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的海鲜自由马上回来了!
8月8日,省政府新闻办在广州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和阳江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二十三届南海(阳江)开渔季活动即将于8月15日至17日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拉开帷幕。届时千帆竞发向海逐“鲜”,3400余艘阳江渔船将与万千南海渔船一起,有序驶向丰饶的南海渔场,成为历届开渔季出动渔船最多的一次。
据了解,从2003年7月举办首届南海(阳江)开渔活动以来,迄今已举办22届。从第一届开渔活动开始,阳江市委、市政府就确定了“以活动促产业、以产业兴旅游”的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活动已成为广东省内引爆旅游热点、撬动关联消费和塑造文旅品牌的“顶流”。
今年的开渔季活动有何亮点呢?主办方用三大关键词进行了概括——南海千帆竞发、疍家风土人情、靓丽滨海旅游。
千舟竞发奔渔场。梁文栋 摄
南海千帆竞发
共绘海洋经济新蓝图
本次开渔季活动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开渔令发布”仪式。
届时,3400余艘阳江渔船将与万千南海渔船一同,有序驶向丰饶的南海渔场,形成一幅千帆竞发、向海而兴的壮丽画卷。
这不仅是对“向海而兴、耕海牧渔”海洋文化的生动诠释,更是广东海洋经济活力与潜力的直观展现。
主办方介绍,本届开渔季活动规模空前,是历届开渔季中出动渔船最多的一次。
这一盛况不仅彰显了阳江作为海洋渔业大市的雄厚实力,也为游客提供了极具冲击力的观光体验,成为开渔季最具辨识度的文旅符号。
近年来,广东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024年,全省海水养殖产量达到376.83万吨,同比增长5.47%,增速创2011年以来新高,其中海水鱼养殖产量达97.54万吨,占全国产量近一半。
这一系列数据背后,是广东在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体系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围绕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广东已形成规划引领、政策保障两大体系和种业创新、装备创新、产业发展三大平台。通过汇聚全国优秀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广东在全国率先突破多种深远海养殖鱼种人工繁育技术,累计培育国家审定海水新品种18个,数量全国领先。
同时,一批新型智能装备相继下水,无人智能养殖投喂船等关键技术设备投入实测应用,为海洋牧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疍家风土人情
非遗传统“活态展示”
除了壮观的开渔场景,本次开渔季活动还深入挖掘并展示丰富的海洋文化和非遗传统。
尊古法古礼举办的祭海活动,将通过古老而庄严的仪式,传递渔民对海洋的敬畏与感恩之情。
而“渔家婚嫁习俗”的展示,则通过鲜艳服饰、特色礼仪和喜庆氛围,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疍家人的生活气息与文化根脉。
这一活动不仅实现了非遗的“活态展示”,也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疍家文化的独特窗口。
海陵岛作为广东第四大海岛,拥有丰富的海丝文化、南宋历史文化和独具特色的疍家文化。
本次开渔季活动深入挖掘这些文化资源,通过整合非遗(如渔家婚嫁)、滨海景观(如海陵岛国家海洋公园)、休闲体验(如沙滩音乐节、烟花秀)等元素,形成“观开渔、品海鲜、赏民俗、游滨海”的特色旅游链条,为游客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旅游体验。
靓丽滨海旅游
文旅融合再升级
为了让开渔季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本次活动还精心筹备了多项文化配套活动,包括沙滩音乐节、世界模特大赛、夜光风筝嘉年华、西海岸滨海摄影大赛、大角湾烟花秀等。
这些活动不仅为开渔季注入了时尚活力,也使其从“单一仪式”升级为全民参与的文旅盛宴。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亮点既深挖了阳江海洋文化的传统底蕴,展现“文化+产业”深度绑定的特色模式,又凸显了阳江“绿能之都 海丝名城”的独特魅力。
据了解,上一届南海(阳江)开渔季活动为海陵岛带来了旅游高峰,活动期间共接待游客8.8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7100万元。今年预计活动期间每日将吸引近10万人流量,旅游收入有望超2亿元。
“今年,我们将以承办十五运会赛事、举办南海(阳江)开渔季等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打造海陵国际旅游岛。今年的开渔季活动,我们精心筹备了13项活动,活动数量为历年之最。”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
滨海嘉年华的丰富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聚集,显著提升了区域旅游热度,还直接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旅游全链条消费,为地方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
同时,通过展示海洋文化、疍家风情等特色元素,有效提升了区域旅游的独特吸引力和辨识度,塑造了特色鲜明的文旅品牌。
“渔光曲”与“文旅诗”的双重华章
每年一届的开渔季是广东省重要的农文旅活动之一,不仅促进渔业振兴,还带动滨海旅游、餐饮、文化等产业发展。
阳江作为海洋渔业大市,海域面积1.19万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二,通过办好南海开渔季,依托海洋资源,发展海上能源、海水种业、海工装备等产业,打造“蓝色粮仓”,加快实现蓝色崛起。
绿色能源领域,全市各类电力能源建成装机容量超2280万千瓦,居广东首位,其中绿色能源约占半边江山。国际风电城初具规模,吸引了明阳、金风等30多家龙头企业汇聚,“世界风电看中国 海上风电看阳江”已成为业界共识。
临港工业领域,阳江大力打造千亿级先进材料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带动海工装备、数控机床、五金刀剪等产业集群蓬勃兴起。目前,先进材料产业总产值达1300亿元,形成了从冶炼到热冷轧、再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现代渔业领域,两大国家级海洋牧场的建设成为亮点,阳西青洲岛渔风融合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是全国面积最大且首个渔风融合的示范区。“海陵岛—阳西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入选国家级试点,全球首台风渔一体化智能装备“明渔一号”成功投用并完成第三年养殖投苗。正在打造的深蓝现代化海洋牧场试点项目,计划总投资约35亿元,投产后养殖量预计五年达到25万吨,每年实现产值近100亿元,带动全产业链产值超300亿元。
滨海旅游方面,阳江依托海陵岛等优质旅游资源,构建“28个A级景区+6个文旅特色镇+N条精品线路”立体矩阵,国际风筝节、开渔季等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年接待游客近1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155亿元。
碧波扬帆处,千舟竞发迎开渔盛景;蓝海弄潮时,产旅融合绘振兴宏图。在“百千万工程”的引领下,阳江以南海开渔季为媒,以生态为底色、创新为笔墨,书写着“渔光曲”与“文旅诗”的双重华章,让蓝色动能澎湃不息,使山海欢歌永续传唱!
2025年8月11日《南方日报》A05版报道。
撰文: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