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好高质量发展的‘看家本领’,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近日,广东连续第三年在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核心主题上。
春风吹,号角响。2月7日,阳春市2025年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提升落实年动员会召开,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和阳江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提升落实年动员会精神,动员全市上下凝聚共识、坚定信心,不负春光起好步,守正出奇开好局。
春意盎然的季节,正是孕育希望和奋斗的时刻。在阳春这座充满潜力的城市里,产业转型升级的脚步将如何加快?创新与绿色发展的理念又将如何生根发芽?阳春市以“开年即冲刺”的姿态全力以赴拼经济、抓项目、促投资,奋力实现第一季度“开门红”,为“全年胜”奠定坚实基础。
产业为先,全力向新向高
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重要内容、强大支撑。
阳春市2025年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提升落实年动员会提出,今年,阳春市将聚力实施“双化驱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5+2”工业产业体系,突出发展绿色新能源产业,聚力推动“三大生态产业”发展,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2月5日是农历蛇年的首个工作日,笔者走进位于阳春市高新区马水片区的广东智通电气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组装,每一个环节都紧密衔接。为确保新年生产顺利开展,该企业提前部署,对设备进行全面维护和调试,节后第一天便迅速恢复产能。
“公司于去年9月投产以来,收获了可观的订单,招聘的员工大都是阳春本地的。”广东智通电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欣欣说。
据了解,广东智通电气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12月,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烤炉制造、电子(气)物理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技术玻璃制品制造、五金产品制造等。该公司产品主要出口到欧美及东南亚等国家。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烤炉50万个,年产值1.5亿元,工业增加值9450万元,税收450万元,带动就业达300多人。
2024年以来,阳春市产业发展层次得到有效提升。2024年阳春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26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其中7家企业获得技改专项资金奖补3267.52万元,9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该市企业获评创新型中小企业4家,进入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企业44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阳江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新的一年,阳春市将如何扭住这一关键,推动产业发展向“新”而行、向“高”攀登?
2月7日召开的阳春市2025年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提升落实年动员会强调,阳春市将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战略之举、关键之为,大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建设更具竞争力的阳春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双化驱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增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要坚持“三大生态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康养业,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要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技术改造、产学研深度融合,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要坚持优化发展环境,持续对标一流标准、壮大人才队伍,注入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会上还播放了阳春市产业体系建设成果和展望短片,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相关镇(街道)主要负责同志、企业代表依次发言。现场还举行了2024年阳春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夏季攻坚大行动颁奖仪式。
项目为王,积蓄发展后劲
走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典型村,只见村道干净整洁、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令人感受到乡村发展的无限活力;来到美丽圩镇客厅,寻地方特色文化、享自然生态之美,便看到了镇域发展的无限潜能;走进阳春高新区马水片区,紧张而有序的生产场景映入眼帘,机械轰鸣声声入耳,奏响着新春的奋斗曲。
2月7日,阳春市2025年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提升落实年动员会前,参会人员深入岗美镇黄塘村、岗美镇美丽圩镇客厅调研了解典型镇建设、典型村培育、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工作情况。
火热的产业发展场景,离不开优质项目的快速落地见效。2024年,阳春市在招商引资上精准发力,成功举办或参加10场重点招商活动,签约34个产业项目,计划投资总额201.46亿元;承接国内外投资2000万元以上转移项目11个,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10%,新增入园项目15个,落地项目数位居阳江市前列;新动工亚洲制药等10个项目,新投产铁骑重工等10个项目,预计全年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3%。园区道路、绿化等环境提升工程完工,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提档升级。
岭南春来早,人勤地生宝。2月7日,2025年阳春市第一季度重点项目动工、竣工仪式在阳春高新区马水片区举行,以项目为王,为阳春市高质量发展增添活力、积蓄后劲。
据悉,2025年阳春市共安排了60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额达345.0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额为86.48亿元。这些项目涵盖能源保障、现代产业、基础设施、服务业、交通运输以及社会民生工程等多个领域。
