广东省特级技师。

毕业后在高校教了3年书的他,“进厂”工作才7年有余。这期间,他与工厂车间里的诸多高端精密机床设备相伴,在一次次项目攻关中不断升“技”进阶,从一名基层应用工程师,逐步成长为研发经理。

面对获得的诸多荣誉,韦世勇始终保持着谦虚的态度,“重要的是能否做出成绩、为企业创造价值,会继续抓好技术和质量。尤其是在产品质量上,不是一百分,就是零分。”

从高校讲台到生产一线:“不进工厂总是差点什么”

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就读期间,韦世勇担任数控协会会长,参加了一系列的技能竞赛。竞赛强度高,集训时间往往安排得满满当当。

比赛之外的课余时间,还需要给协会成员们授课,他因此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操经验,也熟练掌握了很多教学方法和技巧。得益于此,毕业后,韦世勇顺利进入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事机械专业的理论和实训教学工作。

在北航的3年,他常去参加展会和业内的技术交流会,看新设备、学新技术。同时,为了应对学生们提出的各类“尖端”问题,他还需要不断浏览学习网站,及时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储备。

高校工作期间,他曾连续两年获评优秀教师。但在教课之余,韦世勇难免想到自己的职业规划,“学了这么久的机械制造,如果不实际走进工厂,好像总是觉得差了点什么。”

于是,2017年,26岁的他跟随着家人调整工作的脚步,一路南下来到东莞,真正进入了制造工厂。以应用工程师为新起点,韦世勇的工作从纸面落到了地面,从理论和规划变为在现实生产中解决问题。

从应用工程师到研发经理:“技能成长由点及面”

到巨冈精工求职时,韦世勇最先看到的是公司的宣传标语。他回忆,“横幅上写的是‘为振兴中华民族数控装备而努力奋斗’,我进入制造业,本身就有为国产装备贡献力量的抱负,巨冈的企业愿景跟我的价值观很契合。”

刚进工厂,韦世勇的主要工作是对机床设备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随着接触的设备范围和产品案例有所扩展,他晋升为夹具主管,带领小团队钻研各类气动夹具、液压夹具的设计与制造,优化工艺、解决缺陷。

近年来,巨冈精工深耕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的高端数控装备研发。如何迅速适应产业需求,为客户提供具有更高精密度、效率及性价比的设备,是摆在韦世勇面前的一大课题。

他率团队在研发过程中一路闯关,完成了多功能五轴立式复合加工中心、大型五轴立卧加工中心等设备的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

穿梭在不同的工序之间,韦世勇的技能逐渐全面。如今,他被提拔为研发经理,所带的团队人数从5人变为20余人,需要参与市场调研、样机开发与测试、应用方案设计、设备交付等全链条的生产环节。

“进厂”工作7年多,韦世勇手握多项授权发明专利,产业化后累计实现产值超亿元。他主导及参与的多个产品研发项目,几乎全面覆盖了新能源汽车一体化车身的零件加工,具有替代进口、赶超国外先进技术的实力,相关机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及同类国产设备中的销量位居全国第一。

自身能力不断精进的同时,韦世勇对技术教育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作为巨冈精工技师工作站的负责人,他在专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考评等“传帮带”过程中,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后辈,帮助更多一线人才走向升“技”之路。

据了解,巨冈精工目前共有产业工人600余人,其中90%以上为高素质技术人才。未来,人才强企战略和不断完善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将带动越来越多像韦世勇这样的高技能人才,打开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统筹:龚名扬

采写:南方+见习记者 王颖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