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争先。2月10日,阳江市江城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提升落实年动员会召开,以“开局即冲刺,起步即决战”的姿态吹响集结号,发出高质量发展“动员令”,争分夺秒奋力冲刺“开门红”。
展现新作为、干出新气象。江城区10个镇(街道)迅速响应,纷纷亮出新年“军令状”,营造出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2025年,你为江城区哪个镇(街道)打call?(可多选) 双捷镇 城西街道 城东街道 城北街道 中洲街道 埠场镇 岗列街道 白沙街道 城南街道 南恩街道 提交
双捷镇
围绕“农业强镇、风情小镇”的战略定位和典型镇村培育建设工作任务
一是坚持“争”字为先。深化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433”工作安排和区委“1338”工作要求,不断在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提质量、人居环境改善换新颜、绿美乡村建设见实效、改革创新探索出亮点、社会力量汇聚强合力等方面下功夫,力争按时按质完成典型村培育和典型镇创建工作任务。
二是坚持“稳”字托底,实现以进促稳。锚定全年经济工作任务目标,全面统筹好安全与发展,推动以火龙果、黄晶果、百香果、香蕉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业持续做强、做优、做新,着力打造乐安茅田田园综合体特色示范村和草朗村农房风貌管控提升示范带建设试点,同时积极提升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等各项工作“软联通”水平,加快跟上广湛高铁、阳江机场等“硬联通”步伐。
三是坚持“干”字开路,勃发干事气象。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干字当头、狠抓落实,认真执行“提升落实年”的具体要求,形成“上中下”齐手、“点线面”发力、“政企民”联动的生动局面。
城西街道
以“禾虫基地 电商街区”为发展定位
一是深耕农业,推进禾虫产业助力农业现代化。阳江市禾虫产业研究院积极探索新质生产力,打造规模化、标准化的禾虫养殖示范基地,力争全街禾虫养殖面积跨越5000亩大关。
二是数字领航,发展电商产业激活经济新引擎。城西街道将整合资源,提升种苗的数量和质量,缓解供给侧不平衡的难题,力促全街中国斗鱼从业商家超100户、电商销售额突破亿元。积极培育品牌,在第一埒电商创意园基础上申报省级电商产业园。
三是汇聚智慧,强化人才驱动赋能提升落实年。在“提升落实年”的关键进程中,城西街道将利用街道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全力营造人才引育留用的良好环境,持续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支持与服务,让人才成为城西街道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产业人才落地生根,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城东街道
锚定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目标 聚焦四个方面精准发力
一是聚焦项目为王,夯实产业发展根基。持续服务好市汽车商贸城二期、综合养护院、奕垌工业园等市区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工作,确保项目加速落地。同时,立足城东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推动辖区规上企业海联公司博士站发展壮大产学研平台,带动传统五金塑料制品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推动创新赋能,激发产业发展活力。激活商圈经济,推动落实小米、华为等门店进驻东汇城并成功入库纳统;盘活闲置土地,引进广之恒繁华里项目盘活恒隆御景楼盘闲置土地31378平方米;推动农文旅发展,发挥了网红打卡点作用,串联随垌油茶基地、奕垌青榄基地,实现 “旅游+产业” 协同发展。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产业发展质效。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服务队伍;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提升公共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强化党建引领,凝聚产业发展合力。发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作用,积极开展“512”行动,继续深入挖掘和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形成更多“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 合作项目和服务项目;强化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提高工作落实效能。
城北街道
突出“三大”抓手 推动一二三产齐头并进
一是“干”字为先,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城北街道将重点推动龙涛智慧农业项目扩大生产规模至4000亩,力争实现年产值超亿元目标。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一批现代化新农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盘活坪郊村委会闲置留用地,争取引进先进新能源龙头企业。加强村企合作开发,奋力实现下辖5条行政村年集体总收入突破5000万元目标。
二是“优”字为本,以“产业体系发展”为抓手。城北街道将全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优做强五金刀剪支柱产业。充分利用改革政策利好,推动辖区燕子岗、五名岗、金钱工业区共约25万平方米危旧厂房改造升级,吸引周边五金制造企业争相进驻,力争辖区五金刀剪产业年产值突破20亿元。
三是“实”字为要,以“提升落实年”为抓手。城北街道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充分发挥全区乃至全市商贸服务行业中心的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广东供销天业(阳江)冷链物流园一期项目上半年投产,辐射带动全区农副产品保质保销。大力助推汽车、家电、家装等行业以旧换新政策落地,不断释放“夜间经济”消费、商业综合体潜力,力争辖区第三产业年产值突破60亿元。
中洲街道
围绕“产城融合·农贸重地”发展定位 坚持“三个抓”
一是抓传统产业,巩固优化优势产业。中洲街道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年内完成麻津社区升级改造,打造“党建+企业服务示范社区”,加快江城区五金合金人才培训基地、麻布演电商孵化基地建设,健全传统产业产销全链条。推动名濠综合批发市场加快转型升级,培育成为全市最大水产品销售加工一站式采购中心。
二是抓项目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垒台。中洲街道将继续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组建8个强村富民公司。以华龙村为试点,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集体资产量化,增强村集体经济。推动西岸村、和平村留用地过渡式开发,推动集体留用地“点土成金”。
