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阳江市人社部门积极作为,充分发挥人社职能,通过人才引进、技能培养、扩大就业、优化社保服务等多措并举,全力以赴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力提速,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十大突破行动”成效显著,2024年10项重点工作任务69项任务清单全面完成,挖掘出一批“县域得发展、群众得实惠”典型案例,为阳江的民生保障注入强劲动力。
在人才引进方面,阳江市人社局整体推动就业驿站、博士工作站、人才驿站“三站联动”协同增效。
聚英才 提技能
建成5个就业驿站、10家博士工作站,整合建成“1+5+46+4”的市、县、镇、村四级人才驿站,阳江技师学院第四期工程建设圆满完成且学院在校生首次突破万人……2024年,阳江市人社局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通过创新合作模式,拓宽引才渠道,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在人才引进方面,阳江市人社局整体推动就业驿站、博士工作站、人才驿站“三站联动”协同增效。
去年11月,市人社局和中国邮政阳江分公司携手,在阳东区红丰镇塘围邮政网点正式揭牌了首个“人社+邮政”就业驿站,以“小驿站”服务“大民生”。自首批就业驿站投入运营以来,市人社局不断优化就业服务体系,借助就业驿站开展如“就业驿站+政策下乡”“就业驿站+招聘活动”“就业驿站+公益培训”等就业服务活动73场次,通过就业招聘会巡回活动打破传统的招聘方式,收集招聘岗位1.75万个,共为8560人次提供服务,对重点群体实施就业服务4678人次,帮助409人实现就业。
广东省博士站的建设也是阳江市人社部门工作的重点。截至目前,阳江累计建成52家博士工作站,招收博士人才250多名。2024年,新建成10家博士工作站,此次获批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的企事业单位,除一家市直单位外,其他均分布在各县(市、区),其中江城区、阳东区、阳西县和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分别有2家,阳春市有1家。
高校毕业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资源和推动力。2024年阳江全市共招募220名“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发挥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引才育才和服务人才平台作用,采用市、县、镇三级建站模式,推进人才驿站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市级人才驿站1个、县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5个、镇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46个、村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4个、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基层服务基地(点)69个,推动各类人才服务乡村发展。阳江市人才驿站连续六年在全省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
市人社部门积极开展技能培育,目前全市专业技术人才累计达13万人,技能人才累计达23万人。
在技能培育方面,市人社部门坚持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两支队伍齐头并进,全市专业技术人才累计达13万人,技能人才累计达23万人,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结合“漠阳味道”区域公用品牌,打响“粤菜师傅”招牌,打造名店名菜名厨,健全“人、菜、店”评价标准,激活全市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动能。推进“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聚焦阳江市四大产业群,培育广东广青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成为2024年广东省产教评技能生态链主企业,采取“岗位+培养”的学徒培养模式,为产业培养储备技能人才。举办首届无人机应用技术职业技能大赛等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搭建技能人才展示舞台,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培、以赛强技。
截至2024年12月底,阳江开展五金刀剪与合金材料项目制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4122人次;开展电子商务、电商直播带货等农村电商培训1350人次;开展“三项工程”相关工种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3140人次,全市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0813人次,整体提升人才的技能水平和培训成效。
市人社部门在市委人才办指导下组织市内重点企业赴外地开展招才引智活动。
保岗位 促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阳江市人社部门在岗位拓展、带动创业、完善补贴等方面持续发力。2024年全阳江市城镇新增就业1890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9355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631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总体稳定,2024年阳江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3.38%,有就业意向的离校未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率100%。
在岗位拓展上,市人社部门深入开展“人社局长千企行”活动,鼓励企业开发更多更优质的就业岗位和见习岗位。2024年共举办各类线上线下高校毕业生招聘会73场,进场企业1925家,提供岗位22581个,初步达成就业意向3541人次。开发见习岗位1738个,组织见习480人,发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2031.69万元,惠及3428人次。
灵活就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增强社会稳定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4年全市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2842.16万元,惠及11859人次,支持劳动者多路径多渠道灵活就业,用好灵活就业社保补贴。
在支持创业方面,人社部门不断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制度,加快创业载体建设,形成一批专业化、特色化的创业载体平台带动就业。目前,全市共建成创业孵化基地9家,其中今年阳东、阳春新认定创业孵化基地共2家。
为支持自主创业,市人社部门大力推进创业担保贷款,激发新业态新模式创造就业的潜力,促进新岗位新职业不断涌现。2024年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9笔3942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63.85万元;促进创业2278人,带动就业8961人。
