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珠海新闻 > 正文

约占全市1/4,珠海经开区去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破1500亿元


1月17日,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珠海经开区”)召开2025年工作会议,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人选侯文涛代表区管委会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去年,珠海经开区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32.11亿元,增长5.8%,约占全市四分之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6.27亿元,增长9.0%,排名全市第二;固定资产投资127.32亿元,其中工业投资98.08亿元,增速排名全市第二;装卸搬运仓储业营业收入、高栏港货物吞吐量、实际吸收外商投资等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的关键一年,也是珠海经开区独立运作的开局之年。

过去一年,珠海经开区全面激活“管委会+公司”改革效能,组建经开投控公司,成立港口发展中心,集中精力推进国有企业优化整合和港口各项工作。

同时通过整备1250亩产业集中用地建设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打造全国首个化工5.0产业新空间、打造全省首个电子化学品新质生产力培育基地等举措,促使传统化工园区焕发全新活力。

作为珠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打造优势产业集群高地方面,去年珠海经开区招商引资交出亮眼“成绩单”:共签约项目72个,总投资约151.5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34个。

区内企业金发科技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一海工自研自动化轮胎吊系统攻克港口数智化转型“世界级难题”,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华南地区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等项目建成使用;新增赛纬电子、谦信新材料2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科技创新助力传统产业加速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升级。

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珠海经开区针对重点企业、重点区域、重点路段开展园区环境综合提升工作,区容区貌品质实现大跨越;优化完善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平沙电子电器产业园、珠海西站电子信息产业园供水、供电、蒸汽等产业项目配套;全年推进29个项目落地开工;全面落实“帮办代办服务”,签订9个项目帮办代办协议;召开企业“早餐会”,在市区打造“经开企业之家”,加强政企联系;优化化工园区封闭管理机制,通行效率提升70%。

港口发展方面,高栏港2024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1729万吨,同比增长10.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4万标箱,同比增长6.4%,其中外贸71万标箱,同比增长18.3%;新开通韩国、东南亚、巴西等国际航线以及3条西江航线。

对外开放方面,珠海经开区实际吸收外商投资1347.06万美元,同比增长81.48%。落实外贸企业“一对一”跟踪服务机制,发动企业参加各类境内外展会,下大力气开拓东南亚、中东、拉美、非洲市场,抢抓外贸订单。

其中,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预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约5亿元,增长超40倍;成功签约项目25个,预计达产后外贸进出口总额约52亿元;保税免税衔接业务试点方案获海关总署批复,跨境电商监管场所顺利建成并通过验收;“企业数据联网监管”“智能卡口验放”等智慧运行体系全面建立,“区港联动”“区桥联动”等模式持续深化。

2025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谋划“十五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是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珠海经开区乘势而上、奋楫笃行的关键之年。

今年珠海经开区的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实际吸收外商投资增长60%,装卸搬运仓储业营业收入、高栏港货物吞吐量等指标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围绕上述目标,珠海经开区将从把握“澳门+横琴”新定位和新通道建设契机、持续聚焦战略性产业和未来产业、坚持扩大效益投资与完善发展配套并举、着力以深化改革之机提振发展之劲、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六大方面努力,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经开实践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一图读懂|2025年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报告

采写:南方+记者 王韶江

摄影:南方+记者 关铭荣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