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阳江市阳东区人民医院迎来了一场期待已久的专家团队聘任仪式,正式聘任来自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医”)的专家1人为执行院长,4人为泌尿外科、骨一科、脑科中心、普通外科业务骨干。
此举标志着省二医与阳东区人民医院的帮扶合作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这是阳东区委、区政府与省二医响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要举措,也是阳东区全面推动医疗卫生服务能级提升,进一步增强民生福祉的充分体现。
双方将围绕“技术共享、人才共育、管理共通”的合作原则,共建紧密型医联体,切实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优质、更便捷的医疗服务,逐步实现“大病不出区”的医改目标。

一直以来,阳东区都高度重视医疗、教育等民生事业发展,年均七成以上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医疗服务需求,今年初,在广东省“强基层”医改部署背景下,阳东区着手谋划推动区内人民医院与省二医合作共建阳东医联体。
“经过前期沟通,双方发现供给和需求两端高度契合。”全程参与推进工作的阳东区副区长李南轼介绍,省二医不仅拥有构建“融合型紧密医联体”的先进经验与成熟体系,其多个优势学科也与阳东的现实需求精准契合。“这些都为双方共建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李南轼说。
据了解,作为一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省二医是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近年来,省二医率先在全省构建“融合型紧密医联体”新范式,有力地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与下沉。目前,该院建立了29家紧密型医联体单位,覆盖广东省15个地级市、24县(区),并延伸至贵州省黔南州等地。
在此基础上,该院骨科、心血管内科、普通外科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与阳东居民较常就诊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需求实现了精准匹配。
基于此,合作事宜高效推进、快速落地。7月31日,阳江市阳东区人民政府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正式签约共建紧密型医联体,在阳东区人民医院保留原名前提下,加挂“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阳江医院”(以下简称“省二医阳江医院”)新牌子,正式携手开启县域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根据协议,合作期为5年,双方将围绕智慧医联体建设、人才梯队建设、重点学科建设、短期动态帮扶、应急体系建设等方面展开交流合作,推动省二医阳江医院达到三级综合医院标准,促进其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医疗技术水平等方面有质的提升。
“短期内一年目标是完成初步的人才交流与培训机制搭建,启动重点学科建设规划。三年内打造3个及以上在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专科,提升医院整体诊疗水平,实现部分疑难病症可在本地解决。”李南轼说。
人才链在推动创新和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阳东区推动紧密型医联体的目标之一,便是加强区域医疗人才梯队建设。“我们希望借由医联体这一载体,在省二医的助力下,一方面全面提升我院现有人才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省二医提供的优质平台,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在5年内培养出一批学科带头人,打造一支高、中、初级职称结构合理、配置完善的人才队伍。”阳东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利小春介绍,为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具体合作中,省二医协调派出相关学科专家常驻省二医阳江医院,参与具体的诊疗、带教工作,进行短期动态帮扶,上述5位以及近日又增加了1位受聘对象则为首批派驻专家。

同时,省二医还将进行云查房与手术直播,每周开展2次远程查房,每月进行1次复杂手术直播教学,基层医生可在线提问互动;加强基层医生轮训,省二医阳江医院每年可选派30名骨干到省二医进修,重点学习介入治疗、急诊急救等技术;此外双方还将进行联合招聘,共同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共享人才培养资源。
重点学科建设方面,针对阳东地区居民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相对较高的特点,经与省二医商议,省二医阳江医院计划优先打造心脑血管介入、神经内科介入治疗、创伤骨科、普外科等特色专科,重点提升介入治疗能力,建立区域胸痛中心、卒中救治中心和糖尿病管理中心等。
“合作后,阳东居民很快就能在家门口享受到省级优质医疗服务。”省二医相关负责人介绍,省二医将定期派驻专家到阳东坐诊,开设“名医工作室”,让居民无需长途奔波即可享受省级诊疗服务。此外,急危重症患者可通过转诊绿色通道快速转入省二医,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高效衔接。
事实上,这样的优质医疗服务,阳东居民已经开始享受了。日前,阳东区患者邓大爷(化名)突发言语不清,检查显示,他不仅确诊急性脑梗死,颅内还潜伏着两颗“不定时炸弹”:左侧颈内动脉C4段动脉瘤与右侧颈内动脉C6段动脉瘤,同时伴随左锁骨下动脉、右侧椎动脉中度狭窄,多重血管问题交织,治疗难度极大。

