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在同一时间段,阳江市两家龙头医院均于近日开设了体重门诊——市人民医院开设了“减重门诊”,市中医医院则开设了“体重管理联合门诊”。
成立体重门诊,是对积极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的响应。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将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未来将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
其实,许多医院早已行动。南方+梳理发现,截至目前,除上述2家医院外,阳江还有3家市县以上公立医院早前就已设立了体重门诊,部分医院也早已开展减重业务。
“多学科协作”是关键词
据了解,早在去年1月,阳江市妇幼保健院设立了“身高体重管理门诊”,而阳春市人民医院在临床内分泌科也早设有“医学营养减肥门诊”,阳春市中医医院则设有“肥胖门诊”。
而阳江市中医医院,此前在治未病门诊开设有“中医美容减肥门诊”,阳江市人民医院则在去年9月,已成立“中医减重门诊”。
开设体重门诊,是医院业务和群众的双重需要。不过,相比以往,3月新设立的体重门诊有很大不同,而“多学科协作”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词。
此外,一些医院多个科室均开展有减重类业务,但均各自为战。而肥胖是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还可能伴有并发症,包括心理健康问题、高血压、肝胆疾病等。因此,超重、肥胖问题远远超越了单一学科的范畴。
阳江市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冯自由介绍,其减重门诊曾接诊一名15岁青少年,身高183厘米,体重达240.6斤,体脂率39.4%,合并高尿酸血症、糖尿病、脂肪肝等多共病。
对此,去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部门联合发布《“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提出要整合专业资源、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症防治中心。
这次阳江两家龙头医院在3月成立的体重门诊,实际上是对减重诊疗地再服务的升级,他们不约而同整合内分泌科、营养科、中医科等多科室资源,强调多学科协作,联合会诊。均表示将综合运用行为心理干预、运动指导、营养治疗、药物治疗、中医药治疗等多种手段,甚至数字健康工具和全程监测管理,帮助患者实现科学、长期、稳定的减重目标。
强调体重管理,而非单纯减重
减重,并非体重门诊全部。在阳江市中医医院副院长黄干看来,除减肥,“瘦子也需增重”,体重过重过轻均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据介绍,其“体重管理联合门诊”注重就诊者的整体健康,不仅关注体重的增减,还关注他们的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为就诊者制定全面的体重管理方案。
体重管理与普通减重有很大区别,就是要让减重回到医学的呵护之下,特点是安全性、有效性、获得健康。
体重管理则应从小开始,尤其是对于小孩的家长要有足够重视和统一意见和行动。这对于从事多年体重管理的覃意深来说,有切身体会。
覃意深是阳江市妇幼保健院“身高体重管理门诊”的儿科副主任医师。她曾接诊过一位肥胖儿童,虽制定了体重管理方案,但其家长说爷爷奶奶担心孩子吃不饱,经常偷偷给他食物,体重一直没控制好,出现性早熟,十多岁再来就诊,近3个月虽减重4.2千克,然而骨龄已大部分闭合,生长空间很小,她妈妈非常后悔。
覃意深建议,在减肥过程中,不能只关注体重是否减轻,必须综合判断,“我们可采取人体成分精准分析各项指标的变化,达到最佳体重管理结果,同时一定不能急躁和气馁,要按照制定的合理计划长期坚持下去。”
相关:
减肥?应有体重管理整体方案!阳江市中医医院成立体重管理联合门诊
撰文:陈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