三是抓科技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中洲街道班子成员结队帮扶15家规上企业,深化校企合作,引进更多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支持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力争年内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家,2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新兴企业入驻银岭东区,构建更加现代化的五金合金生产体系。
埠场镇
以“提升落实年”为主抓手 做好“三聚力三提升”
一是聚力产业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埠场镇将优化一产结构,重点打造千亩文蛤养殖基地、千亩禾虫养殖基地,巩固升级万亩鱼虾蟹混养海水养殖基地等一批现代化农业产业基地,推动形成年产值超1亿元的产业集群。壮大二产规模,支持五金刀剪、电子电镀、皮革制造等传统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激活三产活力,全面推动中国关山月国画村等文旅项目建设,力争镇域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增长10%以上,争创市级乃至省级乡村文旅特色景区。
二是聚力环境整治,提升发展承载力。埠场镇将全力推进美丽圩镇打造,改造提升美丽圩镇“七个一”和重点完善文体活动场所等9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镇域空间品质。全力推进典型村创建,精心打造市级典型村标杆。全力推进绿美埠场建设,加大苗木种植力度,打造17.65公顷红树林示范区。
三是聚力贯彻落实,提升发展驱动力。埠场镇将坚持干字当头,加速推进埠场农村水系综合整治(一期)、雷山水闸和那蓬水闸重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坚持改革创新,深入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坚持要素保障,积极配合市、区推进阳江雅韶至山外东段公路工程和埠场桥升级改造工程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
岗列街道
聚力“三大方面” 推动产业体系发展和“提升落实年”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聚力“产业强基”,争当街域经济排头兵。深化“1+4”产业布局,壮大司㙟村眼镜产业,推进“千亩鳗鱼、千亩‘水稻+禾虫’、千亩粉藕、千亩特色稻田”种养,做优做强对岸鳗鱼、对虾等特色品牌,高质量打造金朗岛乡村精品旅游路线,依托江湾公园、绿地上海天地,发展夜间经济和地摊经济,打造“城南文旅新商圈”。
二是聚力“百千万工程”,打造宜居宜业新样板。巩固“三大革命”和“六乱”整治成果,力争2025年全街农污治理率和破旧泥砖房整治率均达100%。深化5条典型村提升建设,发动企业参与“百千万工程”,建设文体广场、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等便民设施。推广“积分制”“众筹+”“红色物业”“四小园全民认领认建认养认管”等治理模式。
三是聚力“集体经济”,跑出共同富裕加速度深化全街“三块地”改革,推动岸东村土地综合开发。加快珺玥湖、星海丹堤、南福轩、沙格村等集体留用地合作开发项目的建设进程,不断壮大集体经济。
白沙街道
奋力打造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白沙样板”
一是聚焦产业提质,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坚持“实体经济为本”,持续擦亮“白沙鹅”品牌,推动预制菜产业升级,完善美食街配套设施,深化“养殖—加工—文旅”融合模式。全力服务海大二期、银岭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征地拆迁。深化“放管服”,力争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以上。壮大村集体经济,盘活闲置资源,打造“农文旅”综合体。
二是聚力环境提升,擦亮城乡融合底色。深化“罗琴雅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推进美丽圩街、低排渠美化等民生工程,巩固“绿美白沙”成果。做好典型培育建设,重点推进福岗村典型村培育建设。以“积分超市”激发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热情,确保污水处理率达到100%,打造兼具岭南风貌与商业活力的示范街区。
三是凝聚奋进合力,激活党建引领动能。全面打造石河村“党业融合·雅韵石河”、华陈村“党旗辉映·新美华陈”等党建服务品牌,推动乡村治理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建强基层队伍,吸引企业等社会力量共建共治。以“提升落实年”为契机,锤炼干部作风,形成“人人扛责任、事事争一流”的干事创业氛围。
城南街道
立足“特色商圈·文化街区”的发展定位 聚焦产业发展
一是推进文商旅融合发展。将太傅路打造成阳江乃至粤西地区历史文化新地标,争创3A级旅游景区。谋划埠尾路、渔洲路至新港路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力推渔洲路片区创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二是谋划培育玉沙典型村。强化党建引领“公司+合作社+菜农”推动玉沙村农业产业发展,鼓励菜农扩大生产规模,深化与收购公司合作,提供从培训到蔬菜收购一站式服务,做大做强玉沙蔬菜品牌;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尤其是集体留用地,改善玉沙村民居住环境,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入。
三是优化城乡环境。加快2024年老旧小区改造施工进度。深化人居环境整治、绿美生态建设,攻坚突破难点卡点,协调推进玉沙村全部接入市政污水管网,推动7个自然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
四是深化基层治理。以打造市级标准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和五星级武装部为契机,结合综治、武装力量,全力完善“法、公、调、访、律、网”全流程衔接工作体系,助推基层治理再上新台阶。
五是增进民生服务。在完善2间长者饭堂管理机制的基础上,谋划在洗脚桥、岭东南社区增设长者饭堂,进一步打造优质养老服务阵地。
南恩街道
以“四聚焦”实现街道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产业建设。南恩街道将依托即将落地的三江谷丰肉菜市场,打造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的农贸市场产业体系,推动街道辖区产业发展升级提质。
二是聚焦招商引资。南恩街道将深入抓实营商环境建设的落实工作,多措并举加强企业服务、企业帮扶、企业关怀,发动辖区企业家等多方力量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建强街区商业格局。
三是聚焦文旅融合。南恩街道依托西濑风情景区、“河堤美食荟”和即将建设完成的三江滨江公园,形成“玩在西濑、吃在河堤、休闲在三江岛”的“一条龙”文旅格局,同时将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不断开展传统文化特色活动,吸引更多游客,为南恩街道的旅游业打造新局面。
四是聚焦硬件建设。南恩街道将大力推进南恩街道2024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沿江北路沿线风貌提升项目、“绿美广东、宜居城乡”南恩街道2025年风貌管控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美化街区环境,为街区建设高水平硬件设施,提升街区经济建设的“硬实力”。
撰文:雷怡婷 巫雅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