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去年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的结合。
人工智能赋能工业制造,这是必然趋势。对中山而言,站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上,“人工智能+”撑高了产业向上的发展空间,也加速了智慧城市的落地。
3月14日,《南方日报·中山观察》以长篇幅、多案例、大载量报道,聚焦中山全面应用AI的城市战略和中山企业全面拥抱AI的积极姿态。
不久前,中山公布了首批全市人工智能赋能场景机会清单,包括智能调度排产、智慧仓储、机器视觉质检等50个场景在列。依托于数字信息化经济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进步发展,AI赋能中山制造的产业浪潮加速涌来。
解码大脑“密语”、伴飞低空经济、化身“电梯管家”、赋能工业“心脏”、实现智慧辅导……在中山,场景创新催生“智造”新动能,一场改变传统、指向未来的“智造”变革,正在星罗棋布的中山制造工厂里上演。
AI新场景:6个故事看中山企业的“智慧革命”|AI新程,中山提速
3月以来,中山企业家满怀热情涌入各镇街政府会议中心。
从火炬开发区到小榄镇、古镇镇,多场“人工智能+”的主题会,带动了前所未有的听课热情。镇街经济部门的工作人员感慨:“这是企业家参加分享类活动最热情的一次。”
据不完全统计,自2月21日举行中山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人工智能产业变革与应用赋能专题报告会暨全市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发展座谈会以来,中山掀起AI培训热潮,各部门、镇街举办的相关培训课程达上百场次。
AI培训潮:百课育万才,智慧课堂开进基层|AI新程,中山提速
中山将如何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中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林伟强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山市工信局将深入贯彻落实《若干政策措施》,通过“人工智能+”推动传统产业数智转型,拓展场景应用,研发智能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加快实现智能化升级。
在中山,“AI+政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已经在陆续打通。中山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梁宏韬表示,中山正积极从多个角度入手,开创“AI+智慧政务”新局面。
策划:张培发
统筹:罗丽娟
整理:南方+记者 廖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