其中,阳春市年度计划投资亿元以上的新开工项目共有7个,包括阳春市城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工程、中医药科技产业园项目等;年度计划投资亿元以上的竣工项目有5个,如广湛高铁阳春段工程、阳春至信宜(粤桂界)高速公路阳春段工程等。
为冲刺全年项目建设“开门红”,2025年第一季度,阳春市计划新开工项目共19个,总投资38.2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9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竣工项目共21个,总投资26.82亿元。这些竣工项目涵盖多个领域,将为阳春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动工、竣工仪式后,参会人员还参观了广东汉霸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深入生产车间,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规划等相关情况。
锚定目标,发力全年工作
高质量发展是一场艰苦的竞速赛、耐力赛、接力赛,如何在“压力测试”下不变形,在“耐力长跑”中不泄气,在“实力竞技”中勇争先,比拼的是产业发展的“硬实力”。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也是阳春进位赶超、出新出彩的关键之年。
新征程上,阳春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紧抓机遇奋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阳春市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阳春市提出,将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总牵引,以“提升落实年”为主抓手,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力争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迈上400亿元新台阶。
为了更好地实现发展目标,2月5日下午,阳春市分别召开了县域发展示范建设、“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镇村擂台赛筹备和农房风貌管控提升示范带建设、岭南生态康养谷项目、阳春市中建瑞祥康养小镇项目、漠阳江春城段上游综合整治工程、中国阳春鳜鱼产业园(补改投)项目以及为阳春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七大主题分会议,相关市领导、职能部门、镇(街道)、企业代表进行了发言与交流,为实现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工作建议。
目标已锚定,蓝图已绘就,阳春市将如何以“提升落实年”为主线,持续在重点工作、重大改革、重要任务上下功夫、求突破,奋力推动阳春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新突破?离不开“四个坚持”。
坚持“双化驱动”,增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构建“5+2”工业产业体系,抓好“一园四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力提升培育典型镇村。
坚持“三大生态产业”发展,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着力打造五大百亿农业产业集群,突出发展“一药一果一鱼”产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两心六组团”格局,打好“景区升级改造+农文商旅体融合IP打造”组合拳;大力发展生态康养业。推进圭岗温泉、鱼王石康养度假区等项目建设,擦亮“岭南生态康养胜地”名片。
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做好省、阳江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申报工作,加快提升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能级;加快推进技术改造,用好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坚持优化发展环境,注入高质量发展新活力。继续讲好营商环境“阳春故事”,维护阳春营商环境良好形象;持续对标一流标准,在制度创新、机制对接、标准衔接等方面加强全方位改革探索;持续壮大人才队伍,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舞台。
展望新的一年,阳春市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阳江市委“433”工作安排,决胜“123”,争先“百千万”,实现“十突破”,继续聚力构建“5+2”工业产业体系,推动五大百亿工业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加速进入“新能源、新材料”两个新赛道,打造五大百亿农业产业集群,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开展“提升落实年”建设,巩固提升“营商环境年”建设成果,为推动阳春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新突破注入强劲动力。
■数读
2024年,阳春市加快构建“5+2”工业产业体系,在不断巩固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优势基础上,加快培育智能家电、中医制药、食品加工等新兴产业,逐步形成以钢铁、水泥等重工业为本,向工业母机、智能家电、中医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转变、新能源和新材料加快培育的产业发展格局。
新型建材产业集群现有规上企业24家,2024年增加值完成19.54亿元,同比增长17.6%。代表企业有阳春新钢铁、海螺水泥、春潭水泥、华润水泥等。
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现有规上企业10家,2024年增加值完成9.35亿元,同比增长11.0%。代表企业有新兴铸管、凌霄泵业、晟泽机械等。工业母机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累计落户工业母机项目39个,全部投产后产值超65亿元。
智能家电产业集群现有规上企业5家,代表企业有精装照明、铠硕达科技等,阳春智能产业园正在加快谋划建设。
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现有规上企业9家,代表企业有国星粮油、金宏达粮油、信德生物等。依托阳春市丰富农业资源,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势头强劲。
中医制药产业集群现有规上企业1家,代表企业是一片天制药企业。亚洲制药(广东)有限公司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加快建设。
新能源产业集群现有规上企业6家,代表企业有相电新能源、巨阳新能源等,保力新储能项目加快建设。
新材料产业集群现有规上企业2家,代表企业有墨儿谷新材料、科立鑫。
南方+记者 罗天
通讯员 陈达 春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