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奶奶一次“呼救”,让林进醒再次意识到“老有所养”的紧急性。
去年冬天的一天正午,肖奶奶在小区公园打桥牌时,突然身子不能动弹,说不出话,手也一直发抖。
“救命”!老牌友们见此情况十分惊恐。危机时刻,恰巧在附近检查物业的珠海市香洲区康宁社区党委书记林进醒循着呼叫声赶来,在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的同时,立刻联系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
短短3分钟后,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便赶到现场进行临时救治,随后救护车及时赶到,送老人到珠海市人民医院进行抢救。及时救助后,肖奶奶便康复出院。
虽然肖奶奶化险为夷,但这种突发状况仍是让林进醒倒吸了一口“凉气”。于是,在打造“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基础上,康宁社区组建起一支由“社工+卫生站医生+物业+义工”组成的老年人紧急救助队伍,力求抓住“黄金救治时间”。
康宁社区珠海主城区典型的老龄化社区,老年人占常住人口比例近20%,且“失独、空巢家庭多,残疾、高龄老人多,老年服务工作任务重”等特点突出。
如何让居民在“家门口”幸福养老,成为摆在当下的关键课题。
香洲区是珠海的主城区,承担全市50%以上的养老服务任务。资料图
入选全省民生领域改革典型案例
日前,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会议,集中讨论“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等事项。会议审议通过了《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等文件稿。
在第一批发布的“民生领域改革”专题的10个典型案例中,“珠海市香洲区‘两高三融合’培育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入选。
香洲区是珠海的主城区,也是内地唯一与港澳路桥相连的城区,承担全市50%以上的养老服务任务,目前共有60周岁以上户籍人口达11万余人。
社区居家养老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现实选择。然而,老年人在“家门口”幸福养老的热切盼望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市场发展滞后之间的矛盾,横亘在人们面前。
破解这一难题,意味着要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更为精细化的照护服务。
早在2022年,珠海就聚焦居家养老工作短板和痛点,以“小切口”立法,通过实施《珠海经济特区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使珠海成为全省第一个出台居家养老服务地方性法规的城市。条例创新建立了养老服务专员制度、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探访制度、共享互认的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制度。
为满足“家门口”养老需求,珠海在主城区香洲整合南湾片区原南屏敬老院和前山片区原前山敬老院的约2.65万平方米用地,投入资金约10亿元,高标准建成珠海市养老中心和香洲区社会福利中心——“和园·颐养”等市、区两级公办养老机构项目,有效地处理好主城区存量用地紧张和老人就近养老、家属就近探视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香洲区社会福利中心——“和园·颐养”。
组建养老公司成为关键之举。香洲区推动区属国企珠海正圆城市运营有限公司全资成立专门的养老公司,依托区级居家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积极承接各镇街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长者饭堂运营,大力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家庭养老床位建设、适老化改造服务项目,实现居家社区养老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运营。
出台全省首部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地方性法规
为积极应对养老工作面临的挑战,珠海市、香洲区连续两年将开展老年人关爱服务行动、开展养老机构服务提质增效行动、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质升级等列入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予以推进。
80多岁的张老伯是一位轻度失能的高龄长者,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平时一个人独居,家务无人打理,希望社区为其安排社工提供居家上门服务。2023年年初,香洲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服务团队的社工入户探访时发现,张老伯家庭环境卫生存在一定的积尘,需要他人帮助清洁,便协助他申请了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包。
“每个月都安排一个人来到我这里服务,帮我打扫卫生,厨房、客厅到处都搞得干干净净,我非常满意,他们很认真负责。”张老伯对居家上门服务赞不绝口。