市人社部门组织宣传员下村进户开展“社保服务进万家 万人进万村”活动。
在企业补助方面,为了支持经营主体纾困减压、稳岗扩岗,市人社局深入企业开展送政策、送资金、送服务“三送”活动,推动各项就业补贴政策“免申即享”“直补快办”,过去一年全市就业补助资金支出达6958.43万元,惠及22405人次,在近几年处于较高水平;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150.9万元,惠及539家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也继续实施,发放金额达1830.29万元,惠及11457家企业,这些实实在在的措施,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负担,更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了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在保障特殊群体就业方面,对于困难毕业生、长期失业青年等群体,市人社部门积极开展“1131”就业服务,实施“一人一档”“一生一策”精准帮扶,帮助他们尽早实现就业。2024年阳江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3.38%,有就业意向的离校未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率更是达到了100%。对于农民工及脱贫人口等群体,市人社局积极开展各类公共就业服务专项行动,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空间,促进脱贫人口稳在岗位、稳在企业、稳在阳江,当前全市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实现就业17776人,就业率达94.83%。对于就业困难群体,实施兜底帮扶,全年开发公益性岗位621人,安置就业498人,发放公益性岗位相关补贴888.8万元,惠及2331人次。
市人社部门以快板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到基层宣传人社政策。
强保障 稳兜底
过去一年,阳江人社部门秉持为民初心,在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兜底工作方面成果丰硕,社保水平提升、养老保险提质增效、便民服务优化、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劳动者权益维护等,这些举措共同推动了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感。
聚焦社会保障与养老保险提质增效。养老保障是老年人安享晚年的经济依靠,在过去一年,市人社局认真贯彻落实省提出的养老保险提质增效工作目标,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扩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累计新增参保24104人,居保转职保12588人,累计新增参保人数共36692人;居保提高缴费档次共4993人。全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4.54万人(含领取待遇人数41.1万人),为50213名符合条件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
个人养老金制度得到全面实施,共开户14.58万户,缴存1900万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率费基过渡工作也得到了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视同缴费指数计算办法落实落地,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增加95.52元、增幅3.86%,居保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220元。全市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71.22万人、21.56万人、36.56万人,基金累计结余58.08亿元。
聚焦社保便民服务的提供。实施社保“镇村通”工程是阳江人社部门发挥职能缩小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服务“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的重要举措。2024年8月初,阳江全市镇级、村级党群服务中心100%全部建成社保“镇村通”服务网点,全年派出3000余人次的社保志愿者进入841个村居开展“社保进万家 万人进万村”活动。
为更好推进社保“镇村通”工程,市人社部门采用了社银合作的方式,与阳江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广发银行、阳江农商银行、阳春农商银行以及阳西农商银行等9家合作银行签订《合作银行经办社会保险业务协议》,阳江社保“镇村通”银行服务网点由原来的81个扩充到163个。
银行经办业务包括10项社保卡业务,以及城乡居保、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业务和企业待遇业务、工伤保险待遇等30项业务指导目录,真正实现“社保业务就近办”,满足群众“门口可办”“多点可办”的需求,形成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和社会力量多方积极参与的社保经办服务机制,着力打造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的“社保便民服务圈”。
为了更加便民利企,全市人社系统事项进驻广东省政务服务网共249项,进驻率为100%,依申请办理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37项人社服务事项实现“全市通办”。67项人社服务事项进驻“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一体机,201项人社服务事项在“粤省事”实现“指尖办”。2024年全市人社服务事项办件61642件,政务服务好评率达99.99%。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便捷、高效,应用场景已拓展至交通文旅、政务服务、惠农补贴、文旅等领域,现今实体卡持卡人数超250万人,电子社保卡签发人数超160万人,覆盖率为61.93%。
聚焦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及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市人社部门重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2024年全市各类劳动保障违法案件法定期限内办结率100%,劳动争议案件总调解率82.70%、结案率98.46%,全市人社系统处理信访案件共214件次,按期回复反馈率100%。
在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方面,全市共开展了11个工伤预防项目,开展工伤预防培训1759人次、促进工伤康复65人次。
针对新就业形态的劳动者,阳江市人社部门重点关注这类群体的权益维护,在快递行业推行劳动合同制度,积极构建一站式调解工作新模式,为构建更加融洽、共赢的劳动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撰文:赵强 陈步上 张淇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