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过紧张的角逐,珠海海洋发展创意大征集正式落幕。一批优秀建议和提案脱颖而出,五个一等奖作品更是分别在海洋资源、海洋科技、海洋牧场、海洋环境、海洋文化等领域,贡献创新性、可行性的意见。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类一等奖作品《用好珠海海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认为,以万山群岛为代表的珠海海岛资源突出,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品质卓越,是珠海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和潜力所在。
该方案认为,珠海应该坚持一岛一品,深入挖掘每个海岛的特色资源,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品牌。
例如,东澳岛以浪漫度假为主题,打造高端度假酒店;桂山岛可以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建设红色旅游基地;外伶仃岛可以以自然风光为主题,开发徒步探险、观海赏日出等旅游项目。
另一方面,加快海洋海岛旅游业态创新融合,丰富旅游产品和体验项目,着力突破海岛旅游过度依赖海洋自然风光的不足,重点培育潜水、帆船、海钓、海上冲浪等新产品、新业态,让游客吃得放心、玩得尽兴、住得舒心、行得顺心。
同时,充分发挥珠海海岛区位优势,积极建设清洁“能源岛”,在海岛及周边海域发展多种海洋能源形式,如风能、太阳能、波浪能、潮汐能、海岛制氢等,推进珠海能源岛群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能源生成、存储及配送等服务,结合“锚地经济”“低空经济”“海底数据中心”,实现“陆数海算”,打造大湾区国际航线能源驿站、陆海空天融合中心和超级能源中心。
此外,珠海还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智慧海岛建设。在海岛上建设无线网络覆盖、智能监控系统、电子导游系统等,提高海岛的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效率。在各个海岛上设置生态监测点,对海岛的大气、水质、土壤、生物多样性等进行长期监测。通过实时采集数据,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及时掌握海岛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促进海岛的永续开发和利用。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游艇自由行
海洋科技与创新类一等奖作品《珠海游艇产业发展小思 》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游艇自由行、加强游艇码头建设、促进游艇制造业升级、发展游艇休闲旅游、优化政策环境在内的五方面建议,完善当前游艇产业链,为珠海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该方案认为,珠海的游艇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上游高端制造业方面已经有多种产品在国内国际上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在相关政策方面还存在短板。
如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游艇自由行方面,方案认为,珠海应该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扩大珠海水域的开放范围,将珠江口指定活动水域连接成片,增加粤港澳大湾区游艇自由行的吸引力;实行“定点停靠、就近联检”口岸管理模式,简化港澳游艇入境手续,提高游艇通关效率;加强与港澳地区的合作,推动游艇驾照牌照等的互认,减少相关游艇驾游限制。
促进游艇制造业升级方面,引进顶尖的游艇制造企业,完善游艇产业链,提高游艇制造水平;扶持珠海本地的几家游艇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制定扶持政策支持游艇制造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
同时,珠海还应该大力发展游艇休闲旅游,结合珠海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开发丰富多彩的游艇休闲旅游产品,如港珠澳大桥游艇体验、美丽湾水上运动、万山群岛垂钓等;加强游艇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打造高品质的游艇旅游品牌;利用传统及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加强珠海游艇旅游的宣传推广,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助力海洋牧场高质量建设
海洋牧场建设与管理类一等奖作品《全产业链发展助力海洋牧场高质量建设》建议,珠海应该推动高校、科研单位与企业合作,依托本地优质种苗资源,通过基因编辑等现代生物技术,选育出适应性强、生产速度快、抗病性好的高产良种。
方案认为,珠海应该以横琴为依托,整合珠海本土及港澳科研资源,搭建国际海洋科技创新平台,研发耐腐蚀材料,搭建水下信息系统,助力建设综合性深海智能养殖平台建设。
同时,利用RFID标记及区块链技术,为所有种苗建立数字身份,记录生命周期全部环节,根据种苗生长情况实现精细化养殖,同时实现海鲜商品的可溯源。
最后,通过建设海鲜产品预处理中心,提高物流效率;依托港珠澳大桥及低空无人机配送,发展海鲜产品的快速运输通道。
构建珠海市海草床保护区
海洋环境保护与修复类一等奖作品《关于珠海市海草床保护区构建的设想》提出,珠海应该构建以横琴海草床为核心区的海草床保护区,辐射唐家湾及三灶海草床。
海草床在生态系统中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包括为生物提供栖息地、改善水质、固碳和保护海岸线等。
方案认为,横琴海草床保护区地处人流较少的区域,人为干扰因素小,自然风貌较好,适合作为核心区,开展作为珠海海草床主要支撑物种贝克喜盐草的保育工作,目前可考虑的主要是和科研院所、高校及部分公司合作,尽快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摸清楚人工种植及移植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并加以突破。
三灶海草床面积最小,自然消失概率较大,可以作为海草床移植的首选区域开展相关工作;唐家湾海草床由于地处市区,且位于情侣路畔,赶海人多导致人为干扰因素巨大,且该处海草床面积较小,所以开展初期的人工移植风险较大,故唐家湾海草床在海草床保护区的角色可以科普教育为主,由于人流巨大,本处的科普教育惠及人员程度是最好的。
方案认为,海草床保护区同时需要建立一个长期的监测体系及保护科普体系。监测体系的构建可以掌握其生态状况、变化趋势及面临的威胁。保护科普体系的建立则可以限制人类活动,减少生态破坏,同时提高公众对海草床生态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及相关海洋生态系统的良好氛围。
守护珠海“活名片”
海洋文化与教育类作品为一张海洋保护主题宣传海报,名为《它还在那片海里吗》,旨在通过海报宣传展示、制作周边文创产品等宣传活动,提升公众对海洋生态保护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海报主角为我国海豚科唯一一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珠海城市吉祥物——中华白海豚,意在使人们关注“易危级”濒危物种白海豚的保护,关注海洋保护、海洋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方案提出,宣传海报可以用于珠海公交车站、公共场所的宣传栏,直接向公众进行展示宣传,也可以基于原创海报图案,设计并制作多种周边产品,包括环保购物袋、明信片、T恤和水瓶。
其中,环保购物袋采用可重复使用的材料,印有海报图案,旨在鼓励人们减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明信片则将绘画作品与海洋保护知识相结合,供公众寄送和分享,传播保护海洋的重要性。
此外,印有绘画图案的环保T恤和可重复使用水瓶,将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宣传工具,激励更多人关注海洋物种保护问题。
南方+记者 王韶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