危急关头,省二医神经医学中心、派驻专家,与省二医阳江医院脑科中心医疗人员迅速组成联合团队,成功为邓大爷实施了省二医阳江医院首例颅内动脉瘤密网支架辅助栓塞术。术后邓大爷恢复顺利,痊愈出院,并为医院送来锦旗,表示诚挚的感谢。
类似的案例正逐步增多,除成功实施上述动脉瘤手术,泌尿外科的阴囊感染伤口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骨科的开放性踝关节复杂骨折手术以及普外科的腹腔镜精准保功能直肠癌根治手术等均填补了省二医阳江医院此前的技术空白。此外,在科研层面,直接指导并成功发表论文2篇;在管理体系方面,完善了8项核心医疗管理制度;拓展服务方面,进行了多次远程会诊.......系列举动凸显了医联体建设的初步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家大型互联网医院和全场景智慧医院,省二医在智慧平台建设方面有着先进而丰富的经验。双方合作中,省二医正积极打通与阳东区、镇级医院的信息化渠道,搭建“省—区—镇”三级远程医疗平台,加强智慧医联体建设。
如此一来,通过智慧医联体平台,阳东居民在基层医院的检查检验结果可直接被省二医认可,减少重复检查费用,节省就医时间,并且可通过远程医疗服务,便捷地获取省级专家的会诊意见。
“从提升区人民医院经营能力和提升全域医疗水平来看,阳东医联体将发挥更大作用。”阳东区卫健局党组书记、局长阮媛表示,一方面,在阳西、阳春等县级市,当地居民一般选择就近就医,但阳东区人民医院地处阳江主城区,面临与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市级医院资源近距离竞争的挑战;另一方面,智慧医联体建设,不仅能提升区级医疗机构的专业化接诊能力,且将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更多进修渠道和成长空间。
据了解,2020年阳东区就成立了医共体,医共体总医院即为阳东区人民医院。2024年,根据省卫生健康委县域医共体绩效评价结果,阳东区医共体被认定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此次与省二医合作,有望进一步助力基层卫生院提升技术水平,促进阳东区医共体建设再提质、再升级。
根据阳东区医共体需求,省二医将视实际情况,对医共体成员单位进行短期动态帮扶,医共体成员单位医务人员更可前往阳东区人民医院接受带教、培训,从而实现技术下沉与人才提升的双向赋能。
而除人才梯队、专业学科、短期动态帮扶、智慧医联体建设,此次阳东与省二医打造紧密型医联体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合作内容——应急体系建设。
据悉,省二医是全国首家省级应急医院,在应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实战中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能够为省二医阳江医院完善应急体系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与指导。
立足阳东实际,阳东具备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良好基础与实际条件。具体来看:首先,阳东区位优势明显,作为粤西地区的“东大门”,交通便利、辐射能力强,有利于在突发事件中快速调配救援物资,并有效开展跨区域协同救援。其次,阳东、阳江及周边区域工业基础扎实,涵盖核电、海上风电、五金制造、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对核应急、海上风电事故救援等专业化工业安全救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建设专项应急救援体系提供了现实支撑。此外,阳东还拥有合山机场这一重要空中救援平台,目前广东省应急救援中心粤西片区救援基地、阳江市海上风电综合保障飞行基地已在此挂牌运行,进一步强化了区域航空救援与综合保障能力。

据介绍,省二医将每月在阳东开展1次急诊急救技能培训,每季度组织1次疑难病例研讨会,提升基层医生实战能力;协助组建阳东区应急医疗队,共享呼吸机、监护仪等设备,开展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场景的联合演练,大幅缩短应急响应时间。
“一定程度上说,阳东加快推进应急医疗体系建设,将为护航整个粤西片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加上一道‘安全锁’。”李南轼表示,“希望五年内在阳东建立起完善的医疗应急体系,建设运营广东省应急医院阳江医院。”
阮媛介绍,阳东区卫健局正在全力推进该项目,计划通过改造迁建东平镇卫生院,一体化建设阳东区公共卫生医院与应急医院。“目前已选定新院址,计划年底招标建设。”她补充道。

2025年11月4日《南方日报》A08版报道。
撰文:南方+记者 黄林
图片:成伯伟 梁园 资料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