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中山新闻 > 正文

优秀!中山检察土地违建执行监督模型获评全国一等奖


10月16日,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结果揭晓,广东省中山市人民检察院报送的土地违建执行监督模型在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2023年8月至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开展了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各地检察机关积极参与,共报送参赛模型568个。经初评、复评和汇报展示,分别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共计69个优秀模型。

中山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叶红作模型汇报展示。

中山市检察机关此次参赛模型,来源于中山市第二市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土地领域行政非诉执行监督案件。2014年,中山市有关部门对罗某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罗某退还土地、限期拆除地上建筑物、恢复土地原状并处罚款。2015年,法院作出准予执行裁定,并要求属地政府组织强制执行。但直到2019年,中山市检察机关办理该案时,违法建筑物仍未被拆除,土地违法状态持续5年之久,行政处罚决定书、执行裁定书沦为一纸空文。

此类土地违法案件的执行,广东法院实行“裁执分离”模式,执行依据、执行裁定、执行实施分由不同主体履职,主体多元、机制不畅,导致“信息壁垒”,“裁而不执”问题比较突出。

如何确保个案强制执行到位?如何有效挖掘此类案件的监督线索?如何推动溯源治理?中山市第二市区人民检察院启动了构建法律监督模型工作。

模型针对未依法强制执行“退还土地”和“拆除违法建筑物”的违法情形开展监督。模型需要采集三类数据:行政执法数据、司法裁判数据、卫星遥感监测数据,分别从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中国裁判文书网、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开获取。

中山市人民检察院有关负责人介绍,模型构建主要经历数据筛查、数据碰撞、比对识别三个步骤。

经过数据筛查,形成土地违建行政执法数据库和土地违法裁判数据库,再利用表格函数工具一键碰撞出重叠数据,并经过调取卫星遥感监测数据进行比对,最终实现在土地违建执行领域有效拓展案源、发现监督线索、加强类案监督。

针对这类案件,中山市检察机关制发类案检察建议22份,涵盖515个案件,采纳率达到100%;推动退还土地33.7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物29.65万平方米,恢复耕地7.26万平方米,恢复永久基本农田1.69万平方米;发现公益诉讼和刑事案件线索23条。监督办案的同时,推动行政机关建章立制,协同共治。

“这个模型可以解决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裁而不执’监督线索发现难的共性问题。还可以通过模型筛选人民法院‘违法行政裁定’、行政机关‘违法行政处罚’或‘怠于申请执行’等监督线索,进一步拓展监督案源。”该负责人表示。

一等奖名单。

南方+记者 何伟楠

通讯员 刘丽燕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