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阳江新闻 > 正文

产业观察 | 再迎刀博会,阳江刀剪如何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10月18日,阳江又迎来一年一度的中国(阳江)国际五金刀剪博览会,关于阳江五金刀剪产业话题再次引起热议。

而经过数十年发展的阳江五金刀剪产业,在向高价值领域迈进中,长期面临着“卡脖子”难题:以高端粉末钢等为代表的上游端材料,往往靠进口,成本居高不下,且不能保证货源稳定。

一个月前,由阳江自研的一款“三好钢”上市,为此带来好消息,也引起业界及媒体的广泛关注。然而,许多人或多或少忽略了生产和销售该款产品的公司——阳江先进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及背后的创新和成果转化产业园的真正价值。

阳江先进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今年8月20日才成立,尽管如此,却是阳江在升级五金刀剪产业全新思路的体现:打破行业壁垒,通过开放、合作,共享共赢共生理念,推动创新、产业、人才、资金等要素汇聚,以“政府支持+省实验室与社会协同共建+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推动行业向高价值领域持续突破。

1

打破壁垒

建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

三方共建集中力量突破

许多人或许有疑问,中国是产钢大国,应该不缺阳江五金刀剪产业所用钢材,业内也有一个普遍观点,“卡脖子”的高端刀剪钢材从原理上不难突破。

造成这一困境来自两方面。一是市场因素,刀剪用钢材在国内钢材市场所占份额很小,高端粉末钢等一些刀剪特种钢材用量更小,钢厂研发投入的动力不足。二是与行业特性有关,阳江五金刀剪行业产量虽占全国75%,但以中小企业为主,即便国内知名上市公司“张小泉”年销售额也未突破10亿元,带来的结果是:难吸引高科技人才,许多企业不愿或无力投入,或投入资金分散,很难快速实现核心的技术和工艺上的突破。

此前,阳江五金刀剪合作模式是:企业提需求、出资,机构提供技术服务,对企业来说,投入相对小,但缺乏连贯性和前瞻性。笔者在调研时还发现,双方合作成果仅限于投资企业自身应用,很难解决行业共性问题,一些还因知识产权不清晰,导致合作方时有矛盾发生。

今年2月27日,“阳江市先进材料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产业园”启动建设,通过开放、合作,共享共赢共生理念,来解决此前力量分散问题。产业园也相当于一个全新平台,承担着阳江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重任,采用三方共建模式,即政府支持,整合省实验室——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雄厚技术力量,以及企业等社会力量。

产业园设定目标是,孵化阳江及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急需的合金材料精密加工产业,通过高端材料本地化、产业化,满足自供给,实现先进合金材料种类、规格、价格自主可控。以产业园作为撬动两千亿合金材料产业和千亿级五金刀剪产业的支点,打造我省精密合金产业孵化策源地。

近期围绕五金刀剪产业,则以重点建设高端粉末钢热等静压项目,形成全链条、规模化的粉末钢气雾化制粉和热等静压制胚能力,依托产业园,可向市场提供具体资助知识产权的粉末钢精密带材,从而降低五金刀剪生产成本,提升产品附加值。

此外,产业园还有一个重要的责任——提升五金刀剪全行业从业人员的技术认知水平,助力提升阳江五金刀剪在全球的竞争能力。

2

创新机制

成立平台公司 

打通行业“任督二脉”

据悉,产业园在建设之初就定好目标,要创新机制,采取市场化运作,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携手科研力量,成立数家市场化运营公司,以多方共建形式孵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优质产品。

“此次成立的阳江先进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是承载这个产业园建设的首个平台。”阳江先进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耀彬说。

天眼查显示,阳江先进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于8月20日成立,由金石新材料(阳江)有限公司和阳江十八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资。前者是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旗下全资子公司,后者则是十八子集团控股。

公司业务主要包括新材料技术研发、推广服务,以及金属材料销售、制造。也就是说,聚焦五金刀剪上游材料端。

两家企业合作有很深的渊源,2021年5月6日,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和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签约共建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十八子科创基地”,并落在前者旗下生产刀剪材料的钢厂——阳江十八子精密特钢有限公司,后者则为解决行业生产技术的痛点难点开展特种钢研究工作,在此基地进行产业转化。

自此,钢厂冶炼车间改造后成为实验室的中试基地,3年多来,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众多特种刀剪钢材都在该基地实现中试,并逐步走向市场。

‌中试‌是指产品正式投产前的试验,旨在验证产品的技术可行性、生产合理性和经济效果,它是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必要环节,可以显著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成功率。

十八子集团总经理助理黄远清表示,通过合作推动企业升级,进一步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同时承担作为龙头企业的责任,和各方一道共同解决阳江五金刀剪产业“卡脖子”难题,增强行业在高端领域的竞争力。

朱耀彬说,新成立公司将通过市场化运作推动实验室研发产品产业化、商业化,最终实现自主造血能力,让科创发展正向循环。从而打通行业“任督二脉”,实现整个行业质的提升。

“三好钢”是新平台成功转化的首个产品。

“三好钢”是新平台成功转化的首个产品。

效果初显

“三好钢”降本两成 性能提升一至两成

阳江先进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后首款钢“三好钢”已面市,且已初步实现降本增效这一目标:综合性能参数可提升10%—20%,且在价格和性能上均具备足够的优势。

“三好钢”学名是高氮系列马氏体不锈钢,因应用于刀具生产后具有初始锋利度、锋利保持度、耐腐蚀性高的特点而命名。

朱耀彬介绍,一般来说,钢材中碳少钢质就软,碳多就硬,行业术语中讲的 “三铬”“四铬”“五铬”,钢中的数字就是不锈钢中碳的含量,分别是0.3%、0.4%和0.5%,铬元素则用来防止生锈。通常,数字越高的铬钢越贵。“三好钢”与市面上普通钢材的成分体系有所区别,通过添加氮元素,有效替代了碳、钼和钒元素在钢铁材料中的作用,增强钢的硬度和耐腐蚀性,实现了更低成本的同时带来更优性能。

“三好钢”并非一蹴而就。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于2020年启动研究、2022年正式立项,经历了含氮钢科技攻关,在十八子科创基地中试实验,以及生产质量稳定性突破等多个阶段,让含氮钢研发应用迈向成熟。

该产品在8月底面市后,已成功生产并销售了首批100吨高氮刀剪专用材料。朱耀彬介绍,“目前,已有十八子、金辉、百创源、汇达、三汇等五家公司使用‘三好钢’,均取得了正面反馈。”十八子集团作为合作方,则是最早的试用企业。

黄远清介绍,“三好钢”产出刀具在厨刀切片性能表现优秀,锋利持久性也更好,“首批100吨‘三好钢’,我们采购应用规模超过50%。”

据悉,9月开始生产第二批100吨“三好钢”,并正在向500吨产量的目标努力。不过,“三好钢”仍属于概念验证、商业化中试阶段,通过不断的市场验证,逐步实现产业化、规模化。

朱耀彬表示,未来随着量产增大,技术日益成熟,“三好钢”的成本还将进一步下降。并且“三好钢”不仅能应用于高端厨刀,还能应用于手术刀、军用刀。同时,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正在攻关将“三好钢”做到更薄,降低企业磨刀成本,在此基础上,研发更多类型的氮钢,不断向细分领域深耕,为阳江刀剪产业提升产品竞争力创造更大价值。

撰文:陈步上

图片:受访者提供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