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阳江新闻 > 正文

双向流动,一线淬炼!阳春创新干部复合培养机制


“站在全市视角参与重点任务督办,我对如何推动政策部署在基层落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近日,在阳春市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成果汇报会上,一名刚从阳春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办公室跟岗归来的学员分享体会时如是说道。

今年以来,阳春市聚焦年轻干部履职能力提升,突破传统课堂灌输模式,创新构建“跟岗历练+蹲点调研”双轮驱动的复合培养机制,组织2025年中青班40名学员开展为期14天的沉浸式实践锻炼,推动年轻干部在火热一线拓宽视野、磨砺本领、锤炼作风,为干部队伍建设注入源头活水。

“下沉上派”双向流动

搭建多维培养“练兵场”

针对年轻干部阅历单薄、视野局限等共性短板,阳春市改变“大水漫灌”培养方式,着力在精准滴灌上下功夫。“以往培训多是听课记笔记,这次直接到阳春市直部门参与项目审批,真正触摸到政策落地的脉搏。”一位派驻阳春市发改局的学员坦言。

阳春市按照“人岗相适、上下贯通”原则,根据学员专业背景、工作经历及发展潜质,结合“百千万工程”等全市中心工作需求,将40名学员精准分流:22人下沉八甲镇、春湾镇等基层一线,负责镇“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等关键岗位;18人上派至发改、工信、住建、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市直重要职能部门。通过“下沉上派”双向流动,实现机关与基层视野互补、宏观与微观能力共促。

为保障实践成效,阳春市建立“组织部门统筹、党校跟踪服务、接收单位培养”三级管护机制。阳春市委组织部牵头制定培养方案并开展实地考察,市委党校负责日常管理与后勤保障,各接收单位明确分管领导担任导师,“一对一”指导工作、传授方法、疏通思想。其间,阳春市派出考察组暗访指导,将学员实践表现纳入干部综合评价体系,实现培养管理与使用激励紧密衔接。

躬身实践淬炼本领

练好接地气的“硬功夫”

扎根基层一线,方能锤炼群众工作能力。据悉,阳春市派驻各镇的学员全身心投入“百千万工程”工作,跟随镇村干部走村入户宣传政策、调解纠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征地等具体事务。本次阳春年轻干部历练突出“实战淬炼”,让学员在直面矛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壮筋骨、长才干。

在综合行政执法现场,学习运用法治思维化解矛盾;在田间地头,直观感受乡村发展痛点……通过与群众同坐一条凳、同喝一壶茶,学员们对基层工作的复杂性有了更深体会,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

“只有脚上沾满泥土,心中才能沉淀真情。”一位在阳春市春湾镇跟岗的学员深有感触。

融入机关平台,提升宏观思维能力。派驻阳春市直部门的学员聚焦全市发展大局,在项目审批窗口学习流程优化,在产业规划讨论中贡献智慧,在政策起草中锤炼文字功底,在项目协调中领悟协作艺术。参与这些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使学员们进一步熟悉政府运作机制,战略思维、政策分析能力得到系统锻炼。

带着问题蹲点调研

形成“冒热气”的调研成果

将蹲点调研贯穿跟岗全过程,是本次培养的重要一环。阳春的年轻干部们带着问题深入一线,在蹲点调研中寻策问道,推动实践思考转化为发展良策。

坚持“身入”更“心至”,掌握基层发展实情。围绕“百千万工程”、农文旅融合、基层执法等主题,学员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既总结基层创新做法,也精准识别政策落地的堵点、难点,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

强化“思考”促“转化”,建立“日记录、周研讨、终报告”机制。活动期间,学员们累计撰写工作日志560篇,记录所思所悟;组织开展小组研讨26场,碰撞思想火花。最终形成的13篇调研报告,既有对现实问题的精准把脉,也有对发展的前瞻思考,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对策建议,为阳春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复合培养模式让年轻干部既接‘天线’、又接地气。”阳春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阳春市将持续优化这一干部培养机制,让更多年轻干部在实践熔炉中淬炼成钢,为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南方+记者 罗天

通讯员 春组宣 曾泽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