以全省首部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地方性法规——《珠海经济特区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施行为契机,珠海市率先在全省明确重点保障老年群体分类,聚焦孤寡、独居、空巢、农村留守、失能、重度残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组织镇(街)、村(居)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建立健全探访关爱服务机制,率先实现国家对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100%的要求,稳稳托起全市老年人的幸福晚年。
珠海市香洲区白莲社区帮助居民进行适老化改造。
居家养老的背后需要“算力”支撑。在南阳路3号,香洲区居家智慧养老服务中心成为了香洲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最强大脑”。
这个由香洲区民政局主导建设、珠海正圆控股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的服务中心,按照“政府引导、国企运营、社会参与、长者享受”的模式,打造香洲区智慧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和运营平台。
该平台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为老年人提供包括应急救援、上门助浴、上门助餐、陪同就诊、康复理疗、居家适老化改造、适老化辅助器具租售等在内的10大类、85小类服务。目前已累计服务超383万人次,积累了庞大的各类数据资源。
今年3月,依托市、区统一部署实施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以及自2020年平台上线以来汇集的养老服务数据,在广州数据交易所上线全国首个基于居家智慧养老的数据产品——“珠海正圆老龄人群分析数据产品”,有效方便城市养老管理部门、养老院、康养院、医疗机构、智慧化养老服务机构全方位了解区域内的老龄人口规模及健康特征,助力针对老年人综合研判分析,并作为数据资产纳入企业财务报表“无形资产”会计科目,获光大银行授信融资1000万元,打通数据要素“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路径,实现数据价值化闭环,推动数据资源转化新质生产力。
打造“家门口”的养老服务圈
在梅华街道养老综合服务中心,长者饭堂、舞蹈室、书画室、阅览室、康复理疗室等一应俱全,为辖区长者提供膳食供应、日间照料、康复理疗等服务。张阿姨和一帮老姐妹每天过来唱歌跳舞,晚年生活多姿多彩。她说,“吃饭、娱乐、康养一站式服务特别方便,我们每天过得也很充实。”
通过发挥机构养老的平台载体作用,香洲区积极拓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促进机构养老和居家社区养老的良性循环,由单一的养老服务机构蝶变成为具有示范意义的嵌入式、综合性、多功能、普惠性的综合养老服务平台。
在前期基础上,香洲区统筹机构优质的医疗资源、专业团队,拓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为周边的老年人提供覆盖助餐、助浴、助洁、助娱、居家照护、适老化改造、健康管理、精神慰藉等居家养老服务,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创新打通政务服务与养老机构的连通渠道,设置为老政务服务专窗,将高龄津贴、长者饭堂、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高频事项纳入专窗服务,统筹解决“老年人一件事”。
与此同时,香洲区利用机构丰富的文体设施、活动空间以及专业的医护团队等,设置日间照料中心、社区长者饭堂,为周边社区老人提供“文娱活动、日间照料、社区饭堂、医疗康复”等社区养老服务。
目前,珠海全市共有可供堂食服务的长者饭堂或类似机构173家,覆盖全市100%的镇街。
香洲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是珠海发展“银发经济”加速推进“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的缩影。
在金湾,平沙镇“长者饭堂”提质增效示范点揭牌运营后,吸引了周边的居民前来用餐。长者们刷脸就可以按个人需求选菜,只需负担扣除政府助餐补贴后的费用。“这里的菜品种类多,可以多选几样。”说起“长者饭堂”提质增效示范点,老人们赞不绝口,按长者平均饭量,一顿两荤两素的午饭,只需7元。
在斗门,依托莲洲镇社会福利中心建设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长者饭堂,本着“企业让一点、慈善捐一点、政府补一点、个人出一点”的运营原则,最低只需3元即可享受“两荤一素一汤”,吸引了社区、新丰村、文锋村、红星村、东安村等周边村(居)的长者提供午餐服务。
在珠海高新区,官塘社区长者饭堂,一群退休老人说笑间享用美味午餐;永丰社区的陈阿伯用上了新安装好的适老化改造产品;会同社区90岁高龄黄阿婆正在享受上门理疗服务……“家门口”的养老服务圈,让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生活照料、营养配餐、医疗护理等贴心服务。
通过加大养老服务场所供给,珠海市积极构建养老服务保障网络。目前,全市新建居住区配建达标养老服务场所29个,改造老旧小区无障碍建设197个,增设既有住宅电梯490台,创建2家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市共有可供堂食服务的长者饭堂或类似机构173家,覆盖全市100%的镇街。
撰文:林郁鸿 蒋欣陈 谢静怡
摄影:关铭荣 钱文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