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中山新闻 > 正文

“水浸街”怎么办?中山东区这个内涝整治工程恢复


“落雨大,水浸街”一直是困扰着城市居民的难题,中山核心两处交通“咽喉”——长江路、博爱路交叉路口就存在着大面积内涝问题给附近居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往年汛期长江路、博爱路交叉路口(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内涝情况。

往年汛期长江路、博爱路交叉路口(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内涝情况。

今春多雨,内涝易发。为此,中山市东区街道高度重视,深入调研主动听取居民群众的诉求,并迅速启动了长江路、博爱路交叉路口(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涝点整治工程。3月25日上午,越秀星汇品峰段及下游博爱七路南侧的排洪渠工程在各方合力下恢复建设。

施工公示图。

排水不及时,雨季内涝成“顽疾”

近年来,中山市极端天气较多,降雨频繁,长江路、博爱路交叉路口(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逢遭遇强降雨天气则会产生大面积内涝,内涝面积多达1200平方米,积水深度最高达400毫米,积水时间长达1小时。内涝对过往的人民群众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同时影响了该片区道路交通安全。内涝的出现,也困扰着众多居民群众,他们纷纷向相关部门反映,希望该片区的大面积内涝能够引起重视,进一步完善排水系统,这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往年汛期长江路、博爱路交叉路口(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内涝画面。

往年汛期长江路、博爱路交叉路口(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内涝画面。

经查,中山市卫生健康局东侧有一条现状排洪渠,但星汇西路北侧段在2013年越秀品峰小区开发时被封堵填埋,现状排洪渠下游出口仅为一根排水管接驳至博爱七路辅道雨水主管,此段管道过流能力远小于原排洪渠。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排洪渠现状汇水面积约为39.41公顷,强降雨天气到来时,产生的径流量远远大于目前排水管的过流能力,博爱七路雨水主管排水不及时,从而产生内涝。

工程完工效果图。

拟建排洪渠,从源头上解决“内涝”

为实现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群众生活“高质量”,中山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东区街道作为建设主体,启动应急抢险救灾程序,在年内恢复越秀星汇品峰段及下游博爱七路南侧的规划排洪渠。

根据规划条件和专家研究,需在“陆地水域”区域恢复规划排洪渠,起点接驳香山小学北侧现状排洪渠,经星汇西路北侧(越秀星汇品峰天寰南侧草坪),终点接驳至博爱七路南侧现状排洪渠火炬开发区交界处。该工程采用明渠为主,箱涵为辅的形式恢复规划排洪渠,最大限度减少居民影响。其中,在星汇西路北侧渠段设有2处过渠桥涵,用作消防通道;此外,还设有6处人行桥,方便群众过往;在东侧车库门口设置箱涵,方便车辆出入车库。

工程完工效果图。

合力攻坚,走访入户听取心声

“这是条明渠,对生活环境和人身安全有没有影响?”这也是附近很多居民都有的顾虑。

为把工程建到群众的“心坎里”,工作人员特意走进社区了解居民急难愁盼,通过召开业主会和走访入户的形式,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打消对工程的疑虑。

根据中山市印发的《中山市水污染治理总体工作方案》,对条件允许的暗涵优先考虑揭盖复明,若本工程采用暗涵形式,将增加维护、清淤、巡查等日常管养难度。且由于暗涵封闭,更容易在暗涵出入口及检查井处产生臭味及滋生蚊虫,对现有居住环境影响更大。

目前,现状排洪渠晴天水源均为上游山水,并无污水排入。在本工程设计中同步考虑了水景观设计,建成后可进行蓄水,对周边环境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另外,设计阶段已按规范要求设置安全护栏、爬梯、救生措施等,确保路过行人安全。建成后,东区街道将落实排洪渠水质及卫生管理责任,做好日常巡查及管护工作。

东区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东区街道将在确保工程质量及安全的前提条件下,加快实施长江路、博爱路交叉路口(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涝点整治工程,争取早日解决该路口的内涝问题,实现水环境提升、水安全保障、水管理提升的目标。

【撰文】伍杰

【通讯员】孙杰豪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